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他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但是,严复翻译西学的目的并非如前人所论——以西学取代中学的主体地位或者撷中西方的精华来重构中华文明,而是试图以西学来促进中学的复兴,严复的这种翻译实践及理念与他对进化论的抗拒和自身的精神资源有关。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结局极大地震惊了中国社会。在此背景下严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的竞争进化论遂由此倡行国内,且被维新人士改铸为国际竞争理论,为激励国人奋起救国提供一个新的理论。然一战爆发后,中国处境危殆,其时文化人将大战之祸归罪于竞争进化学说,指出应以互助论进化观取代竞争进化论。此种氛围消解了竞争进化论下凸显的国家观,促成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二是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三是西方进化学说.康有为、严复、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近代思想家对进化论进行吸收和改造,形成各具特点的进化论学说.康有为吸收中国传统变易思想和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形成"三世"说的进化观;严复思想则是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思想的综合产物;章太炎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学说的影响,将革命引入进化论;孙中山信仰达尔文学说,提出"突驾说";陈独秀和李大钊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影响,分别提出"抵抗力"和"民彝"史观.因此,近代中国进化论具有"多源多流"的特点,在"多流"之中又有其共性.  相似文献   

4.
汪栋 《东方论坛》2013,(4):26-35
近代国家之间的关系更适合社会进化论而非社会契约论的解释模式,严复以社会进化论为理据而构建的立宪国概念,显现中国近代宪政话语的基本特质,即侧重于从"外竞"和集体主义的角度确定宪政的内涵。"富强为体—宪政为用"理论范式源于儒学传统对西学的自主性思考,就严复而言,他对社会进化论和社会契约论共享的前提自然权利始终不无疑虑,儒学传统迥异于自然权利论的人性预设,最终使得严复对自己早先艳羡的西方文化的浮士德性格,以及他孜孜以求的富强目标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思想史上严复是第一个系统地把西方进化思想引入中国的人,他的进化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翻译的《天演论》的一书中,通过此书他向国人热情宣扬和介绍了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拟就严复的进化论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积极意义和消积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和评述。一严复进化论思想的主要内容严复引进和大力宣扬进化学说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敲响国家危亡的警钟,唤醒虚骄自大、保守麻木的国人,变法图强。但在当时无论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学说还是赫胥黎的生物进化学说都不足以承担此任。…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留学英国,使其亲身体验了西方政治、社会环境,较早接触到了西方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并译介了一批近代西方名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将西方进化论历史哲学引介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对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转变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20世纪初",新史学"产生,新史学著作纷纷以进化论历史哲学为指导,这与新史学家接受进化论历史观并与严复的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严复是中国史学由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理论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严复对进化论的选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从理论思想层面和西文中译的角度,具体分析严复为何选择翻译《天演论》一书,详细论证严复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吸收、借鉴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进化论理念完成译著并提出有特色的新进化观,从而以新的世界观影响国人,实现富强和图存救亡的理想。还具体分析了严复进化论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推动达尔文进化论在清末民初中国传播的重要思想家,但其进化论(天演论)并非对达尔文学说的照搬,而是中西思想资源与晚清历史语境的多重融合。严复一方面融合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与道家“去伦理化”的自然观,揭示出以竞争与优胜劣汰为特征的残酷世界秩序;另一方面又融合斯宾塞的“直接适应”理论与儒家自强不息的道德理想,阐明了残酷法则下人类主观努力的重要意义。严复也摈弃了斯宾塞强调个体自由竞争而拒绝国家干预的立场,做出了适合中国语境的创造性理论转化。因此,严复天演论不仅展现出自然与伦理复杂的二元结构,也将达尔文主义从“优胜劣汰”的强者哲学转化为“争以自强”的弱者哲学,成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严复的伦理思想深受西学尤其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严复认为,中国在近代被动挨打的现实应验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所以中国要想改变自己的历史命运就必须首先对中国人落后的国民性和低下的国民素质进行彻底的改造.为此,严复将进化论的自然法则运用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领域,形成了其独特的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主张为核心,以倡导西学、道德重建、人格重塑为实质内容,以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进化论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的考察入手,以义利观为例较为深入地解析了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中进化论元素的具体内涵,阐述了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中进化论思想元素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分析认为,严复在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改造,颠覆了封建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为当时的进步力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做好了思想铺垫。严复的努力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富强的思想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最后一批士大夫的代表,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而严复是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被视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们均是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均不满于汉学宋学无用、无实,传承了文化传统中的经邦济世情怀与实事求是精神;均文宗桐城派,由曾国藩推动而实现中兴的桐城古文,经严复以先秦文体表达现代思想这一中介,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前驱。从曾国藩到严复,既有继承,也有扬弃。在某些方面,严复的思想是在曾国藩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从曾国藩等人的变易论通向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均为军事近代化尤其是建设近代海军的重要推动者;从曾国藩将传统学术门类中增加"经济之学",到严复从西方引进现代经济学;从曾国藩倡导"格致",到严复全面介绍西方科学;均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尤其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者、先行者。严复对曾国藩思想也有突破性发展: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采取激烈抨击、全面颠覆的态度,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天壤之别;曾国藩终其一生没有从旧学中突破、突围,而严复对旧学进行揭露与批评和学术形态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开启了闸门。  相似文献   

12.
运用跨语际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严译八大名著之一的《群学肄言》进行考察,可以看到严复译《群学肄言》译文中包含大量严氏自己的思想,译者不仅传达了斯宾塞原作中所固有的西方思想,同时通过有意识地选用特定的语汇,将中国儒家的思想精华,尤其是荀子有关"群"的思想和朱熹一派的理学思想精华有机地融入其中,反映出严复立足中华文化,努力吸收当代西方科学思想,希望从源头上将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真诚愿望。严复此种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努力,堪称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继孔子、朱熹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为中华文化在近代的复兴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严复是晚清翻译西学的第一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但是这样一个有着进步思想家称誉的人,却在其后期,思想竟然出现了逆变,并由传播西学的功勋转变为捍卫传统的战士,其背后既有政治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因素,更有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面对中国近代人口过庶的社会问题,汲取西方先进的经济理论与人口理论,从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方面阐明了自己的人口主张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口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严复与福泽谕吉智德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与福泽谕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启蒙思想家,都提倡提高国民的素质,但又有所区别。同为“开民智”,严复有感于八股取士的腐朽,提出新式的教育理论和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却受限于政府主导一切的国民教育模式;福泽谕吉肯定明治以来政府日益完善的教育体制,倡导以学者为先导,学者、民众、政府三位一体的国民教育模式。同为“新民德”,严复始终处于中西学的矛盾之中,摈斥“天赋人权”;福泽谕吉却尽力引入西学,以求取代汉学在日本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所以热赞“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是广东珠海人,也是中国近代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在诗文创作方面硕果累累;在文学翻译方面,包括对英国文学、法国文学的、印度文学的译介,成绩斐然。通过深入了解其译作特点及翻译思想,可以发现,他确实是一位能与严复、林纾齐名的近代翻译大家。其翻译选材,经历了从表现功利性的政治文本到追求人性的艺术文本的转变,其翻译风格则着重表现在他善用旧体格律诗来表达译文。  相似文献   

17.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重要性足与他在思想文化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历史地位相关联。严复的一生的确对多种社会思潮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严复既不是一个全盘西化论者,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权威主义者,也不是纯正的自由主义者。严复在特定的时期宣扬过的思想并不能成为对其一生评价的借口。严复一生都没有脱离他所处的年代决定的探索救亡的历程,其终生执著的信念就是“救国为体,中西学为用”,“中西并重、交融互释”,不附势、不逐流,认定用渐进改造的方式探索为中国救亡的出路。综合来说,严复是一位从思想文化领域着手,以改良主义道路救国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继承中国文化历来重视精神作用的传统观念 ,接受了严复、谭嗣同、梁启超、杨昌济等人的思想影响 ,形成了精神文化决定论的思想特点。他提倡“开民智”说和“立志”说。他认为可以通过改造哲学和伦理学 ,树立“真志” ,达到“新民”的目的 ,新民产生了 ,就可以建设新社会新国家。这种思想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涤荡封建主义旧思想、旧道德的时代要求 ,然而 ,它仍旧是头脚倒立的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19.
严复在进化论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舆论领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并不是简单的二级信息传播者,而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整合再传达出带有自己风格烙印的进化观点——天演论,随着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公开出版,进化观念得到进一步的传播.“进步”与“革命”是在进化论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衍义.严复的“天演”和世人接受的“进化”思想是中国近代改良和革命思想的来源.严复以其独有的理性审慎奠定了他中国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