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澍 《领导文萃》2007,(6):92-95
秦汉以来,满腹经纶,且能学以致用者,有汉之留侯张良、蜀之丞相诸葛亮、明之诚意伯刘基诸人。他们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其中,刘基被世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相似文献   

2.
早晨,是一天的希望;春天,是一年的希望;教育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
  早晨,是一天的希望;春天,是一年的希望;教育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古人的最大梦想是立德,其次是立功,再次是立方;军人的梦想是沙场杀敌,建功立业;商人的梦想是点石成金,做时代的弄潮儿;学生的梦想则是能升入理想的高一级学府。对于教育,我愿意做一个梦想的教育者。因为梦想让教育和中国熠熠生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古人的最大梦想是立德,其次是立功,再次是立方;军人的梦想是沙场杀敌,建功立业;商人的梦想是点石成金,做时代的弄潮儿;学生的梦想则是能升入理想的高一级学府。对于教育,我愿意做一个梦想的教育者。因为梦想让教育和中国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3.
《左传》中讲,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言、立功。组工干部要塑造“铁”形象,达到“三不朽”境界,必须要在蕴底气、立正气、求硬气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以“铁心”立德、以“铁嘴”立言、以“铁腕”立功。一、蕴底气,以“铁心”立德。一个人不管有才无才,首先要以德为本。做组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褒者说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贬者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褒也好,贬也罢,有一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那就是他在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琢磨为官之道方面确有独特见解,而且自己也能身体力行,做到洁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褒者说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贬者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褒也好,贬也罢,有一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那就是他在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琢磨为官之道方面确有独特见解,而且自己也能身体力行,做到洁身自好.  相似文献   

6.
眭达明 《秘书之友》2011,(10):45-46
秋,七月,乙亥,立遂王宥为太子,更名恒。恒,郭贵妃之子也。诸姬子澧王宽,长于恒;上将立恒,命崔群为宽草让表,群曰:“凡推己之有以与人谓之让。遂王,嫡子也,宽何让焉!”上乃止。  相似文献   

7.
谈古论今说“三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三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它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与叔孙豹讨论不朽的问题。范宣子说,他的家族从尧舜时期就已经  相似文献   

8.
不计名利、甘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党的干部只有追求奉献,才能立信于人、立功于民、立德于世。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利益、等价交换,但党的干部为党和人民工作不能搞等价交换,  相似文献   

9.
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它兼容了本体论、认识论等哲学理念,从"有"与"无"两个特殊角度去审视事物,观其无界之妙,察其有界之涯,是"道"与"德"的合而为一.其中,道乃德之"体",德乃道之"用".老子认为,道乃宇宙之本体,"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之运行而产生天地万物.老子之道,乃自然主义.老子强调对法制的尊重,反对以一已之私欲,凌驾于公众之法制.老子之德,乃无心之德,即无为而治.对于"无为",世人有诸多不同的理解.无为,乃避开冲突.  相似文献   

10.
过则勿惮改     
<正>《论语·学而》曰:"过则勿惮改。"意思是说,有了过错要勇于改正,不怕改正。由此可见,知错就改是儒家倡导的一种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的方式。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了士大夫"三不朽"的人生追求。毛泽东也曾发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慨。"君子太上立德",曾国藩始终把"立德"放在首位,他天天进行反省,曾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念念欲改过自新"。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政治精英,这些“在位君子”们立德、立言、立功,创造了一个思想活跃、意气风发、新论纷呈的“轴心时代”,留下了丰富而又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遗产。本文将专门谈谈其间富有启蒙和突破性意义的哲思,以纪念和致敬于春秋时期的智者们。  相似文献   

12.
职俊 《办公室业务》2012,(7):120+123
全党上下正在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教育活动.作为党员干部,守纪律就是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防微杜渐、谨小慎微”,“淡泊名利、宁静豁达”,“主动汇报、襟怀坦白”,“日日掸尘、天天洗脸”.唯有此,才能真正立德立言立功.  相似文献   

13.
正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并称晚清三大中兴名臣,三人同朝为官,为人处世和行事风格却大不相同。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处世圆融,严于律己,近乎完人。李鸿章善于投机钻营,适应能力极强,左右逢源,太后喜欢他,洋人也喜欢他,屡战屡败,依然屹立不倒。曾国藩和李鸿章都特别会做人,谙熟官场潜规则,不轻易树敌。左宗棠却是个直性子,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敢于直言,动不动就得罪人。曾国藩权势如日中天之  相似文献   

14.
爱人     
春波 《决策探索》2005,(6):87-87
爱人之貌,形之美也;爱人之品,神之美也;爱人之德,心之美也。作为男人的女人.作为女人的男人.彼此之间,何以无愧于爱人之称?男恋女爱。各有千秋;家务常理,众所周知;生活细节,各有体会,无须妄言。爱人之德,惟贤妻良母不可为也。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15.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党员领导干部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领导干部光有普通人的爱美之心显然还不够,他们还应该比普通人更“爱美”。爱美,首先就要搞明白美的内涵和层次。美丽的容颜和优雅的神态气质是身体之美,华美的服饰与住所、漂亮的交通工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成果之美,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是人类精神文明之美。“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显然,我国古代的圣贤们把道德文明列为最高之美,名垂青史光照汉青也是他们的最高追求。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唯物主义者,应该有着远大的事业追求,对古人崇尚的道德之美,也需要充分地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桩历史公案。欧阳修"露章劾"狄青此公案需从《哨亭杂录》中一篇短文"宋武臣"说起,其原文如下:"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广南,稍有生色,仁宗置诸(任命他负责)枢府甚为驾驭得宜。乃欧阳公露章(给皇帝上奏折同时予以公开发表者)劾之,至恐其有他心(担心狄青有篡位野心),岂人臣为国爱惜人才之道?狄公终以忧愤而卒。其后贼桧(秦桧)得以诬陷武穆(岳飞)者,亦袭(是学了)欧阳故智也。"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毁德容易立难德,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这既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整顿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唐振常 《领导文萃》2010,(11):105-109
李鸿章在世时,声誉之隆,两宫特别是慈禧,对他的宠信之深,一时无出其右者。朝中人望,他已驳驳乎凌驾于乃师曾国藩之上。曾国藩讨捻无功,继之者为李鸿章,居然功成;曾国藩于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措置失当,连《清史稿》本传也说:“津民争怨之。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意思是说,诸侯的品德,能为自己选取老师的,就能称王天下;能为自己选择朋友的,就会保存自身;所选的人都不如自己,就会灭亡。自古……  相似文献   

20.
钱雯 《决策》2011,(7):95-95
有人提出“悲情政治”的说法,引起争议,用之于对《官味》的阐释,倒是适合的。我国官场向来以立德修身为上,事功次之。所以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这种犬儒式为官之道,所表达的是对德政的推重、对官场的蔑视,一种道德至上观。熊召政作《张居正》,塑造一位实行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