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境遇伦理学是美国基督教内部20世纪60年代起出现的新道德改革运动的产物。与拉姆色(P.Ramsey)为代表的保守派的论争中,革新派中的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最为激进,影响最大。弗莱彻赞赏道德相对主义,甚至把自己的伦理学说称为以实用主义为战略,相对主义为战术,以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实证主义和人格主义等4条实用原理为行动方针,以“爱”为至高原则的道德观。然而事实上,笔者认为:弗莱彻的境遇是相对的,而爱则是道德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伦理学理论的形态分为伦理形态、道德形态和伦理-道德形态三种。通过"伦理-道德形态"及其特征、境遇伦理与其关联性、境遇伦理与相关伦理学理论之形态比较,说明境遇伦理具备"伦理-道德形态"的特征,以便为人们把握境遇伦理从而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道德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浅析弗莱彻尔的三个伦理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境遇改变规则"、"爱是唯一的永恒善"、"境遇伦理学关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物"是弗莱彻尔境遇伦理学的三个重要命题,分别反映了境遇伦理学的方法、道德原则和价值目标.本文对此三个命题作扼要介绍,揭示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同时也指出其不足.  相似文献   

4.
境遇伦理学是长期统治西方的基督教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产物。本文在概述分析弗来彻基督教境遇伦理学的基础之上 ,认为境遇伦理学虽然偏离了基督教正统 ,但在形式上仍是基督教的 ,指出境遇伦理学所描述的光景与儒家思想有契合点 ,容易在东方及西方的自由派中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5.
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以相对主义思想方法为面,以爱的至高原则为线,以境遇为阿基米德点全面展开,从而成为伦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又一座理论丰碑;对境遇进行相对主义解读,对爱进行相对性释义,进而辨析境遇伦理学的相对主义思想方法长短,对我国伦理学研究、伦理学理论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的伦理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生命本身就是幸福” ,“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和“道德的原则是幸福”。关于费尔巴哈伦理学观点以及伦理学的性质 ,恩格斯进行了评价和批判 ,指出他的伦理观是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自由——康德伦理学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伦理学 ,是西方伦理学史上主体伦理学的真正诞生地。这种主体伦理学既否定了一切宗教伦理观 ,也否定了从人的本能欲望出发的自然主义伦理观和从人的情感出发的感性主义的伦理观。这种主体伦理学强调了道德主体自身的自由意志 ,强调了人在道德活动中的自主与自律。为此 ,必须深入研讨康德主体伦理学的核心概念 ,揭示自由概念中的双重含义 ,以及它在康德伦理学中的作为基石的地位 ,因而为进入康德伦理学这一神秘奥堂扫清阻碍。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道德关系是伦理学最重要范畴的认识,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的产生、道德的目的三个维度阐释了道德关系在伦理学中的核心和根本地位;从道德关系是道德意识得以存在的基础、道德关系是道德规范体系得以建构的依据、道德关系是道德实践活动得以实现的载体三个方面阐释了道德关系在伦理学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高度伦理化的宗教 ,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从伦理之来源、道德依据、行为规范、人性论、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基督教和佛教的伦理观进行了比较 ,分析二者伦理观之同异 ,从而阐扬了两教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0.
"道德运气"一直是伦理学热议的论题,但其意义并不限于伦理学,它同样是刑法学无法回避的难题。道德运气揭示了人们关于道德责任的信念和道德实践的冲突。道德运气现象源于人们对日常道德评价的真实性质的误解。在刑法领域,拒斥运气的道德价值的康德式的道德责任概念必须得到坚持。结果运气不影响行为人的道德应得,应当区分不同情况看待结果对刑事责任认定和刑罚分配的影响。侵害结果也不应作为突破道德应得上限加重处罚的依据,但结果运气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作为减轻未遂犯处罚的依据。过失犯的未遂同样具有可罚性,应当开展相关的立法探索。正当防卫的成立不应以真实的防卫效果的存在为前提,同时应限制境遇性运气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期待可能性理论与对道德运气的否定态度相契合。  相似文献   

11.
应当与是——从道德命令到道德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伦理学特别是境遇伦理学实现了伦理思维由作为道德命令的应当到作为道德关怀的是之转变,这一转变的意义在于肯定道德领域的意志自由和拓展道德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伦理学的独特价值由伦理学所肩负的使命和具有的意义体现.伦理学的基本使命在于认知各种道德问题,最终使命则是通过认知各种道德问题而改善人类社会的道德生活.如果说伦理学的使命关乎伦理学“要为什么而做”的问题,那伦理学的意义则关乎“伦理学有什么用途”的问题.意义总是相对一定主体而言的,因而伦理学的意义可以从社会和个人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道德责任及其基本属性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往伦理学界在对"道德责任"的界定上,大体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思路和具体定义.其中比较完善的思路和定义应当是立足于语言学词典中对"责任"的一般含义的解释,加之以伦理道德方面的特殊限定来界定"道德责任"概念.概念认为"道德责任"即道德主体在道德上的分内应做之事和应当为没有做好分内应做之事所承担的道德过失.就其赖以生成的客观背景来看,道德责任具有鲜明的"习俗文化依赖性".就其存在形式来看,道德责任具有"非制度化性和非严格明确性".就其对于道德主体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关系的存在形式来看,道德责任具有客观性.就其对于道德主体的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作用的实现来看,道德责任具有鲜明的主体自为性和自律性.  相似文献   

14.
道德创伤是反道德行为和事件与个体或群体持守的道德准则发生背离,由此产生的心理、生理等创伤症状。由于它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涉及了伦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在灾疫情境中,医务人员面对疫情多变、感染率高、病患多等复杂局面,内心遵循的伦理观与外在道德实践很容易发生冲突,由此陷入道德两难。在此境遇中所做出的道德选择,一旦触发不可预料的后果,极易对个体造成道德创伤。基于此,应增强医务人员战胜疫情的信心,摒弃错误的道德认知,增强道德韧性,保持良好的道德心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伦理学起始于摩尔直觉主义对自然主义的批判。自然主义坚持道德判断可以还原为事实判断,直觉主义则声称"善"不可定义。情感主义反过来把道德判断看作主要是一种情感判断,力图从价值方面而不是经验方面来理解道德判断的性质问题。非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了情感主义的命令性语句样武,并由此揭示出造成传统伦理学谬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为摆脱传统基因伦理学的解释学困境,突破其理论局限与实践局限,可以从现象学出发,借助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维贝克的道德物化理论等,以境遇的有限性和发生性作为理论突破口,在技术调解无效的情况下,通过“协商陪审”机制,实现新基因伦理学的社会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传统     
高扬传统道德而贬抑道德传统认知误区的消除亟待道德传统研究的推进。道德传统亦称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它是以道德生态为存在境遇,由道德价值、道德规范、道德理念等构成的具有历史特殊性、多元综合性、开放变迁性、生态合理性的变体链。以理性存在者所处当下为界点,分别前溯后展,可把流变中的同一个道德传统分成两段,即"被建构的道德传统"和"建构的道德传统"。"被建构的道德传统"具有既定、先在性,是活着的历史的产物;而"建构的道德传统"是"被建构的道德传统"的自然延续,具有开放性;二者经由道德承续实现彼此沟通。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企业的道德责任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察.从企业伦理学层面来看,企业具有一定的道德规定性,它主要由其决策及其影响而引申出来,从而公众将企业组织视为道德责任的承担者并非不适当,因为企业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将其道德责任落实;从经济伦理学层面来看,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这是基于一种正在形成中的现代经济伦理学的要求,也是为实现现代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对企业角色的重新定位;从文化传统层面来看,应该带着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去寻求企业道德责任的落实方法.  相似文献   

19.
真善美的统一,是贯穿于尼采全部哲学包括道德哲学的秋奥尼索斯精神。尼采的道德哲学首先以批判基督教道德为其出发点,认为基督教道德本质上是反自然的,它闻割、根除人的激情、欲望和生命;进而尼采深刻地批判了传统的市低道德和近代伦理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功利主义目的论,特别是康德的义务论道德学说.尼采甚至提出要对一切旧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都进行重估,以建立一种新的、尊重生命的、强者的和超人的自然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20.
文化战争的基督教传统和世俗传统有着长期的纠缠和论争,极大地影响了生命伦理学关注的诸多方面。世俗生命伦理学抽去了人们有关生命伦理决策的终极道德意义,导致一系列伦理失范,而基督教传统在维系生命伦理和保证道德命令的终极性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