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农民负担过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央曾三令五申要求减轻农民负担并相继出台许多文件和政策,减负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果,农民负担相对减轻,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仍继续存在。今年8月,笔者到城口县部分乡村作了调查,就农民负担重的状况、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负担有多重——农民负担数量及减负办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国民收入核算角度计算了第一产业农民负担数量和水平 ,从财政角度探讨了农民负担成因和减负办法。目前农民负担确实很重 ,大大超过宏观税负水平。农民负担成因在于农村税费的直接税性质和包括税费征管在内的农村社会经济管理体制不合理 ,农民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组织的性质也给加重农民负担提供了借口。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需要改革落后的农村社会经济管理体制 ,落实基层民主制度 ,将农村纳入全国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中 ,取消财税以外的部门向农民收取税费的权力 ,实行以间接税为主 ,直接税为辅的农村税费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税费改革自1998年试点以来,确实大幅减轻了农民负担,各地减负率均在30%左右。但近年来出现了农民负担反弹问题,其首要原因在于税费改革后乡镇基层陷入财政困境。能否使基层财政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将直接影响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农民负担增易减难的成因与对策郭纪元,李同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经所)当前农民负担的新特点和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当前农民负担的新特点(1)“马太效应”比较明显。也就是说,地区之间、乡镇之间,甚至村、组之间农民负担的轻重不但存在着较大差别,而且,越是...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农业税制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民负担问题,为农民减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并在部分地区内实行了农业税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经过对农民负担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认真研究现行农村税费制度架构,可以看出现行农村税费制度仍存在一定缺陷。为此,应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国际惯例准则,有助于对农业进行扶持保护,统一、公平、规范、高效的现代公共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减轻农民负担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国 《阴山学刊》2004,17(5):91-96
抗战时期,中共已经深刻认识到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性。为了巩固与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有减租减息、减轻封建剥削,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精兵简政与部队生产相结合,财政上建立严格的制度,加强对各级财政的监督与管理等,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农民减负是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直至现在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尽管国务院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上农民负担加重的趋势并没有缓和。这个突出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已成为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关键。 我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必须科学界定农民合理负担的量度,改革现行农业税费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学实践工作者,教师对减负内涵实质的把握直接影响其教学工作,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当前减负问题面临尴尬境地之际,我们有必要对教师的减负信念问题作以深度思考和分析。本文根据布迪厄关于实践感的理论,通过其对实用信念与实践信念的本质区分,反思教师产生错误减负信念的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分析当下教师对减负持有哪些错误信念,并对教师的减负信念作以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9.
苏娜 《理论界》2007,(1):74-75
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税费改革的背景下,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仍存在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负担,前者主要表现为政府作为负担,后者则是生活成本负担。这些负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只有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改变财政支出的非农倾向,加快税费改革配套政策的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农民的“减负”。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民合理负担呈下降趋势 ,不合理负担越来越重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滞缓 ,甚至出现负增长 ;二是地方政府机构膨胀、人员臃肿 ;三是农村教育费用负担过重 ;四是巧立名目乱收费。解决当前中国农民负担问题 ,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三农的基础地位的意识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其次是精简政府机构 ,转变政府职能 ;三是减负与发展双管齐下同时并举 ;三是积极探索农村费税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11.
农民负担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民负担可以理解为一个政治过程。通过对国家、基层组织、农户等经济主体各自的利益取向、权利结构以及相互力量之间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责任与利益激励使得基层组织有着增加农民负担的冲动,机会主义心态和反对成本高昂等原因又使得农民无法有效抵制负担。利用博弈模型可以检验和演示农民负担增加的制度性根源。体制变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文化教育权益缺失及其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兢 《晋阳学刊》2005,(2):33-38
农民应享受许多文化教育权益,但是这些权益有许多缺失。主要原因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中心化使农民文化教育权益边缘化,沉重的经济负担挤占了农民文化教育的费用,使农民文化教育权益处于弱势地位等等。这种缺失长期存在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影响农村青少年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使得中国整体文化素质低,阻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影响未来社会的稳定,延缓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与文化教育发展战略相配合,必须注重农民人力资源的开发,努力开拓农村教育经费的新途径,为农民及其子女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分析表明,城乡工资收入比、城乡经营收入比、城乡转移和财产收入比四项指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应采取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支持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减轻农民负担、扩大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支付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沛然  李胜利 《河北学刊》2007,27(5):151-154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创新农村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尤其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要解决"三农"问题,仅仅局限于农业这个小圈子是不够的,仅仅依靠农业本身来挖掘增收潜力也是有限的,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通过农民的非农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为了促进农民非农化,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安福 《兰州学刊》2009,(6):197-199,127
唐代是为解决农民负担而进行重大变革的时代,主要体现在国家对赋税征收体系上进行的调整,把传统的征税内容以“税人”开始向“税资”、“税地”过渡,充分体现了税收制度的进步。新的税收制度使农民缴纳的赋税量与其家庭经济能力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制度的深层原因,唐及其后的历代王朝减轻农民负担的努力大都以加重农民负担而结束。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确定著作权侵权赔偿数额的模式无法最大程度地保护著作权。在司法实践中,著作权人通常很难通过损失计算和获益计算的模式来维权,最为常见的著作权侵权赔偿计算模式是法官在50万元以下进行自由裁量。这种模式在著作权人无法提供证据的前提下,为著作权人赔偿请求提供了适当的便利,但是最终更加减轻了侵权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许月明 《河北学刊》2003,23(4):51-54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之间联系紧密 ,难以分隔 ,但农民问题则是三者中的本质性问题。造成农民增收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农产品相对剩余对增产增收的影响 ,所殃及的企业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限制 ,结构调整又受限于土地规模和土地用途的管制等。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有三 :一是靠农民用技术在小块土地上创造经济规模 ;二是政府加快工业发展吸收劳动力 ;三是需要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正视野中的中国农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中国农民阶层在公正对待方面如机会平等、按贡献分配及社会调剂等方面却往往处在十分不利的境地。中国农民在公正对待问题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对于保征中国农民的公正底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民的自致性取向往往会陷入复杂的困境;地位分化程度甚于职业分化程度;弱势地位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解决中国农民公正对待问题的基本路径在于: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在政策及社会层面上使农民得到基本的公正对待;建立农村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宋代的流动人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宋代赋役沉重、土地兼并、“贱农而贵末”的倾向和人口增多等因素,产生了大量破产失业农民。他们组成的流动大军“轻乡危家,远出千里”,在流浪中寻找生机。他们的出路主要有应募参军,应募服役,从事手工业,经商或进入城市,出家为僧,最后一条绝路是沦为盗贼。宋代被排斥出土地的劳动者比唐代多,相应的是出路和机会也比唐代多。由此部分改变了社会结构,传统的士、农、工、商范围进一步被冲破,社会结构趋于多样化,同时促进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也使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宋代社会因为流动而不郁积祸患,所以虽小乱不断,而未能酿成大乱,整体社会局势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