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的书香     
窗外又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六年级的我趴在窗外回忆起童年。哇!我闻到了童年的书香……六七岁的书香是神秘的,母亲为了引发我对书的兴趣,便买了一本童话书,每天晚上读给我听,那时我最爱看《一千零一夜》和《安徒生童话》,里面白雪公主的继母令我厌恶,公主和王子的结合令我高兴。对丑小鸭受到的歧视,感到怜悯,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开始读教科书以外的书,才叫开始了阅读。如此来算,我读过的书也是比较多的。究竟是多少,连我自己也难以如数家珍那样如实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我成长的特殊经历造成的。我大学读中文系,那时主要是读文学作品,但是印象最深的,得益最大的还是读了许多鲁迅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与杂文。但是毕业后却在中学主要教高中地理课,也兼教语文。受当时的中学校长李广扬先生的影响,却喜欢胡乱地随手翻阅各种各类的闲书,比如中国的先秦诸子百家的文集,《史记》及《资治通鉴》之类的史书,都在随手翻阅之列,却又没有一本是从头到尾读完的。那时没有…  相似文献   

3.
首先我印象最深的书,是读大学的时候看到的《世界文学》复刊后的第一期,上面有很多“全新的作品”,也包括霍桑的《教长的面纱》,当时读得非常震撼,这类神秘性的作品从来没有接触过,心灵上有非常强烈的眩晕感,包括这本杂志的插图、肯特版画等等,都让我惊奇无比。所以,经常想,一个人在少年时代读得的书,可能会在一生中留下烙印。读什么书,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木偶奇遇记》,记得我是初中的时候读的。也算幸运,后来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就保留着,等女儿长大以后,为她买了几乎能买到的外国的童话作品,我自己也把其中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相似文献   

4.
也许是曾在清华大学任职几年,后又在大学图书馆工作10多年的原因,当我在书店里一眼看见《不尽书缘———忆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这本书时,一股清华情结、图书馆情结油然而生。记得在图书馆工作时,常常慨叹图书馆工作低人一等,正面描写图书馆员的书几乎没有,偶尔有一、二部文学作品提到图书馆员,也往往是板着面孔,毫不亲切。可是,人们往往又说图书馆对于自己如何重要,一生受益于图书馆乃至馆员之处颇多。无疑,《图书馆》一书为我们展示了清华图书馆之于清华大学的重要性,为我们展示了清华图书馆的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以及清华…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回忆     
教育类的,我喜欢读张文质先生的《唇舌的授权》等系列作品;散文类的,则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著述;杂类,无比喜欢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小说。“舒婷,我读大学时代很多人为她发疯”,我想起当时与她齐名的北岛、顾城,他们的诗也很有深度,我们也为之疯狂。说起小人书,我也有美好的回忆,记得蓝色画框封面的《三国演义》四十多本是每集必看的,就像现在准时收看央视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一样,我想现在的三国志游戏那么盛行,这都是名著的力量吧!林长生先生说曾在1996年8月16日把《射雕三部曲之倚…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回想     
读中学时狠看了一些小说。不管是琼瑶的,还是金庸的,梁羽生的,只要是书,能拿到就看。印象最深的是为了能把书及时还给人家,宿舍熄灯后,还打着手电看小说。看小说看通宵,一个晚上就看完一本小说。也许是看小说看多了,充满了理想化,离现实有些遥远。《读者》是现在还一直在看的,里面的哲理故事我挺喜欢。除了看学校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一些书籍外,自己买的名师的书是屈指可数。有的就是一些培训时发的书籍。所以理性的东西知道得很少了。在实际教学中,看得最多的是学科知识,尤其是现在就面临着毕业考了。其次是人文知识,教育理性是学得…  相似文献   

7.
母亲蒋七香     
母亲姓蒋名七香,今年93岁,虽年迈体衰,步履维艰,但还能日食大米半斤、烧酒二两。母亲从未读过书,但她喜欢编唱儿歌。记得孩提时,母亲总教我唱"月光公公,挑担鸡笼,跌倒桥下,捡只蛤蟆"。稍长点,母亲又教我哼山歌,什么"斫柴要斫芦杞草,见了日头就会燥;蒸酒也要下酒饼,豆腐也要下石膏"。母亲就这样用歌声激发我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后来我上私塾了,读《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母亲那时一  相似文献   

8.
我很早时就读了卢棱的两本书《爱弥尔——论爱的教育》《、忏悔录》,其中有许多人文的思想、人本的思想、真诚的思想。另外《读者》《书摘》两本杂志,我经常读,这里,有许多能拔动人心弦的智慧思想精华。当然,有了网络、有了博客,我常常阅读像周彬老师、刘良华老师、张文质老师等等有个性老师的思想,也很有收获。我高中的时候,曾经狂读很多武侠小说,当时,好像没有人太干涉我读什么书,现在看来,这些武侠小说中,有许多很有意思的思想,跟许多人的教育理解,竟有相通之处,这可能是文化的相通吧。我一般在醒着的时候,带任务的时候,读理论书。因为没…  相似文献   

9.
《中国儿童文学60年典藏》这套书中有两卷童话作品,里面精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几代作家的近百篇风格各异的短篇童话佳作。我细读了其中一本——《烂漫的天空》,在书  相似文献   

10.
(续上期)上了高中以后,因为玩得多一些,读书似乎少一些。原因之一是自己眼睛老不舒服,只好经常嘱咐自己尽量不要看书。但还是禁不住读过一些,比如《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林海雪原》《红日》《红岩》《蓝天哨兵》《碧空雄鹰》《西沙儿女》《虹南作战史》等等。那时有个同学在读《烈火金刚》,我想借读,可是他必须及时拿回家去还给别人,我再三缠着借也没有如愿。初二那年还曾经向副校长借读《较量》,副校长坚决不给。这些事当时都感到十分遗憾。后来在城里的图书馆里或旧书摊上多次见到这些书,即使有人请我读我也不想读了。但有一件事是我一直感到遗憾的,高二那年发现班主任有一本《中国文学史》,是北京大学中文系50年  相似文献   

11.
我最早读书是在十岁。读的第一本小说是《林海雪原》。书是借来的,尽管残破得没有封页,后半部分也脱了线,但我被书里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那时,作为姊妹当中的老大,放学回家是要做全家六口人的饭菜的。于是,我搬个小凳子,就坐在红彤彤的煤火前,一边熬玉米糊一边看书。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陈垣,字援庵,1880年11月生,到1980年11月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他诞生一百周年,我们出版了一本《陈垣学术论文集》,共三十多万字,都是单篇论文,大部头的专著已在“文化大革命”前重版了。陈援老从小喜欢读历史,一生从事史学研究工作。研究史学大致有三方面:元史、宗教史和考据学。陈援老7~8岁开始喜欢读历史。他首先从目录学入手,8岁时偶得到一本《书目答问》,有了它知道有些什么书,自己喜欢的选出来去买,当时,家里的经济还可以买书。后又继续得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进一步作为研究文、史最基本的东西。《提要》详细地介绍了每本书作者是谁、什么地  相似文献   

13.
对于《红楼梦》,我是再熟悉不过了,黛玉、宝钗、紫娟、妙玉等众多人物,我了如指掌。就让我来说说我心中的《红楼梦》吧!4岁爱宝玉《红楼梦》是我妈妈的最爱,可以说,我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受到《红楼梦》的熏陶了。4岁那年,我让妈妈读《红楼梦》给我听,听是听不太懂,就知道妈妈笑我也笑,妈妈哭我也哭。当我看到插图里的贾宝玉时,觉得他脸白白的,那么漂亮,就像童话里的王子一样。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7岁爱黛玉“妈妈,黛玉姐姐好漂亮哦!“”贾宝玉喜欢的女孩儿能不漂亮吗!”哈哈,我喜欢黛玉,也是从“漂亮”开始的。那时,我的心愿就是长大了能像黛…  相似文献   

14.
走出困惑     
编辑老师: 我是计算机系软件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读大三了。我对我所学的专业一点兴趣都没有,尽管我很努力地学习,可是成绩仍然很差,尤其是编写程序更是吃力。我比较文静,不太喜欢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喜欢有规律的生活,特别细心,有耐心,责任感强。我从《成才与就业》杂志刊登的职业自我测评中,觉得我比较适合做会计之类的工作。我也不想今后在计算机上有什么发展了,我现在想学习会计,希望毕业时能考个会计师证书,以利于毕业后能有份比较好的会计方面的工作。但是我不知道考会计师应该做些什么准备,怎么做,而且现在会计方面的前景怎么样?还有对于我目前的情况你们有没有其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当我给小孙子读书时,他突然对我说:“我只喜欢安徒生。”“噢!真的吗?”我问道:“安徒生是谁?”他说别的孩子告诉他,安徒生写的童话很有趣,其他有关安徒生的情况,他就说不出来多少了。我告诉他说,安徒生是丹麦渊博的语言学家和童话家,《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和《碗(wān)豆上的公主》等  相似文献   

16.
湘潭大学邓球柏同志的《帛书周易校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版),是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系统探讨的第一部专著。由于这十几年来一直在参加帛书的整理工作,《校释》的问世自然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幸承作者惠赠一册,披读既竟,于获益之余还产生了不少感想。 《周易》的研究热,现在表露得越来越清楚了。看看近日的新书目,和《周易》有关系的书真是不胜枚举。这么多书,想读也读不过来。《周易》本来是儒经之首,历代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说过:“郑振铎兄创办《儿童世界》,要我作童话,我才作童话,集拢就是题名为《稻草人》的那一本。”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发表在《儿童世界》第一卷第九期上。1922年,他共在该刊发表了19篇童话,以后又写过20多篇,合计43篇。这些童话分别结集为《稻草人》(1923年)与《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此外还有《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等篇收录在《四三集》中。 叶圣陶童话全系作家独创。鲁迅曾赞誊《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郑振铎认为《稻草人》“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叶圣陶童话正是内容与形式双美的杰作,它的出现是中国艺术童话成熟的标志。叶圣陶自己也对郑振铎这样说过:“我之喜欢《稻草人》较《隔膜》(叶圣陶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引者注)为甚,所以我希望《稻草人》的出版,也较《隔膜》为切。”叶圣陶之所以如此偏爱他的童话,因为这是他献给“最可宝爱的后来者”  相似文献   

18.
我素来喜欢史部书籍,早在五十年前服务于北平图书馆时就从事于编目工作。那时纵稍泛览于群籍,也不过涉猎篇章,看其序目,见首而不见尾,粗知其梗概而已。后来忝列上庠,讲授史学源流,但因学识谫陋,就据郑鹤声先生的《史部目录学》为讲义,铺陈了事。假如有一知半解,也是受郑鹤声先生启发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工作上需要,读了一点先秦法家著作。首先接触的就是《商君书》。为了能够弄懂,不免涉猎了若干各家的注本。这些注本对我帮助很大。但在读的过程中,在词句注释方面,也产生了一些个人看法。这些看法极不成熟。现在以《读商君书札记》为题发表几则。其目的是向各方面求救。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荀春荣 《中华魂》2012,(19):26-28
老实说,《论语》并非我最喜欢的书,也不是我读得最多、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我之所以读它,也不是像当今"国学"大师们所倡导的那样,要从中"找到"什么"人生坐标",更不相信读了它就"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而只是因为它是儒家的经典,是对后世文化发展影响巨大的著作。事实上,要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读《论语》不行,作为一个喜欢古典文化的读书人,不读《论语》不应该。我们这一代人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所受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