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 要: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语言是作家马克·吐温精心设计的。语体。语言浅白简劲,遣词造句符合哈克与吉姆的身份。白开水似的语言往往蕴涵丰富。译者采用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技巧,用明白如话、简洁通顺的汉语口语体译出了原著所独有的语言特色。然而,译文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原作中白人英语与黑人英语区别显著,译文中却不太明显;方言土话能映衬人物身份和地位,在译文中如何复制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同译本看重译之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奠定了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地位,也成为现代美国文学的起源。为了翻译已经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典型并浸透着美国社会与文化影响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译者对该小说进行重译。阐释学的演进、时代对不同版本的呼唤、译者翻译风格的竞争、不同层次读者的期待以及出版社利益的驱动等等因素都一致说明重译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文学作品的语言总是和它承载的文化内容紧密相连的。因此,从文化的视角,研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剖析小说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国西部文化中最典型的几种元素:种族歧视和种族融合、美国西部人的冒险和拓荒精神、象征自由平等的密西西比河、美国西部传统文学幽默和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可以帮助读者多角度深层次地欣赏和解读文本的主题、内涵及其负载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如果以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解读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可见小说以白人小孩哈克与黑奴吉姆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中心,哈克对吉姆采取“他者”的态度,而吉姆也对白人权力向往,双方都深受殖民意识和种族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十九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哈克与逃跑黑奴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流浪经历,深刻揭露了美国这个所谓文明世界的残暴,寄托了哈克乃至整个美国民众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本文深入分析了哈克的个人道德观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追求精神自我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哈克与逃跑黑奴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流浪经历,深刻揭露了美国这个所谓文明世界的残暴,寄托了哈克乃至整个美国民众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本文深入分析了哈克的个人道德观不断发展和成熟以追求精神自我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7.
海明成曾写到:“所有的现代美国文学,都起自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中间最好的一本书。”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也许只有象《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这样的书方能受之无愧。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批家和讽刺家。《哈》书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故事虽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前的50年代,但却写于种族歧视仍然极为严重存在的80年代。作者通过一个名叫哈克的白人孩子帮助黑奴吉姆逃亡的故事,描绘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中…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颇受争议的马克.吐温经典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创作的历史背景,黑奴吉姆形象的内在涵义,主人公哈克的心理变化过程分析等方面的阐述,驳斥了长期以来对这部作品所谓的“语言带攻击性,有种族主义倾向”的荒谬指责,并证明这是一部宣扬种族平等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的美国小说创作中,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流浪汉小说在美国的新发展。它体现了传统流浪汉小说的基本特色,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流浪汉小说的内涵。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小说流浪汉形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其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美国内战前白人少年哈克与逃亡黑奴吉姆乘木筏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故事,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人间冷暖和世间百态。小说中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与岸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哈克的性格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映出作者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回归自然、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渴望以及对人的贪欲的批判等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而语言正是沟通不同群体间的桥梁。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言语交际行为优劣等都对语言环境有很大影响。语言文字应用的不规范现象不利于汉语语言文字的传承,还会导致不和谐因素扩展,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在网络、广告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有意、无意地出现的不规范汉字现象,要注重建设规范的语言应用环境,并应有相应的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认知心理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对两组不同的认知风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学习中,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人往往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会给外语学习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原因入手,依据岩芯和试油资料,充分考虑岩石粒度、分选性、孔喉半径大小、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碎屑物含量以及岩石的亲水特性等对产能的影响,将简单的砂泥岩储层模型细化为粉砂—细砂—中砂—泥岩模型,在储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产油概率的概念,利用叠加的方法编制相应的软件对单井单层的油产能指示累计和水产能指示累计进行计算,最终计算出油水产能比及产油概率,建立油水两相流的产能预测模型、解释模版及解释标准。正确评价储层产能有助于落实油气勘探成果和科学地指导油气田合理开发,从而使测井技术真正成为地质家和油藏工程师的眼睛。  相似文献   

14.
语体的定义是语体研究的起点。语体研究首先需要把握住语体的性质。语体的定义和性质好像已经解决了,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还需要认真研究的。为了语体研究的繁荣,有必要认真反思语体的定义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体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语言风格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调查、统计和内省的方法,考察网络语体中的语言风格现象,发现网络语体风格是在网络交际环境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表现出来的格调、气氛,其生成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其表现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手段,并就鸡尾文体、风格要素、风格手段、规范问题进行反思性考察。  相似文献   

16.
跨体式写作语言是写作主体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在特定的写作体裁中,临时嵌入与其风格色彩不相容的表达手法而形成的一种言语现象。它比一般的写作语言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也是在写作体裁审美功能的建构中最具修辞价值的手段之一。文章对跨体式写作语言从复合性的语义形象、拟象性的语形结构、象征性的风格色彩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语言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语言风格是个人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是个人在语盲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精神个性的特色;是一个人的思想作风、生活经历、语言修养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个人在语言上所特有的作风和气派。邓小平的语言实践活动始终如一地坚持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典范。研究邓小平的语言风格,有助于了解邓小平的思想作风,有助于理解邓小平的思想理论,有助于培养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相似文献   

18.
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语言风格不同于以往,他运用的是一种具有本初性特征的内部语言。作者介绍了内部语言和它在小说创作中的优势,以及它在《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规划研究是一种战略研究。网络语体风格的规范问题是语言规划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却是一个很少有人触及的领域。网络语体风格的表现是进行网络语体风格规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主要讨论网络语体风格软规范和硬规范的基础、理据和基本策略问题。并认为,语言的规范都应该分成两个部分,即软规范和硬规范。  相似文献   

20.
“社会流行语”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行语属于多层面、多群体、多元化的言语时尚,是藉以透析时尚风俗的"传真"语料。流行语的生成是社会文明的需要,理所当然要接受社会文明的规范。种种似乎很不文明的流行语,是现实社会生活个中不文明现象的直接反映,更是社会生活无序、不够规范状态的写照。历代的民间流行习语多有失之粗鄙庸俗的一面,乃至出现污染社会风尚的负面效应,所以其很少被采入规范的"雅语"。流行语的生灭,也同样应由促生它的社会去汰选,通过"辨风正俗"去约定俗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