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在长春留日预校,日本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日本印象的文章。当时我挖空心思也找不出直观的印象,有的只是拿着三八大盖的“鬼子”的形象。而此种印象又不能直接写给日本老师,后来干脆把印象扔在一旁,把读过的、听过的、道听途说的关於日本特别是关於日本文化,大而无当地空谈一番。老师觉得还有理论,言外之意大概是与现实的日本社会相距甚远。作为一个学习社会人类学的学生,国内的先生经常告诉我们,对於一种社会文化的理解,要自己身体力行地去体验,去触摸,去感觉。我抱著这种想触感日本社会的求知欲望,登上了这一在我从幼小的…  相似文献   

2.
听来的童话     
这个故事是听朋友转述的. 一位年轻的单身母亲,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成了一年级小学生.学校老师为了对新入校的学生"摸底",让每个孩子在班上当众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他们借此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家庭情况.  相似文献   

3.
新井一二三是一位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家.她生于日本、长于日本,却以自己常年驻扎国外与思想的国际化为依托将自己的文化身份设定为非典型日本人.在她生活方方面面跨越自己成长的多部散文集里.日本作为一个并不纯粹的他者复沓式的表述了新井关于日本身份与定位的反思与困扰.新井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向中国读者量身定做般的指认了一个近乎真实却屡次错位的日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研究了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转述现象。转述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学术语篇中。通过转述,作者、被转述者和读者之间进行了不同声音的对话。语篇中直接转述和间接转述的运用使多种声音共存于同一语篇世界,这既打破了传统思想的禁锢,又能够促使作者以及被转述者等他人的观点和立场更好地被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生活,不免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从服务角度说,我对日本的政府工作人员印象不算差。一来,这里绝少门难进,脸难看的场面。日本的政府工作人员态度很好,往往是你刚一进门,就主动上来招呼了,办事的时候也是一副笑脸,让人感到纳税人的骄傲;二来,崇尚廉洁,决不受礼,和他们一起出门办事,买饮料也会自己付钱。从这个角度,日本的公务员建设,搞得不错。  相似文献   

6.
传统语法把直接转述(直接引语)和间接转述(间接引语)看成是等量齐观的两种转述方式,规约性地总结了从直接转述向间接转述变换时人称、地点状语、时间状语以及时态等的变化规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语篇、功能、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转述法作了探讨,这些研究对转述句自身在功能和语用层面的剖析还不够深入,没有从语用层面解释直接转述向间接转述转换的理据。从功能和语用两个层面进一步探讨直接转述和间接转述在信息传递上的特征与差异,并从语用层面探索直接转述向间接转述转换的理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究竟是什么使屠格涅夫成为第一流艺术家?丹麦文学史家、批评家勃兰兑斯在探讨这个问题时说:“他最最具有一个真正诗人的品质,能够塑造出活生生的人,但这一事实还不是全部。他艺术的高超之所以如此显而易见,是由于读者捉模到作家对他所描绘的人物的看法和他自己的意见之间,以及人物给作者的印象和给读者的印象之间的和谐一致。”接着他加了一句:“关键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宫笠俐 《国际论坛》2011,(6):64-69,79
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后,日本国内针对是否批准议定书产生了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只有美国批准议定书,日本才能批准。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日本应该在全球环境事务中展示出领导者的姿态,即使美国退出,日本也要批准议定书。本文从政策决策的视角来解释日本批准《京都议定书》的立场。文章认为,日本除了受其环境外交的政治目标驱使之外,非政府组织的推动、欧盟的压力以及国内产业界的让步都是促使日本选择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原因。尽管日本批准了议定书,但由于认定议定书对日本不公平,因此日本试图在"后京都时代"脱离《京都议定书》框架。  相似文献   

9.
《古都》以千重子的内心成长为重点描写了京都和京都人的生活,借此表达了社会须吸收外来文化以发展,同时须保护传统文化以留存"美"的思想。这一思想与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特征是一致的,同时也是日本文化最大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比较文学(littera ture comparee)这个名称最先使用并被作为许多讲座的讲题是在法国.据法国提格亨(Pwan Tieghen)所著的《比较文学论》和日本野上丰一郎所著的《论比较文学》记载:一八二七年维勒曼(Villemain)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就用的是这个名称.一八四○年人们用这个名称著了好几部书,并逐渐被普及.《比较文学史》的作者法国的洛里哀(Loliere)认为:一八八六年英国的波斯奈特教授(Prof H.M.Posnett)就用这个名称作为自己著作的书名.稍后,加里福尼亚大学教授盖雷(C.M Gayley)发起《比较文学研究会》,开始了文学类型式文学运动的专门研究.苏联萨马林认为,  相似文献   

11.
《清诗总集131种解题》纲要及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诗总集131种解题》纲要及示例[日]松村昂著清风译[译者按]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教授松村昂著《清诗总集131种解题》,1989年12月1日由日本的中国文艺研究会印行,原为日文版。该书集中介绍清诗总集,既是一部资料性很强的工具书,同时也反映了日本学者对...  相似文献   

12.
日本有一个小山村,百岁老人的人口比例位居世界第一。西班牙《世界报》2008年2月11日刊登了记者格洛丽亚·托里霍斯通过实地寻访考察后采写的一篇文章,用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告诉读者这个小山村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现将这篇文章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现存日本古代宫殿建筑群——京都御所。从平安时代开始 ,历代天皇就在京都定居 ,平安宫仿中国唐代长安的大明宫 ,京都御所也继续受其影响。平安宫多次遭火灾 ,多次修复 ,1 371年 ,天皇选中了平安京的东北作为新的皇宫 ,这就是京都御所。到 1 868年 ,即天皇迁都到东京的时候 ,共有2 8位天皇在此即位。京都御所经过 1 2次改造、几乎失去了原来的面貌。然而 ,1 788年 ,由于在社会上兴起平安复古的潮流 ,京都御所重新采用仿平安宫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其中 ,把紫宸殿一组院落布局改为对称 ,但其余的没有轴线 ,极其错落。日本宫殿与中国宫殿的建筑样式、布局、材料有很大的区别 ,日本宫殿没有华贵的材料、鲜艳的色彩、精巧的装饰 ,始终保持着离宫的特色。京都御所也不例外。日本宫殿这种不求华美而崇尚雅洁的建筑 ,在世界建筑中也是少见的。这与日本皇权名存实亡及幕府专政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方克立编者按;我院院长兼学报主编方克立教授应日本文部省大学共同利用机关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邀请,于1996年2月至5月任该中心客座教授。本文是5月17日作者在日本举办的“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及对21世纪的展望”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书架     
《管理者的秘诀》肯·布兰佳马克·采勒著管理怎么会变得如此困难?一年前的今天,黛比被公司晋升到了领导的岗位,她相信自己完全能够应付得了这份工作。刚进入这个公司时,她只是按照公司客户联系名单,专门处理客户的要求和投诉;之后,公司提拔她为项目经理,协调公司销售人员和客户之间的事务,无论销售人员向客户承诺提供什么样的产  相似文献   

16.
在新加坡访问的时候,人们那种忠于职守、恪守职业道德的敬业精神,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对未来的乐观和信心以及助人为乐的仁爱之心,给我们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 这种敬业精神,这种自豪感是对于自己,对于自己所在单位以及对于社会、国家的一种信念和责任感,也是对于一种文明、高尚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认同感。说到底,这是一种价值观念问题。这种价值观是斯土斯民经过近三分之一世纪克勤克俭、艰苦奋斗、付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努力和代价以后逐步形成的。这个价值观就是一方面要向西方学习,使自己迅速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又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转述是个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它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灵活性,因此,语言学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对此颇为关注,但由于他们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不同,他们对转述法的研究在名称、分类和内涵上有比较大的区别.本文主要对五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对英语转述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转述.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产品中的文化元素往往代表了这个国家呈现给世界的形象,反映这个国家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精髓,因此世界各国都力争将自己最优秀的文化通过产品展示出来,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品尝到这个国家的文化韵味。正如美国的一位夹克衫老板向日本人推销产品时说的:“我们不是销售夹克衫,而是销售一种生活的方式。”确实如此,轻便潇洒的夹克衫充分体现美国人自由随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同样的,法国产品的奢华、德国产品的严谨、日本产品的精巧,无不在张扬着这些国家的文化特质,融合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9.
爱心超越     
蒋平 《可乐》2008,(5):49-49
1944年,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重大转折。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全面转入反攻。就在盟军制订"地毯式轰炸"日本计划前夕,司令部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盟军作战室的布朗森上校热情接待了这个中国客人,但随即对客人提出的要求感到纳闷:他居然要盟军轰炸之前,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一批建筑文物的位置,全力  相似文献   

20.
话语转述是刑事庭审互动中高频出现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庭审互动中庭审参与者运用转述话语的过程也是话语角色构建的过程。以劳荣枝案的庭审话语为语料,以言据性和话语角色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刑事庭审互动中公诉人转述他人话语的动因和公诉人如何通过转述他人话语构建不同的话语角色以实现自己的话语目的进行深入分析并发现:公诉人转述他人话语的原因在于提供公正、可靠和权威的证据来还原案件事实真相。公诉人在使用转述话语过程中构建了报道者、传声筒和发言人三个话语角色并实现了以下功能:以更权威的方式揭露被告人话语前后的矛盾;强调整个案件的重点;增加自己所述话语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