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云 《社会科学论坛》2009,(11):100-103
红柯以对大漠风光和刚烈生命的描写崛起于当代文坛,但其浪漫小说也存在遮蔽大漠贫瘠与人性卑琐的危险。《莫合烟》和《古尔图荒原》这两部中篇小说以其对大漠生活贫瘠的展示,有效地避免了这种危险,具有浓烈的"底层写作"性质,探索出了浪漫写作的另一模式。  相似文献   

2.
卢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漫主义者,他的<社会契约论>为我们贡献了一幅最美好的国家政治蓝图,<爱弥儿>则培养了最好的国家公民,两者共同指向实现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并带有着极强的"乌托邦"印记,这是一种政治的浪漫化,更是浪漫化的政治,但正是这种理想化的社会所树立的现实标杆,成为人们为重拾自由与平等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的重要的原动力.这一点即是卢梭政治"乌托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细勘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与刊本的异同,参照其<文学小言>、<人间词甲稿序>、<人间词乙稿序>等写作时间和内容,可以寻绎出"境界"说从发生到成型的运思轨迹和学理机制.从<词话>手稿看,"境界"说的形成经历了前30则的灵光乍现和第31则后的自觉立论两个阶段;从内涵看,"境界"说藉由综合求通式"探本"思路,融合了<文学小言>"阶级"说和<人间词乙稿序>"意境"说要义,集"阶级"说的评价功能与"意境"说的描述功能于一体,克服了"意"与"境"主客二分的局限.作为"作品中的世界","境界"概念的广阔外延和丰富内涵使静安自然实现了词学、学术、事业、文化和人生境界的融通.  相似文献   

4.
"参差对照"是张爱玲的写作观,这种对照的写法在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中也得到圆满体现.<小团圆>的题目和内容是爱和幻灭的对照,整篇小说都是围绕九莉"万转千回"地寻求爱和一次次爱的破灭写就的.九莉对爱的渴求源于母爱的匮乏,爱的幻灭源于对母爱的幻灭.正是在疏离紧张的母女关系下,九莉才会有自我的分裂和冲突,才会对爱一边呼唤、一边绝望.<小团圆>就是一出母女冲突下的"对照记".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1920~1922年在康桥留学时期形成了以"爱""自由"与"美"为中心的"单纯信仰".1928年重游故地写作<再别康桥>时,"单纯信仰"已经无情幻灭.因此,<再别康桥>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惜别诗,它是诗人"单纯信仰"幻灭后的一份感伤的诗意祭奠.  相似文献   

6.
人们普遍认为:<春秋>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从<春秋>的写作缘由及书名分析,它是以明晰礼义为宗旨的.同时,从此书中的称谓、笔削、隐讳等表达方式看,明显违反古代史官"君举必书"的书写原则.也处处以礼作为剪裁、评判事实的标准.因此,<春秋>应是通过事实传承周代礼制的礼学典籍.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写作心理学论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的书名,清楚地表明了全书的性质与主旨."文心",即"为文之用心",就是写作时的整个心理活动."文心雕龙"的本意是将写作的心理活动用精美的文辞予以细密地论述.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以写作心理学为核心的文章学.<原道>等五篇论"文之枢纽",揭示了指导写作心理活动的总的原则.以下二十篇,通过对不同文体写作特点与历史的考察,进一步具体论证了以上原则的正确性.下篇从<风骨>至<总术>篇,是在上篇确立的原则下,将各种文体打通后,正面论述了一系列,临文写作时心理活动的特点、规则、方法与问题.后面<时序>至<知音>五篇,补充论述了一些与临文写作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使得全书的结构更加完整、系统.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家戴昭铭具有史诗特质的政治历史小说<大漠孤烟>,是作者忧国忧民忧患意识的物化.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深刻地展现了老五届大学生在大漠孤烟中天荒地老的命运,以及对祖国对人民无限挚爱的赤子之心,而且还在于,作者以深沉的情感状写出众多农村干部群众的生活际遇,这些"抖之欲出"的形象揭示了"一定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大漠孤烟>情节的编织、场面的描写以及高潮的推进深见作者生活积累的功底和艺术造诣.说到作品的不足,当源于对四害横行时期社会现实的揭示依然心有余悸.文革"这一幕人类空前的大悲剧"需要我们这些亲历的人们抓紧时间去总结和状写,这是铸造我们民族新的思想文化长城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云:"<小雅>小德", 是对<小雅>典乐风格及文本意蕴的总结.<小雅>歌诗总体的创作时间在西周中期以后.随着国势衰微,政治动荡在诗中有所映现,<小雅>之怨成为广泛的存在,<乐记>以为"乐与政通".上博简<孔子诗论>通过具体篇目礼义内涵与表述形式的深入剖析,在"乐与政通"的政治背景下对<小雅>"小德"的政治内涵进行了深层解读,印证了<乐记>"乐以象政"理论的典乐文化基础,是对<小雅>政治意义的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10.
"保训"释疑     
"清华简"中首先公布的是<保训>篇.这是一篇内容类似<尚书>的珍贵历史文献.李学勤先生有关<保训>的文章发表后,有人对该篇命名提出疑问,并疑及周文王是否有遗训的问题.根据<尚书>及多种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综合考证,证明周文王有遗训是不争之事实;并从周代礼制和"名从主人"的传统出发,可以论证出<保训>命名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世纪性思潮.而由文化理念、创作精神上的超越性立场嬗变为世俗化姿态,是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的一种基本趋势.这既缘于中国文化原本就缺乏宗教式的超越性基因,也是传统实用理性精神的现代性延续所致.<边城>和<围城>最先呈示出存在主义创作的世俗化迹象,80年代以降,存在主义文学的世俗化蔚为大观,并演变成两种致思途径:民间化叙事以及与"个人化写作"携手的日常化写作.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上传统小康思想的内涵 "小康"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国产"概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首见于<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据考证,<民劳>本是为劝告周厉王安民防奸所作,即该诗写作时代应是公元前9世纪,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杨燕 《东南学术》2008,(6):74-81
朱熹的易学易学集中体现在对<周易>"本义"的回归.在朱熹的视阈中,<周易>"本义"分为"精"和"蕴"两个层次,"精"是圣人本意,体现为"理一"."蕴"是"精"的发用和流行,体现为"一理".朱熹通过区分"四圣易"和借用"占筮"之法对<周易>"本义"进行解读.无论是对<周易>"本义"的理解还是解读,朱熹都显示了一个学者的敏感和创见.  相似文献   

14.
<五经臆说>是阳明先生于龙场留下的重要佚著,但无论是古本<王文成公全书>还是今本<王阳明全集>,均只见其一十三条而未见完絷.其中<春秋左传>之"元年春王正月"条与<易经>中"贞"一条,阳明对之作了疏解,充分反映了阳明"龙场悟道"之初"以经注我"并"甚觉吻合"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5.
罗军凤 《学术论坛》2008,31(3):185-189
文章从考辩<左传>之"传"名出现的历史背景入手,证明<左传>之"传"名晚出,<左传>原本不是<春秋>之传.而经学历史上称<左传>是史,并没有否定<左传>是<春秋>之传,且用<左传>的史事阐说经义.<左传>非<春秋>之传,亦非传统意义上兼经之用的"史".  相似文献   

16.
王弼对<易传>"时"的观念进行创新和升华,主要集中在对<周易>十二卦<彖辞>"时"的阐释上.王弼对<颐>等四卦<彖>之"时"的理解是紧紧围绕"君子有为"这个思想脉络的,他把"时用"之"时"辩证理解为某种较为复杂甚至糅相反含义为一体的原则,从而提出"用有时也"的观点,显示了其<易注>深邃的哲学义理层度.在王弼看来,"时义"的深旨就是<周易>体现出的有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史中<晋书>、<宋书>、<南齐书>、<魏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和<北史>,记载了自西晋至隋朝的历史.这11部正史占了二十四史的近乎一半.其中的<宋书>、<南齐书>、<魏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也称为"八书","八书"中除了<宋书>、<南齐书>和<魏书>,其余五部都是唐初设立史馆后修撰的.  相似文献   

18.
<史记>有孔子"序"<易传>五篇的记载,但是太史公所谓的"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对这一关键问题,传统易学家和现代学者的解说都不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如果以原始材料为基础,从澄清孔子的易学思想本真和梳理<易传>各篇内容入手,可以另辟蹊径说明孔子"序"<传>的准确含义.因为今本<易传>的内容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在孔子之前已经广泛流传的<周易>解说、孔子的思想、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思想,所以就历史事实而言,所谓"序"字含有三重含义:整理;讲述;肇绪.只有在"序"字的这三重含义上,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可信记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碧奴>为切入点,分析了<碧奴>在主题和人物塑造上的两点不足,并由此生发开来,探讨新世纪作家写作突围的实践的长处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T.S.艾略特认为,"非个人化"是诗歌艺术取得成功、达至完美境界的保证,因而在诗歌写作中极力加以实践.但是,诗人个人的情感、观点等"个人化"因素要想完全排除在诗歌之外又绝非易事,也绝不可能.所以,在艾略特的诗歌写作中,尤其是在<荒原>的写作中,明显存在着"非个人化"理论贯彻与背离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