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总体现状是令人鼓舞的。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来,推进了广大领导干部科学政绩观的树立,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总体现状是令人鼓舞的。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来,推进了广大领导干部科学政绩观的树立,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公民全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把治理理念引入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变革中时,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成为了一种潮流。理论界对社会治理概念的定义日渐丰富。治理作为促进公民参与、公开、权责对等的制度模式进入了公众视野,也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个人、政府、社会都致力于通过治理以实现秩序、效率、公平等多元价值,以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治理作为一种一种价值追求,就要求改变传统权力的运行方式,社会治理包括公民社会的成长、公共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政府作用和地位的自我调适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我国首次公布社会治理评估框架2008年12月15日,中央编译局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国治理评估框架"。这是中国首次对社会治理状况给出评估标准。该框架包括了公民参与、人权与公民权、党内民主、法治、合法性、社会公正、社会稳定、政务公开、行政效益、政府责任、公共服务和廉政等12个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愈发广发而深入,本文也在中国模式的视角下来探讨社会治理的相关问题。社会治理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社会治理具有政府主导推进、公众积极参与、遵循公平取向与以法制为保障等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从注重公众需求、实现社会公正,转变工作理念、与公众良性互动,培育社会组织、提升公民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
电子治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政府治理的新的治理模式,旨在增进公民、消费者、行政人员、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之间的互动。电子治理带来了行政与信息处理上的益处,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改善了政府与公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互动,但电子治理尚未完全取代传统的政府治理。文章通过探讨电子治理的内涵及其存在的争议,进而分析电子治理与传统政府治理的竞合。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网络舆论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网络舆论危机爆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和控制、后果严重等特点,给政府及时处理危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舆论危机来临之时,地方政府行动反应迟缓,相互推诿责任,简单处理负面信息,既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又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如何有效的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是建立现代政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基础配置之一,但面对这一个政治理念,我国当前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又或是公民自身政治素养都很不成熟。本文在探讨这一问题时,选取的角度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有哪些需要的基本要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不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将所有期待要件全部罗列出来,而是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要件进行分析。同时,以为什么选取这三个要件作为分析的视角,首先用心理趋向这个要件激发公民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其次用参与模式为公民提供一个能够实现参与的路径;然后用公民的有效权利的实现促进公民与国家的互相调适,最终实现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是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过程中的各种形式、方法、渠道、手段、基本原则以及规则的整合,是由公民参与的若干规则和环节构成的公民参与考评与政府考评及与参与的法律、规章等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双向互动的模式。如果一种制度的产生仅仅是颁布一项或几项法律,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普遍,网络成为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公民网络政治的参与与我国现有政治制度之间的矛盾,极有可能导致政治参与的无序性、盲目性。这不仅不利于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扩大政治参与,还对社会的稳定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以人为本的地方政府,切实推行地方政府人本管理,是一项内涵十分丰富的系统工程。在以人为本的语境下,地方政府的管理维度,必须进行一系列重大变革。既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弄清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更需要我们从实践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的价值要求顺利实现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12.
国家历来是保障社会平等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已无法承担保障社会平等的全部内容。公民参与网络逐渐成为实现社会平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填补政府社会发展方面的资金不足;公民参与网络能开拓大量的就业机会,以促进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公民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公民精神的缺失是最大的障碍。本文从社会公德领域与政治领域阐述了公民精神的内涵,并针对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学校公民教育、加快法制建设、发挥公民社会作用、完善政府与公民交流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中国公民精神的内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公民社会也不断的发展壮大,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对政府摆脱社会事务的具体服务,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起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民社会的逐渐发展与成熟,政府改革迫在眉睫.政府改革的动能来自于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改革所推动形成的新型社会关系将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社会的格局,作为这场自上而下改革的主导者一一政府而言,如何准确合理地设定自身的角色,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制度设计,在创新中平稳实现社会改革的目标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善治思维的挖掘和升华,从主体的视角来寻找政府的角色定位,试图运用善治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来引导政府改革的制度形式和目标设定.  相似文献   

16.
观念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是人的现代化的灵魂。公民主体意识作为一种现代观念,能否在广大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树立起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两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等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加强公民主体意识教育,推动大学生向具有独立主体意识的现代公民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有限的政府”,“有边界的市场”和“有组织的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和良性互动上的多元社会的治理体系,而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要把握全局观念的同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创新整体性思维,实行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将整体性思维运用于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中有其可行性,有助于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对社区治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本身的认可.为此,笔者在阐述公民参与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现阶段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创新角度入手为如何优化社区治理公民参与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风险社会的视角下,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与成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路径。  相似文献   

20.
白颖  周健 《人才开发》2007,(8):16-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和公民民主意识增强,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和信任等方面的困境。在发达国家,政府公共管理改革以优化职能、调整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掀起了新高潮;而在中国,也存在行政机关权力过大,以及腐败、浪费等弊病,导致公民对政府满意度下降,甚至不信任。行政改革研究人员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