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电视掀起了图像革命,电视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叙事媒介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中,它已经是无处不在日常生活。而且电视还构成了新的场景,同时电视还催生了新的认识论。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具体来说,一是对文学力量的弱化,二是对权威和英雄的降级,三是对童年与成年的模糊,四是男性与女性性别气质的融合。应该客观地看待电视文化及其图像革命。  相似文献   

2.
论电视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同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长军 《江汉论坛》2004,(8):129-132
电视巳成为消费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电视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同质性实际上是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展开的一个结果,后现代主义的“审美泛化”即审美生活化和生活审美化理论是我们确认电视文化与大众文化同质性的基本依据。电视之于当代社会文化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正是大众文化权力扩张的一种证明。  相似文献   

3.
雷蒙德·威廉斯赞美电视的原因在于:电视呈现了一个全景式世界,丰富了人们的知识;电视提高了大众的参与程度,提升了民主水平;电视促进了全球的交往和对话,加快了共同文化的发展。同时威廉斯批判了电视:所谓全景式展示是有选择的,受制于经济和政治的控制;大众的政治见解被代理人所替代;全球交往中隐藏着文化渗透和文化同化。要想真正地发挥电视的作用,就应该做到:电视要尽可能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要真正地吸引大众参与到政治讨论之中;还要提防和反击有目的的、有阴谋的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4.
电视的崇拜、电视文化和全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的发展逐渐使自己获得文化的价值 ,电视通过日常的节目播出建构起大众的共同记忆和身份认同 ,培养了一代电视群体的成长 ,使自己成为一种全球化的实践。但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电视里 ,还是会产生一些逃脱全球化的微观文化现象。全球化与微观文化之间的碰撞值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高敬军 《理论界》2004,(6):172-172
大众文化,它应该是一种独立于它种文化的一种文化,作为独立于它种文化的一种文化应该有它自身的规定性。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构成人的精神再生产的母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众文化是大众社会进行自我抚慰的文化形态;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大众文化是对受众实施持续影响的技术性文化,大众文化和现代技术合谋,使大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思维观念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等四个方面对大众体育与电视文化协调发展战略做了探讨,会为大众体育与电视文化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化受众的心理及审美机制,本文把当前审美文化分为化感文化,美感文化和快感文化三种形态.化感文化是一种坚持反映论和一元真理论的政府文化,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和道德正当性,在乎的是"民心"即社会效益:美感文化是一种追求艺术纯粹性的和个人独创性的精英文化,是一种高度自律的小众文化,在乎的是"文心"即艺术品格:快感文化是一种复制性、标准化、类型化的诉诸于大众感官与生理欲望的后现代文化样式,遵循的是市场规律和商业逻辑,在乎的是利润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审视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一种新兴知识分子文化观念之产物,它充分地体现了大众的文化创造精神,是文化发展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鼓励大众的文化创造精神,利用大众文化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无论电视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都成为视觉文化的主要阵地,它们追求的是可观赏性,收视率或点击率成为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娱乐功能的一枝独秀使当前视觉文化呈现出狂欢乱象.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对电视文化提出"娱乐至死"的警告;而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大众娱乐中蕴含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前的视觉文化语境下,能否建构理性民主的公共空间,全面发挥大众媒介的多种功能,需要多方力量多渠道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各类媒体"造星"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争论.这些所谓的"明星"们的产生都离不开媒体的"炒作",而这些"炒作"的成功也正反映了其背后所依托的大众的文化心理,是媒体与大众的合谋让这些人变得星光灿烂.把这种现象作为一种文化征候进行分析,能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我们大众的文化心理有一种清醒的认识,从而做出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11.
电视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形式,它是现代艺术与文化生产、传播、接受的中心.当代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典范地呈现出现代艺术文本与当代大众审美接受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它特别地表现在电视审美接受中的第三空间之中.第三空间来源于审美人类学的仪式和精神分析的误认.它作为一种不存在之存在的证明,是我们理解电视艺术的关键所在.第三空间集中地表现在电视收视、复制性艺术生产诸领域,它与真实、艺术共同建构了艺术审美的三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视觉文化作用下的文化断裂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芳 《中州学刊》2005,(5):240-242
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大众媒介的不断冲击下,以电影、电视为主体的视觉文化以其连续的作用一跃而为人类生活和艺术生活系统里的奇特角色.由于视觉文化对受众欲望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断裂与困惑也就成了必然.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思想以及习惯的基础,是今后发展的依据,如果丢失,一个民族就会失去基础.因此,视觉文化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避免传统文化出现断裂与困惑.  相似文献   

13.
论宋代商业文化的崛起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保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起来 ,社会商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商业活动也异常活跃 ,商业的发展还破坏了由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 ,坊市制到了北宋逐步消亡。商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 ,而且带来了社会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农为本的文化观念、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统治秩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商业文化的直接作用之下 ,建功立业以及安贫乐道的“高尚”或“高雅”的人生追求已部分地被口腹声色的世俗享乐所代替。宋代文化因此形成了自身的时代特色 ,并对此后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产生影响。然而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农本经济的巨大依附性决定了这一经济形式缺少独立发展的性格 ,也决定了商业文化始终不能保持独立的文化个性。因此商业文化的解构威胁就如同商业经济的破坏力一样消融在主流文化博大的胸怀中 ,只剩下一定的腐蚀作用 ,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社会文化心理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文化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它充当了一种新的写作工具 ,一种新的文化载体 ;更重要的是 ,它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从而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更新与发展 ;正如现代科技的应用已经破坏了地球的自然生态平衡一样 ,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破坏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郑涵  蒋慰慧 《社会科学》2002,1(3):61-65
“美国化”是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其优点是补实证主义学派之不足 ,其缺点是视美国大众商业文化在世界的流行为对世界文化的同化 ,混淆了“流行”和“同化”两个不同的概念 ,夸大了美国文化的影响力 ,忽略了文化交往的复杂性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动态性。实际上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正经历历史性的转型 ,总方向是多极共存和多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业文化的经济学发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商业文化具有经济资源性质、商品特征 ,是对商业的文化投资 ,是生产力的表现。商业文化可以降低经济成本 ,是商业的一种集约式的发展 ,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电视的普及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新里程。它以一种崭新的文化方式沟通着社会与人的关系,在不断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习惯,塑造着新一代人的灵魂。 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现象,电视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拟就电视文化与大众心理之间的关系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威廉斯提出了"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新文化观;借助于这种文化观,威廉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现进行了反思和更正,完善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公式;通过对利维斯主义的批判,威廉斯指出:工人阶级不是"大众",工人阶级文化也不是他们所贬低的"文明",而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创造性文化,这体现了文化研究所持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9.
电子媒介文化与现代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媒介文化时代的降临 ,一方面使大众获得了一种不干涉主义或放任主义的神话般自由 ;另一方面 ,电子媒介文化自由启蒙背后形成的是一个利用自由的名义来追逐商业效益和利润的资本操作系统。自由神话与自由利用是电子媒介文化这一枚硬币的两面。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两面在现有经济文化环境中的展现与运作以及大众何以可能受制于这种神话 ;论述了文化资本如何利用这种神话实现一种合法的话语权力以及其解构的可能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代汉口商业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军 《江汉论坛》2006,(12):97-100
汉口开埠是近代武汉城市转型的一个关节点。随着西方商品的滚滚而来,西方商业文化也开始植入传统汉口城市的母体中。在此过程中,汉口商业文化经历了从物质、制度到精神的各个层面的变迁。这种变迁总的来说是逐渐采习西方资本主义商业的一揽子营运机制。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高估变的一面而忽视不变的一面,传统的商业文化并未因西方商业文化的植入而一下子淡出。近代汉口商业文化实际处于一种二元过渡形态,传统与现代交融杂糅,总的趋势是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