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神话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原始社会的神话不仅是初民对世界认识的反映,而且还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和途径。神话是把它创造出来的时代的世界观,是那个时代的人  相似文献   

2.
罗琼 《日本研究》2004,(2):91-95
神话和民间传说,作为传达原始初民意识的载体,一直是史学家们考证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一般来说,“神话的确有助于人们解释古代人的习俗、信仰、制度、自然现象、历史名称、地点以及各种事件”。在整个日本,特别是以大和为中心的地区,就广深入流传着关于大国  相似文献   

3.
论《三国演义》中的“八阵图”萧甫春《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其中的“八阵图”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然而勺\阵图”却充满了“奇僻荒诞”的神话色彩,始终无人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说。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人,连《三国演义》中的“木牛流马...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神话和隐喻:作为过程的教育和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子论的哲学语境中,教育的过程被理解为输入知识的过程,学生被理解成为“学习机器”,老师被理解为“机器操纵者”,家长被理解为“机械修理者”。对教育过程的这种理解源自我们自身编造的神话,而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将有助于破除这些神话  相似文献   

5.
原始神话与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面反现人的本质的镜子,认识文化的活动也是人的自我观照活动,可以说,创造出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文化。原始神话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记录,通过剖析原始神话及其原始文化就可能揭示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本文通过对原始神话的考察,认为在西方原始神话关于神、人、自然的关系中,人类的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恋意识、自卑意识和““认识你自己”的意识。而中国原始神话则表现为神人相通的特点。文章认为,西方原始神话中“认识你自己”这一问题的提出,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由此,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神话时代结束,而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6.
火,是一种具有伟大效能的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对人类生命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满族先民从发现火、认识火时起,便产生了神圣的火崇拜。满族的火崇拜源于火对其原始初民生活的功用,并由此上升为对火的神化。通过满族奇幻多彩的火神话,可以充分看到满族对火的感恩戴德及火神在满族心中的至高地位。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作者不详、来源难以考稽的故事,被唯物主义者认为是古代人类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存在的原始理解及其所作的非科学化的、借助于幻想的解释,因而被认为是与现实中的“人话”相对的一种非现实性的虚幻的精神现象。“神话般的”也就是不真实的。但是,现代理论却不再如此认为了。“神话”尽管不是以人类科学理性为前提的对世界的解释,仅仅是原始人以感性为基础的“原始思维”的结晶。但正因为此,“神话”体现了某种永恒性和普遍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孙金琛 《阅江学刊》2023,(5):150-159+174
网络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不仅需要媒介、资本和国家力量的推动,还有赖于读者对文化语境的认同与介入。“克苏鲁神话”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为“中式克苏鲁”网文提供了传播语境,同时,“中式克苏鲁”网文的对外传播丰富了“克苏鲁神话”的内在文化结构,亦推动了国内玄幻类网文的创新。进一步辨析“中式克苏鲁”网文作品的神话原型、神话位移,发现在“中式克苏鲁”网文的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从“世界内容”到“中国故事”的演变过程,其中国内的“亚文化”圈层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克苏鲁神话”的中国化呈现揭示出网文对外传播的独特模式,固有的叙事套路搭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保证作品传播效果的同时推动了不同文化的对话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神话何时是“神圣的叙事”——与杨利慧博士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利慧《神话一定是“神圣的叙事”吗?》一文对神话是“神圣的叙事”的观点提出质疑。动因可归纳为二:一是,坚持该观点的学者没有论证文献中的神话是否具有“神圣性”;二是,现实中神话讲述人的态度是多样的。本文以为,学者们认为属于“神圣的叙事”的神话是指具有神话信仰的人讲述的神话,不包括经文字制作成标本和不具神话信仰的人讲述的神话。因此,杨利慧提出质疑的动因不能成立,《神话一定是“神圣的叙事”吗?》一文是无的之矢。  相似文献   

10.
陈秀武 《日本学刊》2007,(1):100-111
《古事记》与《日本书纪》都是“以后代之意,记上代之事”的日本古典史书。两部著作的神代卷极为相似,多以神话代史。从两部著作的成书,到天神敕语的政治效力,再到神武天皇的建国精神,记纪神话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使命与政治思想。在后世传承中,为日本的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记纪神话中的日本政治意识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神国”国体观念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1.
神话是采用想象和象征的方式来承启和转述民族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们借助这一象征性符号来对世界、社会与自身进行分类和阐释。在神话体系里,保存了大量上古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关系的形象化见解,是各民族文化史的启示录,这正如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认为的那样,神话是无文字社会中传授集体生活秘诀和集体生活价值观的表达方式。而在不同的文化主体里,又衍生养不同的神话表象世界。经过爬罗剔抉,人们已从大量考古学、文献学、民族学资料中发现,凤鸟与吴越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地有“鸟田”、图有鸟纹、人为“鸟人”、言为“鸟语”,并且围绕着凤鸟还产生了斑斓多彩的凤鸟神话,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凤鸟神话文化丛。在这一文化丛里,蕴含了吴越人对世界意义、社会秩序、生存价值以及自然现象的理解;它是较广泛的哲学思考的结果,同时也是形象化的再现。因此本文试图对其进行阐释,以求在更深层次上把握吴越人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近年来关于东亚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奇迹”和“神话”的争论,总结了它们的分歧所在,分析了测算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论,指出产生“神话”观点的新古典模型的一些问题。通过描述投入、生产率变化的规律和比较,反映了东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增长来源上的差别。对韩国、台湾和新加坡三个样本国家和地区详细的政策分类与总结,发现它们生产率提高的基本经验是外向型战略、市场主导的产业政策或较小信贷直接分配的政府主导产业政策,稳定的宏观政策及更平等的分配政策,揭示了面对同样的外部技术而东亚却获得了成功的“秘密”。最后也提出当与发达国家“内生”的技术相比,东亚在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渡中面临着新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瓶颈,这也是“神话”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谈邓小平的管理思想张宝池在《邓小平文选》中,“管理”二字是出现次数较多的词汇之一,小平同志对“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与众不同,见解颇深。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管理论”,是十分有益的和必要的。(1)“管理也是知识”邓小平同志说:“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  相似文献   

14.
杨传新 《探求》2000,(2):61
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坚持了这个思路。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学术界是基本一致的。至于“改组”问题,人们对此确有不同理解。按十五大的精神,“改组”“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即我们说的“抓大”、“放小”。 当前有一种说法,“放小”就是“放弃”,对这种理解笔者不敢苟同,就此谈三点看法。 一是“抓大”、“放小”指的是国有企业范围内的改革。“放小”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楚辞》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继承古代神话精神,又开创新神话主题,呈现出新陈代谢的活泼局面。文章指出,引起《楚辞》神话的新变有三大重要因素:一,人的整体觉醒使神灵世俗化,神话从此唱起生命恋曲;二,民族精神的成长使神话在文化冲突中占据突出地位,《楚辞》神话的许多重要篇章都是面对异族神话挑战的应战,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三,个性人格的成长,冲破了神话固有的属于集体的属性、民族性与个性人格的交织,使《楚辞》神话走向全新境界。《楚辞》神化的新陈代谢过程加深了我们对神话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现代解释学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解释学是本世纪在西方思想文化界出现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潮,它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和解构。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批判的具体表现:批判对“人的本质”、“人性”的抽象预设,消解“主客二分”模式,用“理解”或“解释”对抗“认识”,用“语言”去代替“意识”,反对“符合论真理观”。然而现代解释学又由于其内在的局限性,有其无法解决的理论困境,文章分析了其理论困境的症结,并指出了克服这种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秦鹏飞 《社会》2005,40(3):58-87
本文以儒家典籍中的“鬼神”为研究对象,借此对儒家思想的“理性主义”特征进行讨论。儒家思想对鬼神的理解,继承了巫术时代鬼神能影响现实之认识,又为其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内涵以“形气论”为认识基础,一方面将鬼神世界与人间世界视作同质且可以互相沟通,极力强调鬼神尤其是“人鬼”与祭祀者之间固有的“父子”关系的重要性,形成了以“报本反始”为核心意义,以“格神”“敬飨”为直接目的的祭祀之礼;另一方面,儒家强调,“格神”的最关键条件是主祭者“事死如事生”的“诚敬之心”,而这一诚敬之心源自于“孝”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王刚 《日本研究》2009,(1):66-69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有三条,即日本、欧洲和苏俄,由于“一传缺位”,十月革命前日本成为当时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早期日本的社会主义者依据日本特定的语境,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依靠力量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学理上的解读,形成了日本语境下“学理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经过日本社会主义者选择、理解和重新阐释过的马克思主义,通过留日学生再理解和介绍从日本语境来到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双向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简析《金瓶梅》“生殖崇拜”文化返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表明,在我国原始社会的父系时期存在着“生殖崇拜文化现象。这是由于原始时期的初民缺乏科学知识,对生殖器交媾可以繁衍后代感到神秘莫测,大惑不解,因而产了生殖崇拜意识。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理性意识的增强,这种文化到了先秦时期流变成一种哲学思想,即阴阳文化精神。进入封建社会后,“生殖崇拜文化离开了对象本体,其精神折射到儒家和道家的学说中,呈现出新的意识形态。儒家和道家对生殖的崇拜,避却了生殖器官的具象,转化为对生命现象的重视,如儒家对先祖的敬奉和传宗接代的重视,道家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中、日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 ,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 ,他们实际上是某种集体意识的表现。”1 因此 ,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文化的真正本性 ,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  中国和日本 ,作为隔海相邻的两个东亚民族 ,在其文化的史前时期 ,都曾经产生过丰富而美丽的神话 ,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中日神话各有其形成的本源 ,无论在内含气质或外观形态上 ,两者皆不尽相同。中国神话庄严而含蓄 ,洋溢着人与神斗争的色彩 ;日本神话勇武而外露 ,显示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