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代表的北洋武备生在清末军事变革中大显身手,创建训练新陆军、改编山东地方军和编练北洋六镇,勤于谋划,躬自实践。因应清末军事现代化对合格将才的需求,北洋武备生主持北洋一系列军事学堂,积极改章建制,培养了一大批学有素养的军事专才,推动了清末军事现代化的发展。伴随北洋集团的崛起,北洋武备生亦逐步形成为"武备派"势力,成为影响清末政局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对立中的统一:辛亥革命前后同盟会、北洋集团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腾 《江海学刊》2006,(1):165-171
同盟会与北洋集团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政坛崛起的两支新的政治力量,从阶级对立的角度来说,这两支力量是互为对立的政治力量,同盟会以推翻清政府为志,北洋集团则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为责。但在社会的发展和改造方面,二者又有着某种程度的统一性。在清末极其复杂的社会矛盾运动中,武昌起义促使这两支政治力量携手结为政治同盟,共同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中华民国政权。  相似文献   

3.
北洋势力被称为北洋军阀,是在袁世凯以后特殊政治环境下形成的。北洋社会处于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具有乱世、发展、开放等特点。北洋政府并非一个无能、卖国的政府。北洋政府在处理国家事务方面固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但在国家治理、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也做过不少有益的事情。民初国会屡被非法解散,民主色彩宪法被废除,致使国民的良好愿望不能实现,历史责任不能由袁世凯北洋势力独负。对北洋时期复杂社会的复杂政治人物,应该予以更全面的认识、更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与近代铁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在二十世纪初的崛起,自然有多方面的历史原因。但以往的研究,较多停留在政治、军事方面,即帝国主义对北洋集团的扶持以及北洋六镇军力的形成,而不太重视北洋集团经济实力发展等问题.即便偶有涉猎,也偏重在原有工矿企业和轮电税收上,而往往忽略铁路这一新兴产业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突出地位及与北洋集团的密切关系。“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的最主要的部门即煤炭和钢铁工业的总结,是世界贸易发展与资产阶级民主文明的总结和最显著的指标”。(《列宁全集》第22卷,第182页)建筑铁路,应  相似文献   

5.
许效正 《殷都学刊》2012,(2):122-124
最近,我拜读了张华腾先生的新作《新政、革命与清末民初社会研究》一书,大有耳目一新之感。 清末民初时期(1895-1927),又被称为北洋军阀时期,这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最为迅速的历史时期之一。所谓现代化,"指的是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均收入很低的社会,走向着重利用科学和技术的都市化和城市化社会的这样一种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自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大系,加之原先一些地方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民国初期军阀林立、混战、割据的局面。军阀割据与农村社会状况相互影响,军阀割据混战加深了农村的危机,而农村的极度贫困化,反过来又给军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这两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形成了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混战的恶性循环。本文试图以农民和农村社会为视角,剖析民初农村的社会危机、农民与军阀相互依赖关系及其军阀割据混战的根源。一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取代清王朝,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土地所有制依旧保存,在北洋…  相似文献   

7.
<正>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广东省三水县政协文史办共同发起和主持的梁士诒史料征集研讨会于1989年12月14~15日,在广州举行.梁士诒(1863~1935年),字翼夫,号燕孙,三水岗头乡海天坊人,是清末民初活跃于中国政坛上的一位很有影响的风云人物.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通过对梁士诒生平的研讨和有关史料的征集,进一步促进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经济史、民国史和北洋军阀史的研究.与会的有全国政协文史办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梁士诒的生平和史料征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的学术观点综述如 下:  相似文献   

8.
论交通系的政治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系崛起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时期 ,是附属于一级派系的二级派系集团。依靠对国家新兴实业经营的垄断 ,获得资本雄厚的经济能量 ,进而进军社会政坛 ,除了传统的势力领域之外 ,国家的内务、外交、财政、金融都受到交通系程度不同的渗透 ,表现出极强的派系政治特点 :淡漠信仰 ,追逐利益。交通系是介于古代朋党与现代政党之间的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都市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际舞风行于工商业发达的大都会.以<北洋画报>为代表的画报媒体,积极推介、宣传交际舞,引导社会价值观念.<北洋画报>对于舞女群体有着颇多呈现,其以舞女群体为对象,向社会大众呈现出都市消费与两性关系的异化,进而实现了画报媒体与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赵书新 《理论界》2009,(2):126-128
屠寄生活于清末民初,经历了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庚子之战、直至辛亥革命,切身感受了近代中国的大变迁.他走遍大江南北,任过教师,入过仕途,同时亦在文学史地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蒙兀儿史记>一书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年学者曹均伟副研究员的学术著作——《近代中国与利用外资》,已由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出版。这部35.5万字的著作共分八章,分别论述了近代利用外资的性质、特征、形式和结局;近代利用外资思想的滥觞;清末甲午战前时期的利用外资;清末甲午战后时期的利用外资;民初和北洋时期的利用外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利用外资;近代利用外资的活动分析;近代中国利  相似文献   

12.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本为清末中学堂教科书,1933年列入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之中,成为大学用的历史参考书,到2000年,该书被河北教育出版社列作"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丛书之一,地位不住"升级".该书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影响,论者已作出颇详尽的研究,但它对清末民初青年学子起的启蒙作用,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钱玄同、顾颉刚和钱穆几位著名学者为例,探讨他们青少年时习史,如何受到夏曾佑史书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民初时期,随着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崛起和外资传播业的刺激,以报业为主体的哈尔滨新闻传媒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其中,<滨江时报>以其影响大、创刊时间长而闻名.研究<滨江时报>的报道内容及特色,有利于了解民初东北民营新闻传播业在推动地方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坚实的建构需要深刻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对于中国来说,有数千年的历史.学术史研究.前人大体沿循两条路径:一是"因书求学",侧重于从文献的传衍揭示学术的脉络,如章学诚<校雠通义>;二是"因人求学",重视个案研究,强调学术在学人之间的传承,如黄宗羲<明儒学案>.黄宗羲首创"学案体",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给予了很高评价,说"中国之有'学术史'自此始也."黄宗羲之后,学术史作为显学在清末民初勃兴,出现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王国维、罗振玉、夏曾佑、廖平、皮锡瑞等一批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幕府与清末立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满红  李慧 《晋阳学刊》2005,6(1):81-85
在清末立宪活动中,幕府人员帮助袁世凯完成了对立宪从漠不关心到积极参与的转变。同时,幕府人员积极参加清末的宪政改革,在中央编制了新官制方案、在东三省进行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在天津试行了地方自治、在直隶进行了司法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的所作所为有利于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同时也有利于袁世凯北洋集团势力的扩张。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开辟了晚清军事教育早期现代化的新领域,在法规制度、教育训练等方面为各省武备学堂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成法。北洋武备学堂因应了晚清军事早期现代化变革的要求,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军事人才,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军事素质,并为袁世凯所重用,在清末新军编练和军事教育中发挥了重用作用,进而成为北洋集团的骨干班底,对清末民初历史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 ,城市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中心 ,到 2 0世纪 ,传统社会原有的社会结构出现了空前的错动奇观 ,城市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随着晚清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新的社会力量开始出现 ,城市社会里民族资本家、资产阶级近代知识分子和工人开始崛起 ,逐步走上社会的政治舞台。近代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的变迁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的至元堂成为新式团体活动中心,兼任其他团体职务的善堂管理者及其后辈在地方社会中大放异彩.随着各类新式团体的成立,慈善组织的一枝独秀被林立的团体所取代.新式团体成立后地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已由衙门和地方实力派人物间的单线联系,变成各团体间合作和摩擦并存.慈善组织势力减弱、地方团体林立与教育机关实力大增是清末民初的普遍趋势,这成为当时地方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试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对民主共和政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传统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自身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不得不将权力转交给在政治上更加保守和更倾向于传统的袁世凯北洋集团,民主共和政治遭到失败,国家政治走向分裂.此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政治建构开始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受革命史观和左的意识形态的束缚,史学界对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历来以"北洋军阀"来命名,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也往往予以"黑暗"、"专制"等负面概念简单概括,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一直相当冷落。然自本世纪初以来的十数年间,关于北洋史的研究悄然升温,关注这一领域的学者愈来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张华腾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