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术课程总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具体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领域,各有不同的方向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继承前贤思想的基础上,孔子丰富了"中和"思想.之后,朱熹建构了一个以"中和"体用为核心的理论系统,王夫之则重释了"中和"、体用概念的内涵.至此,儒学的"中和"思想已经成熟.同任何哲学范畴一样,"中和"这对范畴也必须落实到现实层面.在现实层面,"中和"表达为"和谐"、"适度"的状态.然而,作为"和谐"、"适度"的状态,"中和"在落实于现实层面时,其理论意蕴不仅有积极方面,同时也有消极方面.对此,我们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3.
"卖"的含义是以东西换钱,与"买"相对.经引申,"卖"又有发卖、卖弄、背叛、欺骗等义项.古代汉语中表示"出售"这一意义的词还有"贾"、 "酤"、"沽"、"市"、 "贩"、 "售"、 "资"、"鬻"、 "粜"等.  相似文献   

4.
《论语》释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名中的"论"字作"伦理"解、"讨论"解、"杂陈"解、"选择"解都是不正确的,只有"编纂"义是正解.这牵涉到词汇上的本义后见现象:即引申义使用在前,本义大量使用在后.《论语》的"语"字取对话义.此外,《论语》的定名时间在西汉,属于书名的定名在后,成书在前.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下,伴随着消费对象的不断"越界",历史消费主义影视思潮呈现出日渐明显的泛化态势.从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的内部配方机理入手,可以把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归纳为"配方"、"怀旧"、"噱头"、"小历史"、"游戏"、"反历史"等文化模式.历史在历史消费主义的尽情游戏中"迷失"了.无论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走着怎样的路线,始终不变的是"消解-确立"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船山诗论与乐论的关联.船山诗学理论注重音乐性的重要原因,是以为"音"比"言"具有更高的表现能力和表现范围.王夫之认为,乐教的功能须由诗来担当,故诗就只以"言"为载体,而以"永"、"声"、"律"为审美追求.其诗论中"简"、"敛纵"、"柔缓"的追求,与其乐论有明显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7.
王统照的诗论特别强调"感情"、"理致"、"音乐化"问题,实质是要求情感与理致合二为一,音乐化形式与思想内容合二为一.他解释风骨是风华、情感与骨力、气魄合二为一.他认为新旧体诗难于一刀两断.诗非"做"不成,不是"写"出的.体现了他的"爱与美"的文艺观与和谐美学观.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博弈可以看成两人在对日对共政策上的较量,是"攘外后安内"政策与"安内后攘外"政策的博弈.张学良认为先"攘外"后"安内",主张"息内战,御外辱"、"息内争,求和平",停止"剿共"内战,一致抗日.这种主张可视为对蒋介石"安内"政策的反驳.当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安内"政策失败后,意识到解国难须另觅新路.当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三位一体"局面形成时,蒋介石继续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自此,两人的博弈拉开帷幕,而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是对蒋"安内攘外"政策的一种正面反抗.  相似文献   

9.
"仁政"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天下为公"是"仁政"的最高价值追求."仁者无敌"是推行"仁政"的坚定信念.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实现"仁政"的关键.选贤任能、讲信修睦,使人各尽其材,是实现"仁政"的重要条件.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是实现仁政的根本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为传统政治哲学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经常出现一种倾向,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指导.这不确切.笔者所见,新闻舆论监督的涵义有"参加"、"影响"、"威慑"、"制衡"、"批评"等,单把"批评"视为全部与最高目标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怀柔远人”的思想基础及清朝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天下中国观"与"夷夏之辨"是"怀柔远人"的思想基础.怀柔须建立在"德治"与"自治"的前提上.作为历代帝王的治术之一.怀柔的手段不外赐予、和亲、通商、教化等形式,以彰声威.最终目的是以"礼"来"定君臣之分,严夷夏之防".作为儒家思想的表征,"怀柔"在很大程度上是理想的象征,但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近代以来报纸副刊的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报纸副刊产生一百余年来,密切依托于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的演进--伴随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以"文化传播"为其基本主题,在文化传播(文化批判、文化反省、文化继承、文化译介以及中华文化建构与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文化传播方面最为广泛、普及、强力的大众传媒之一.其文化传播的特征主要有:一、文化本位的传播思想.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解构,其中包括"文化自虐"和"文化自残"的特殊传播现象.三、对传统文化的保守与坚守,其中包括"文化自恋"和"文化自尽"的特殊传播现象.四、对西方文化表现出的"崇洋媚外"的传播心理倾向.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传播思想.六、对西方文化表现出的"拿来主义"的传播思想.七、文化传播中的"殖民话语"与"后殖民话语"思想.这七个方面交织为一,凸显为一个近代以来中国报纸副刊"文化传播"的谱系、坐标与模式.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始终不渝地探讨和寻求妥善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对台方针和政策.如.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第三次国共合作"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以及毛泽东的"爱国一家,不咎既往"、周恩来的"一纲四目"、叶剑美的"九条方针"、邓小平的"六条意见"、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锦涛的"四点意见"和"十六字方针"等.这些方针政策和建设性意见,有效地缓解了远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化解了台海地区的战争危机,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往与交流,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的"人"、"民",在不同情况下,含义有所不同.前者多半泛指一切人,有时特指统治阶级;"民"则多指庶民百姓.两者具有种与属的关系.人中的"君子"、"小人",是对个人品德、学养的评价,指无定则.文章对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论语新探·释人民>一文,把"人"、"民"分别归属于"奴隶主与奴隶"两个阶级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与此同时,对<论语>中与"人"、"民"相关联的教、诲、爱、使等词语的含义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博爱"是孙中山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孙中山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理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远目标.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博爱"思想,多次把"博爱"题词分赠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赢得世人对他的尊敬与好评.孙中山的"博爱"观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孙中山无穷之希望,是伟大之思想."博爱",就是爱我中华,爱友好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通过"博爱"来宣示中华民族对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全人类的友好、和平和合作、发展的愿望.这一思想体现了孙中山的宽阔胸怀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对实现世界和平及中国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率稍低一些.不过,它功能较多,能构成各种不同结构的句式.如"如何+VP/AP"、"NP+如何"、"无论/不管+如何"、"V得+如何"、"如何如何+AP/VP"、"NP+如何如何"、"VP+如何如何"、"如何如何+NP"等.论文从单用、叠用、连用角度归纳了"如何"的主要用法,并具体解释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西老年》2012,(8):3-4
为充分发挥网络在服务老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展示全省老干部工作的新成效新特色新亮点,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山西省委老干部局注册了新域名WWW.sxlgb.gov.cn,对原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设置的"工作纵览"、"组织机构"、"政策之窗"、"阵地建设"、"图片新闻"、"党的工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论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辩证法的视角从"现实"与"可能"、"现存"、"历史"、"理论"、"抽象"、"理想"等诸多范畴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现实的内涵.作为实践结果的现实是不断发展的,把握现实、反思现实、超越现实的哲学也必然是不断发展的.从哲学的本性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哲学.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扬弃、自我超越的哲学.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哲学的话,那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扬弃、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随着双音节化的发展,汉语中的副词加后缀双音化日益增多,常见的副词后缀有"为"、"地"、"自"、"其"、"来"、"而"、"然"、"是"等.此类副词双音化现象受到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影响.而通过考察 "副词+后缀"的双音化现象,可以管窥词汇化和语法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双音化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的"、"地"、"得"是三个不同的结构助词.虽然历史上它们合用,但分用体现了语法发展的趋势,是规范化现代汉语的要求.今天,社会上混用"的"、"地"、"得"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种混用毫无疑问是不规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