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福武直为团长的日本社会福利学者友好访华团一行26人,于1984年4月29日至5月7日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访问团于4月29日到达北京,在京期间,日本学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部分教学和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参观了农村敬老院、幼儿园及北京社会福利工厂等单位。访华团到达上海后,部份学者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就社会学一般理论、人口、社会福利三个专题分别进行了座谈和学术交流。下午,福武直教授一行  相似文献   

2.
今年三月,作为日中社会学会第二次访华团顾问,福武直先生再度来到中国,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带着中日社会学界日益增进的友好交往与合作的欣喜与展望,于四月初离华回国。万万没有想到,三个月后,他竟因心肌梗塞而与世长辞,终年72岁。噩耗传来,我们不禁为失去一位对中日社会学界的友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先驱者而痛惜不已。福武直先生是日本战后著名的社会学家,也是日中社会学会首任会长。他早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四十年代初曾经五次来中国苏  相似文献   

3.
当代的日本已经成为仅亚于美国的“第二社会学大国”,这一看法在今日日本社会学界颇为流行。究实而言,这种看法并非毫无根据,因为日本社会学在战后的确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战后日本社会学的从业人数以及受训练的人数逐年增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文化论流变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赵德宇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文化论的介绍不在少数,然而对战后日本文化论系统地评述似不多见。笔者认为,战后日本文化论的焦点,主要聚集在文化社会学领域。①战后以来对日本社会文化评价,与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由日本著名的社会学家、现任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的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福武直先生率领的日本社会学会友好访华团由京来沪,于四月二日分别与复旦大学分校社会学系部分教师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座谈会。四月二日上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座谈会上,日本社会学家介绍了日本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台关系框架制定过程─—吉田书简再考殷燕军编者按:本文作者现为日本国立一桥大学社会学部客座研究员。他查阅了日本和台湾的有关文件史料,对吉田书简产生过程中台湾当局的作用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引文中出现的“中华民国”、“中国”、“中国国民政府”、“国...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农村社会学的特征农村社会学在我国社会学的发展中可以说是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一个与我国农村现实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并与之同步发展起来的学术领域。战后以来,从依然大量保留着战前那种半封建性的社会关系阶段到出现人们所谈论的“村落解体”、直至“自下而上的村落再生”问题阶段,日本的农业、农村、农户、农民始终沉浮于日本资本主义及其政治体制大发展的浪潮之中,不由自主地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以至走向衰落,日本的农村社会学则与他们一道记录了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8.
丸山真男是战后日本著名的政治学家、思想史专家和思想家。二次大战后到60年代初,是他最为活跃的时期。他纵横驰骋于日本政治、思想、历史、文学艺术等众多研究领域,以其丰富多采的著述活动,在宣传自由民主主义思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学者古田光评论说:“倘若不谈丸山真男及其思想,则无法沦述战后日本思想史。”显然,研究丸山真男,对于了解战后日本思想史和加深对日本问题的研究是有意义的。目前我国对战后日本思想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丸山真男还没有专文做过介绍。本文着重评述和探讨丸山真男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9.
加藤周一是战后日本著名学者和评论家。他虽治医学,但其主要建树却在社会思想、文学、历史和文化等领域。他的有关论述,尤其是他的“杂种文化论”以及近代化学说等,在战后日本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19年,加藤周一出生于东京的一个医生之家。加藤的父亲毕业于东  相似文献   

10.
日本修改宪法的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主义的倾向。日本修宪的主张起源于战后日本的"修宪派"。"修宪派"在战后初期曾遭到美国的压制,一度获得政治主导权之后曾立志摆脱美国主导的所谓"战后体制",修改和平宪法,但是他们的尝试没有成功。安倍晋三是"修宪派"的继承人,他利用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再次提起修改宪法问题,为摆脱"战后体制"、加强日本独自的防卫能力进行挑战性尝试。安倍虽然强调强化日美同盟,但是骨子里却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要摆脱美国主导的"战后体制",摆脱美国的控制,恢复日本的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新堀通也在日本《经济研究》1980年第31卷第4号发表文章:《评富永健一编<日本的阶层结构>》。文章说,20年来,日本的社会和世界社会学研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日本社会结束战后阶段进入高度经济增长期是1955年,那么日本深刻意识到高度增长的界限和向后工业化的转变,则是1975年。20年来,日本社会经历了迅速的变化:如产业、职业的结构变化、人口的变  相似文献   

12.
由已故著名社会学家福武直先生亲自创建的日中社会学会,于1990年6月3日在东京早稻田大学召开第二届年会。日中社会学会会长青井和夫教授,秘书长柿崎京一教授出席了会议。来自关东、关西地区、北海道著名大学的社会学者及中国问题研究者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陆学艺教授,应邀专程前来出席会议,此外,正在早稻田大学、东京都立大学、日本大学、立教大学、明治大学、筑波大学学习社会学的中国留学生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用特殊原因来说明日本经济的发展是错误的。作者战后一直活跃在政策第一线,他在本文中阐述了日本经济成功的真正原因和走向未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战后意大利社会学总共经过了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由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决定的。由于社会学没有和大学建立可靠的联系,没有财政支援,它直接依赖于地方政治组织,因此是以变化不定的政治生活为转移的。1950—1955年间,意大利社会学初步取得独立的科学地位。米兰天主教大学在法西斯的“荒漠上”把社会学保全下来,都灵大学哲学系培养出第一代战后意大利社会学者(F.费拉罗蒂、L.加利诺、A.皮佐尔诺)。上述学府对巩固社会学的地位都曾起过决定性作用。然而最初的社会学研究并  相似文献   

15.
五、“经济改革论”的否定与肯定 是否应在战后日本实行强制性经济改革,是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制定者们争论不休的另一个问题。日本派作为一个整体,对在战后日本实行经济改革始终持否定态度,但又因人而异。其实,系统地阐述“经济改革论”的恰恰是日本派的费尔里。他作为远东问题小组制定  相似文献   

16.
芦田均(一八八七年—一九五九年)是战后日本第五届内阁首相。该届内阁是战后第二届所谓“中道”联合政权。芦田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驻俄国、法国和土耳其使馆任职。一九三二年退出外务省,参加国会议员竞选,连续十一届当选为日本众议院议员。一九三三年—一九四○年间曾任“日本时报”社社长。战后初期,他同鸠山一郎等人创建自由党。一九四七年退出该党,参与民主党的建立,任民主党总裁。这期间他曾任币原内阁的厚生大臣和片山内阁的外务大臣。一九四六年任众议院宪法修改特别  相似文献   

17.
德国社会学家R. 达伦多夫认为,战后德国社会学研究的重心侧重于对工业的研究。当时的一代社会学家适应了战后德国的社会需求,他们的使命就在于影响德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一些学者如H. 波皮茨、H. -P. 巴特、E. 尤列斯、H. 克斯廷格、T. 皮凯尔、Z. 布劳恩、B. 鲁茨、L. 弗里德布尔格、M. 特施涅尔和F. 维尔茨等人的研究,集中反映了战后德国工业社会学的发展,他们无论从理论和方法论,还是从研究的具体问题上说,都堪称德国现代工业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们研究的突出特点就在于社会历史比较和对课题的详尽细致的经验研究。经验研究并不仅仅是对各种个别事实的描述和对一些孤立的假设进行检验,它们虽然在方法上还有局限,但在方法论的探索上是多样化的,研究课题范围广泛。50年代末,工业社会学曾失去领先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趋于稳定——战后的“经济奇迹”已经司空见惯。工业社会学的奠基人逐渐并越  相似文献   

18.
加藤周一是战后日本著名学者、评论家。战后初期,他与中村真一郎、福永武彦合著的《1946年文学考察》从东西方文学比较的角度,对日本文学和日本社会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被认为“象征着从精神锁国的战时体制中的解放”,是“战败后纪念碑式的作品”([日]粕谷一希:《战后思潮》,第96~97页)。1955年,加藤周一发表了《日本文化的杂种性》等文章,提出了日本文化是杂种文化的这一命题,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试就加藤周一提出的杂种文化理论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重点产业政策在日本战后经济的起飞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2 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重点产业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一、战后初期日本实施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  战后初期,为恢复经济日本重点发展了农业和轻工业,使农业、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战后派文学中,有一位独特的人物—安部公房(1924——)。他从唯美主义走上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艺术的道路。因其发表作品的时间略晚于执战后文坛牛耳的野间宏等人,故被列为第二战后派。安部公房出生后不久即随父母前往当时的满洲奉天(即今沈阳市),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直到日本战败后回国。早年的这段经历,对他文学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道路终点处的路标》(1948)、《野兽们向往故乡》(1957)等作品就写了作者在殖民地的生活及战败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