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周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6-81
朱熹推尊周敦颐《太极图说》,以理学立场对《太极图说》进行了诠释与发挥,并作有《太极图说解》一书。朱熹《太极图说解》明确把《太极图说》纳入理学思想体系,宗奉二程,以"理"、"气"释太极,辟佛、道归儒,勾勒出天道性命贯通为一的学说,由此推阐出理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李禹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56-59
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在理学本体论建构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太极图·易说》的非人格化的本体思想是汉以来千余年间儒家本体论内涵上的一大变化 ;二、首次较为系统地将性、气有机结合 ,改变了千余年来汉学机械 ,被动的宇宙发生论 ;三、首次确立了理学人性论的本体论内涵 ,使其具有更为思辩的色彩。这些对其后程朱理学思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柱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2(1):4-11
南宋以后 ,儒道领域出现了大量注解周敦颐《太极图说》的作品 ,儒家以朱熹注解影响最大 ,道教以李道纯注解最为全面。通过对朱子注解和李道纯注解的比较 ,可以较具体地了解到儒道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太极图说》 ,以至整个周敦颐学术思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太极图说>是两宋理学的奠基性著作,在儒家伦理政治学说的哲理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儒家对于伦理问题的关注与道家形而上学思想方法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了结合.<太极图说>对于终极原因的追问体现了思想家对于普遍必然性的关注.它使得思想家在作为世界本原的"道"与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道德法则之间,建立起了逻辑上的联系,也使得思想家在更抽象的水平上理解社会政治生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在周敦颐学说中,“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周敦颐主“静”的着眼点在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他将“静”作为人生最高境界。反映在艺术的创造中,多以幽美的自然景物和淳朴的田园风光为审美创造对象,突出表现对象淡雅、洁净、质朴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太极图说》对中医学学术思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周敦颐《太极图说》思想出发,探讨其对中医学学术发展的影响,阐述宋明理学与中医学之间内在的学术联系。认为《太极图说》是朱丹溪“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和明代温补学派“命门学说”的学术之源,开中医学探求生命本源的风气,是“太极命门”的立论根据。研究《太极图说》对于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欣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17-20
《思问录》是王船山学术思想的重要内核,其中蕴含着“太极”“动静”“人极”等理学概念,既融合周濂溪《太极图说》理论取向,又贯通了张横渠“气”学思想,以此颠覆陆王心学体系,实现对儒家传统的思想超越,由此亦体现出明末清初儒学在哲学义理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静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2-46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祖.他在代表作<太极图说>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新的儒学宇宙生成与"各正性命"的本体思辩结构--"气以载性"思想,奠定理学本体论基础.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周敦颐"气以载性"思想,旨在阐示"气以载性"思想在理学中的理论价值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辉 《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30-34
《管子》的道德修养思想内容丰富且逻辑严整,它基于对现实人性的体察,指出人们只有借助"以心知道""自省其过""谨禁微邪"等修养路径,方可成就"因物之性""因时而变""无私公正"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
<说文>的部类及其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霞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0,(3):31-34
本文认为 ,一 ,当时的汉字体系部类丰富 ,涵盖完全 ,有一批发达的大部。二 ,分部芜杂琐碎 ,同一语义场有太多的部首 ,部类之间相容严重。三 ,大中小部呈偏态分布 ,1~ 9字的小部达74 7%。 3 2个大部基本涵盖了客观对象各方面。四 ,人类中心的分部体系。离人越近 ,分部越细 ,越远则反之。以上特点反映了先民分类意识的发展、思维的具体性和自我中心等 相似文献
11.
朱汉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4):43-47
周敦颐及其《易》学在北宋时地位并不高,但后来在宋学系统中却被尊为“道学宗主”。这不能完全归结为朱熹等人的推崇,而是由于周敦颐从根本上抓住了如何在名教中安身立命这一宋学的问题意识,将《四书》所倡儒家伦理建立在《周易》的宇宙哲学基础上,成功地使《周易》的太极阴阳、天地合德、吉凶之几、知性智慧转向《四书》的“圣人之本”、“孔颜乐处”、“善恶之几”、德性修养,重新建构了以内在德性为本的天人合一之道。 相似文献
12.
粟品孝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1):1-10
周敦颐文集的编纂始于南宋,至明代形成别集、专志和全书三大系列,形式多样,版本繁复。已知宋代至少编刻有七种,元代一种,其中宋刻十二卷本内容丰富,至今仍存。明清两朝则不下三十种,分属以明朝弘治年间周木重辑《濂溪周元公全集》、明朝万历三年王俸、崔惟植编《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和万历二十一年胥从化、谢贶编《濂溪志》为核心的三大系统。各本繁简不一,多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或可对周子生平事迹有更准确的认识,或可梳理周子诗文的汇集过程并做必要的辨正,或可从中发掘大量新的甚至是独有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3.
沈慧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13-17
无论道德诚信还是法律诚信,都有深刻的道德底蕴,其对道德支持的诉求是非常迫切的。而道德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又使诚信的道德支持成为可能。因此,面对失信、恶信的蔓延,在加强法治的同时,需要充分发挥道德的功能,需要借鉴中国传统诚信的宝贵资源,从激发人们的道德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优化制度安排等方面,加强诚信的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李丕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48-53,60
北宋思想家周敦颐的圣学观,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诚"为圣人之本,以"无欲"为学圣之要,坚持"中正仁义而主静"的价值观,开创了宋明理学"学以至圣人之道"的修道理路。其圣学观简明扼要,兼取释、道思想精华,具有促使儒学发展模式转向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与殷人的迷信相比,周人在认识"天"、追求"天命"的方式上更为理性,通过关注人事来把握天命.周初统治者认为"天命有德",在人事上提倡修"德".春秋时期的社会剧变,使人们对于"德"与"天命"的关系提出质疑,于是提出了"道".但是,现实中政治斗争的胜利不完全取决于"有道"或"无道",而是由实力决定的,这愈发促使人们从追求天命... 相似文献
16.
杨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43-47
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部唯美主义的小说。作品着意表现王尔德的艺术战胜生活,艺术和美是永恒无上的等唯美主义主题,但仍无法摆脱艺术反映自然与生活的自然法则的矛盾与困扰。王尔德提出了生活与自然都反映艺术的观点,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他所处的维多利亚时期,也显示出他对艺术的纯洁性与独立性的捍卫。 相似文献
17.
万建中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67-71,74
禁忌和道德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道德逐渐摆脱了禁忌体系走向独立的行程,但禁忌对传统道德的张扬起了积极作用,道德披上禁忌的外衣显得更有威慑力。禁忌和道德的性质不同,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8.
浅议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玲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24-27
任何经济体制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特殊性,强调了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构建社会道德体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道德能力是一种道德思维与道德实践、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特殊能力。作为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它是人完成道德的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开端。与一般能力相比较,道德能力具有受动性和主动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独特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独立性与连贯性相统一等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