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成因及社会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总的来看,体制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主要的历史性原因:体制性与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现实主要原因;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贫困研究新范式的建构与中国城市贫困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在对以往贫困研究的解释范式及其蕴涵的方法论进行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关系论代替实体论,从地位结构观转向网络结构观的贫困研究新范式的建构策略,并提出从结构嵌入的角度,以社区与个体为切入点,进行中国城市贫困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和大量农民工共同汇集干我国城市的城乡结合带,一种”城市新边缘群体”逐渐形成。他们的生活具有明显的”贫困文化特征”,这种文化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以长春市街头劳动力市场为例,通过对其中三个市场的实地观察,在对32名务工人员开展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分析这一亚文化群体的职业观、消费观、成就观、交往观等文化形式,并且与农村中的贫困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城市中贫困人口的贫困根源问题进行文化层面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刘金凌  刘洋 《理论界》2006,(3):75-76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城市地域为切入点,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探讨。本文首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评价原则进行了论述,并据此建立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统计数据对东北地区38个地级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解析。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四个副省级城市都是该地区高质资源的集聚地及具有区域创新能力的增长点。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四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及产业优势等各具特色。进一步谋划城市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当是东北地区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加强城市贫困监测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鸿 《学术探索》2003,(1):79-82
城市贫困监测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基础 ,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主要任务是定期测算城市贫困标准、进行贫困描述及监督并评价城市扶贫政策与措施。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监测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应逐步确立包括组织制度、经费制度、运作制度和信息制度等在内的贫困监测的整体制度 ,是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监测工作乃至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疆城市贫困家庭负担重,饮食质量差,衣着质量和档次较低,家庭耐用品消费水平低,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医疗保健状况令人堪忧,居住质量差。新疆城市贫困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必须不断推进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坚固的救济体制,同时,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加入,推进新疆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杨洋  马骁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25-128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后,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目前的一些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贫困的一个来源,有关流动人口与城市贫困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基于绝对贫困的视角。成都应答推动抽样所获取的流动人口的数据表明,流动人口与城镇人口在收入、资产、住房与社会保障方面有较大差距,这是一种相对的贫困。  相似文献   

9.
城市贫困: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贫困人口规模膨胀,极易引发社会风险及贫民窟的产生,继而会成为诞生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土壤,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它比农村的绝对贫困更容易引发社会危机.针对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现状及城市最低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发展经济、提高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注重社会公平、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促进再就业、对贫困家庭进行医疗和教育救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贫困的制度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讨论城市贫困的制度“思维”,并特别关注贫困是如何被制度这样一套象征体系所“思考”、定义、记忆和遗忘,以及进行制度再生产甚至将贫困“制度化”的。所谓制度性贫困,主要表现为因缺乏制度保障和支持的制度匮乏和不合理制度产生的制度剥夺而导致的贫困现象,包括诸如不合理的下岗政策、拆迁规定、养老规定、医疗保险规定、就业规定、打工子女入学规定、对弱势群体不利的政策规定条文和实施过程、城乡人口待遇上的不平等政策和规定、对某些身体疾病的不合理规定等。制度是一种集体现象,当制度变成少数人的思想或牟利工具,不能为集体所共享,制度的本来公共意义和存在基础就会消失,形成不平等的“虚制度”。这种虚制度不但无法完成公共制度本来的集体性功能,反而会“遗忘”和排斥弱势的群体,进而不合理地去“思维”贫困,导致社会的集体不和谐。  相似文献   

11.
城市贫困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对城市贫困概念的界定是有争议的,但它也有一个相对稳定合理的内涵;城市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社会背景,也有个人方面的微观原因。文章对城市贫困产生的后果及治理城市贫困的对策问题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贫困既是一种普通而常见的经济现象,又是一个内涵复杂的社会问题。贫困概念、贫困分类与归因,贫困风险特点及其变化,对社会保障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对社会保障的形式和内容也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要缓解和消除贫困问题,需要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减贫作用机制,认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贫困的涵义及成因,贫困风险来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城市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莉莉 《兰州学刊》2000,(4):50-51,53
在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城市贫困。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城市里实行的是高就业、低收入、高福利的就业体制,再加上户籍制度将农村与城市截然分开,这时城市贫困几乎不存在。改革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制度创新、工资制度改革等不断深化,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又滞后于我国市场化改革,不能充分发挥其安全网的作用,再加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贫困人口不断增多,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现。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城市贫困户标准,1996年城市贫困线为1671元,我国城市绝对贫困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城市贫困程度和特点,阐述了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并对城市贫困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剖析,从而提出了一系列反贫困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体制外贫困社群的生产与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外贫困社群是一个尚未进入政府视野的、正式的统计和扶贫政策不覆盖的但已经客观存在的城市贫困群体。深刻的权利贫困是他们陷于贫困的主要原因,权利贫困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体制外生存的方式以维持极低的生存底线;权利贫困又衍生出一种贫困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成为贫困持续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城市贫困治理取得了较大进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求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参与式规划逐步得到重视。未来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将更加复杂,并呈现出长期化趋势。为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贫困状况,应在继续完善现有相关反贫困措施的基础上,认真吸取农村参与式扶贫的经验,重视参与式规划的作用,走参与式反贫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18.
姚建平 《人文杂志》2005,(3):133-13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有重要意义。但正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另一面,即亚贫困问题。亚贫困群体的消费生活方式与贫困群体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城市亚贫困的产生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密切相关,亚贫困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重庆城市新贫困人口呈上升趋势,了解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尤其是他们的就业和收入情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从实际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这一群体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受其直接影响,他们收入渠道单一,总的收入状况较差,而且群体之间收入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客观存在解困脱贫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市新贫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新贫困的产生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相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改革的必然结果 ,分析城市新贫困群体的特征 ,明晰新贫困群体产生的原因 ,可以发现解决新贫困问题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只有这样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 ,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