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楼宇烈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长期从事宗教、国学和昆曲等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实践者。一身棉麻衣服,脸上挂着笑,82岁高龄的楼宇烈先生,连续讲课四五个小时,仍精神十足。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养生的?  相似文献   

2.
王高岩 《老年人》2010,(12):32-33
我和先生都出生在江南水乡,婚后不久便一起调到大连工作。先生是出了名的孝子,早在结婚前他就再三对我说,婚后一定要好好待他母亲。他母亲早年守寡,一个人将儿子拉扯大,母子感情很深。先生是独子,他爱母亲,我能理解。  相似文献   

3.
《中外书摘》2009,(7):50-50
唐吉慧 1979年12月生于上海。号得金室、梦梅。喜好书法篆刻,师从书画篆刻艺术家韩天衡先生。亦雅好昆曲,习小生。  相似文献   

4.
冒鹤亭趣事     
佟彤 《老人天地》2010,(1):20-20
冒鹤亭是清初四大公子之一冒辟疆的后人。他曾任清末刑部主事,入民国后当过温州海关监督、国史馆编修,诗词造诣大负盛名。他和柳亚子都是辛亥革命时期进步文学社团南社的主要人物。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接见过他,跟他谈诗论文、共商社会主义建设大计。关于冒鹤亭,流传着不少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5.
彭国梁 《老年人》2008,(10):26-27
某次,到大古道巷装裱师易进先生家裱画,见墙上挂着一个花脸长须的京剧脸谱,很是威武,便问是谁的杰作。易进先生说,这是湘剧大师曾金贵先生送他的。曾先生的脸谱艺术造诣非常高,去年已举办了一次大型展览,好评如潮。他还指着墙上一幅钟馗的画像说:这也是曾金贵先生画的,你看如何?我说:我是外行,但感觉钟馗的神韵出来了。易先生说:曾先生多才多艺,他不但专心研究京剧脸谱的各种造型和绘制,他还在书画上下了大功夫,对金石也十分着迷,甚至,还制作根雕。  相似文献   

6.
邵云超担任过常德市京剧团团长。他出生于京剧世家,7岁学艺,12岁登台,在上海、苏州一带,曾先后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尚小云、荀慧生、高盛麟、李少春等名家同台演出。年轻时,他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雪樵为师,攻文武老生。对红生戏颇有建树,有“活关公”的美称。在那云超的家里,悬挂着不少名家赠送的墨宝,诸如“梨园骄子”,“粉墨忠臣”,“献一身绝技,红半世梨园”等,这些都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赞誉。在京剧舞台上他摸爬滚打了半个多世纪,演绎过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生故事。他热爱舞台,钟情艺术,听不得别人有不…  相似文献   

7.
—提起李少春,京剧《野猪林》中80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形象马上就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他在戏中那英俊潇洒的扮相、高亢激越的唱腔、功底深厚的表演,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李少春作为河北走出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艺术造诣深厚,做人也非常正直,是一位对祖国充满深厚情感的炎黄子孙。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以李少春、袁世海等为主要演员的北京实验京剧团应邀到哈尔滨演出时,就在当地留下了一段梨园艺人忠心爱国的佳话。  相似文献   

8.
《职业》2012,(14)
近日,德国IB教育协会Thomas.Wolff先生在该组织中国项目办首席代表及青岛市人社局技能鉴定中心负责人陪同下到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访问,洽谈合作。Thomas.Wolff先生介绍了IB的机构概况以及发展历史,他希望能够与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希望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先期在1-2个项目方面进行合作,逐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颂甲 《中外书摘》2008,(12):13-15
1949年夏,我在天津《进步日报》(原天津《大公报》)任文教记者。同年10月底,梅兰芳先生应邀由上海北上北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会后,他应邀到天津市作短暂演出。《进步日报》采通部主任李光诒同志(后任北京《大公报》副总编辑、《财贸战线报》总编辑)派我去访问梅兰芳先生。  相似文献   

10.
头发问题     
王忠范 《老年世界》2008,(23):29-29
1995年那个金色的深秋,我与邵燕祥先生在北京西直门饭店相逢,都是兴致勃勃的。他指着我的头发说:“羡慕你呀,还年轻。”他说话总是轻轻的,却是亲切火热的。我满头黑发,精力充沛,自己也觉得没老。  相似文献   

11.
散文家柳萌今年75岁了.他寓居北京,每日依然笔耕不辍。他说,如今他可以参透苦乐荣辱,看淡名利.坦然自在地享受着他的晚年时光,全因为当年孙犁先生对他讲的一番话。柳萌22岁时成了“右派”,22年的岁月在北大荒、内蒙古的荒地里度过。  相似文献   

12.
萧一山先生的书中,在曾国藩编练湘军那一章里,专门插叙了几个关键人物。一是江忠源,湖南新宁举人,郭嵩焘在北京介绍给曾国藩认识的。他早些时候为了保卫家乡,曾组织乡村丁壮用于防御,这是湘军最早的依托。  相似文献   

13.
兰馨 《当代老年》2007,(2):12-13
在北京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我们见到了70岁的舒乙.老舍先生惟一的儿子。舒乙的言谈举止间,无不流露出大家风范.使人依稀可见老舍先生当年的风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长,作为一个知名的学者.交谈中舒乙只字不言他的事业.不谈他的学术成就.却谈起了他温馨的感情故事.与我们分享。  相似文献   

14.
王明明 《公关世界》2016,(24):106-109
2016年3月16日,连环画家贺友直先生与世长辞。2016年11月21日恰逢贺友直先生诞辰95周年,这一天北京初雪,北京画院以“睿心天地--贺友直先生回顾展”纪念这一位画着“小人书”、擅长讲故事的“老头儿”,贺友直先生一生用连环画、风俗画等画作讲述着过去的、现在的故事,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渗透出独有的贺式幽默与人生哲学。贺友直先生1949年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创作《山乡巨变》等连环画作品百余本,以及大量风俗画和文学插图。  相似文献   

15.
倪墨炎 《中外书摘》2010,(12):31-34
鲁迅是中国现代顶尖级的大文豪。有人说他生活富裕,有人却说他寒酸,实情到底怎样呢?世纪转换前后,陈明远先生写了一系列现代文化人经济生活的文章,在南北报刊上发表。这是新的研究领域,使人有别开生面之感。明远先生后将这些文字,经过整理,编集为《文化人与钱》一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受到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16.
潘长江,著名笑星,1957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一个梨园世家。1979年考入辽宁省铁岭县评剧团,1986年与赵本山合演《瞎子观灯》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北丑王”。在第三届国际青年戏剧节上,由于他出色表演二人转《猪八戒拱地》而获“个人表演金奖”。1996年春节晚会上,他因小品《过河》一句“浓缩的都是精品”而名声大噪,并获央视MTV大赛金奖。他主演的影视剧《飞虎队》、《明天我爱你》、《别拿豆苞不当干粮》等也大获成功,荣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相似文献   

17.
老舍素以“边饮茶、边写作”而著称于世。夫人胡絮青曾回忆说,早在济南、青岛和重庆时期,他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常住北京后更是嗜茶如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等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了”,可以说饮茶与老舍先生的生命水乳交融了。  相似文献   

18.
言峰 《老人天地》2010,(8):26-27
6月25日,一代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91年的人生之旅。先生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于1919年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农民家庭,16岁考取了国立杭州艺专,从此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19.
惊堂木     
赵恺 《老年世界》2013,(12):15-15
许衡领着他的学生奔波于战乱之途。经一梨园,学生迫于饥渴纷纷摘果。许衡端坐园侧岿然不动。  相似文献   

20.
王瀛 《当代老年》2010,(12):24-25
在北京通州一所安静的农家院里,有个玩泥巴玩了四十多年的“职业老玩童”,他每天日未出而作,日落不歇。夏季,他在烧制枯木陶艺术品的窑前大汗淋漓;冬季,他在滴水成冰的气温下,一把泥一把水地琢磨,手上裂开的口子钻心地痛。他放弃了经商赚钱的机会,躲在工作室研磨枯木陶作品,他经常受邀奔走于各个展会展示作品,他玩的是自己一辈子钟情的艺术。身材高大、衣着朴素的枯木陶第三代掌门人——华绪为先生,为笔者讲述了他四十多年的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