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事隐语     
水云 《老友》2012,(5):56+68-56
广东饶平县所在镇的东南两华里处.有一座文明塔。塔内有一块“谜碑”,上面写着“新事隐语”4个大字。谜面是一首诗,暗射当时一位清官的籍贯与业绩:天高一望空,水际青如许。悬看本无心,贪多贝应去。横目点离州,廓上开新宇。竿头竹已非.水草翻无羽。同船话相告,土草合为侣。健儿久失人,水测堪乔举。你能猜出是些什么字吗?  相似文献   

2.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 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3.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 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7日至20日,年逾古稀的刘凤翥先生在赤峰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讲学活动。内容涉及“契丹文字的创制”、“契丹文字的失传”、“契丹小字资料的最初出土和初步研究”、“国外对契丹小字的研究”、“研究契丹小字的新高潮”、“契丹小字资料介绍”、“契丹大字资料介绍”、“契丹大字研究概况”、“日本国爱宕松男教授解读契丹小字方法之剖析”、“解读契丹文字与深化辽史研究”、“契丹大字‘应历碑’为金代墓志说”、“契丹文字中辽代双国号解读的历程”、“已经解读的契丹小字语词”、“部分契丹小字的原音字音值之构拟”、“契丹小字墓志解读举例”、“契丹大字墓志解读举例”等专题。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龙颜碑》,刘宋大明二年(458年)九月刻立,碑旧在云南陆凉州蔡家堡君墓前,现存云南省陆良县东南二十里的贞元堡(薛官堡)小学内。碑高三米三八,宽一米四六,厚二十五公分,碑额呈半圆形,凡六行,行四字,共二十四字:“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候使君之碑”,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共九百零四字,碑阴刻识官职各三列,上列十五行,中列十七列,下列十六行。  相似文献   

6.
“碑能强其骨,贴能养其气。”书法中历来就有碑学、贴学之分。习碑被认为是“壮筋强骨”的良方,受到广大书法工作者的重视。在习碑过程中,很多人又提出“还碑于贴”的观点,对此,我们有不同的认识。习碑时,许多人总是反复强调碑“下真迹一等”,学习碑贴时要“还碑于贴”。意思是讲碑总是不如贴,习碑时,要将碑上种种痕迹(刻痕、裂痕、  相似文献   

7.
鲜于璜神道碑是一九七三年五月在天津市武清县兰城村发现的。璜于东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六月壬戌卒,碑以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十八日立。碑圭首,高2.42米,宽0.83米。篆额阳文,二行,共计十个大字:“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碑文十六行,行三十五字,共计五百零八字。前为叙,记述璜之先世、生平事迹、卒年及刊石立碑情况。后为铭。碑阴十五行,行二十五字,共计三百十九字。前为诔,后为世系。全部碑文(包括碑阴)为隶书,阴刻,共计八百二十七字。《考古学报》于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载了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武清东汉鲜于璜墓》简报(以下称“简报”,引文不再注),并发表了该碑的照片和释文。  相似文献   

8.
唐代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为胜炙人口、传诵不衰的写景名句.清人赵殿成在其《王右丞集笺注》中,关于“孤烟直”作了如下注释f应信诗:“野成孤捆起.”《碑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针.”或调过外多回民,其风迅急,朵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赵氏于“落日”一句元注.这一注释实际上为后来的注释、解说、赏析等定下了一个基本的调子:①一联两句分争写二景;②以上句为主;③“抓烟”为烽火台发出的烽烟;④写景真切,在于用字之佳,如“直”字、“圆”字.…  相似文献   

9.
阿穆尔考     
五、《崖刻》一文认为“大约天德元年(公元1149年)是汉字碑刊刻年代,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是女真字碑建立的年代”,并具体推测汉字摩崖是阿台“事后追忆往事”,“而推功于太祖,其实金太祖并未到此。及承安五年阿台之子为追念其父,又立女真字碑,具体叙述了他父亲作战升职立碑的经过”。这里边有两个问题,是无法得到解释的。其一是,照摩崖题字内容,不是一般地“推功于太祖”的颂词,而是非常具体的指明是“大金太祖大破辽军”的“息马”地,这岂不是与历史事实相矛盾吗!金太祖根本没到过这里,这段“推功”文字又从何谈起呢?其二是,既然汉字刻于天德元年(1149年),女真字刻于承安五年(1200年),汉字要较女真字早五十二年,为什么早刻的汉字要刻在摩崖的阴面,而后刻的女真字反要占据明显位置刻于摩崖的正面呢?是刻汉字时有意留待后来续刻女真字吗?这显然是不合于常理的!  相似文献   

10.
道格尔古碑位于甘肃南部之碌曲县拉仁关乡玛日村委会的夏季牧场之三沟交岔处,当地藏族群众称其为“道格尔”即石碑之意该碑应是“唐蕃大道”之“赤岭”分界碑。“赤岭”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有一定地位随着道格尔古碑即古唐蕃赤岭分界碑的确定,历史上诸多问题会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11.
孔府五奇     
孔府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封建贵族府第。孔府有五奇。 奇联 孔府大门的对联是清代纪晓岚撰写,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工整对称,意韵不凡。妙中之奇在于,纪氏写上联的“富”字时故意少了顶上的那“点”,写下联的“章”字时,又将下面的“早”一竖一直通到上面的“立”。他有意笔误的良苦用心是,借寓孔府的富贵没有“顶点”,圣人的文章学说“破日通天”。 奇碑 孔府二道门内东侧,有块其貌平平的碑石,上面镌着明太祖朱元璋对孔子五十五代孙孔克坚的当面戒谕。这碑  相似文献   

12.
河南卫辉市城北约7.5千米处,有一座中华林姓的太始祖比干的墓,墓碑上4个隐约可见的字“殷比干莫”,据说,这是我国春秋时期儒教创始人孔子存世的惟一真迹。问题是,这“墓”字为何少写了下面的“土”?  相似文献   

13.
对毛泽东和柳亚子一诗中“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的注释,注家们似有含糊之处。有的将汉代在京城长安西南依沼泽凿成的昆明池,说成北京的昆明湖;有的把“观鱼”附会为严光隐钓子陵滩的故事。笔者认为,此两句应出典于周书苏绰传“往昆明池观鱼”的记载。周书苏绰传载公元535年“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故汉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網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于  相似文献   

14.
使臣名字《旧唐书》为“郎将崔訢Xi”。1911年富冈定恭“武断”刻文,把“忻”字上断与“鸿胪卿崔”相连,当作使臣的名字,巧合了《新唐书》上“河南法曹参军崔忻Xin”。学者失察,以讹传讹。又“以碑校书”反指“崔訢”是“误书”“误写”。1995年《文物》指出“忻”字是“动词”,作“开凿”讲;上断全句失去“谓语”,不合“语法”;应下断为“忻井两口”。1996年《大连春秋》指出“崔忻”714年还没有出生熏使“崔忻”说失去最后的依托。“崔忻”说得到纠正。中国史学界已把使臣的名字恢复为《旧唐书》上正确记载的“崔訢”。海外情况阙如。  相似文献   

15.
周基 《南都学坛》1999,19(2):120
1998年6月,在邓州市文化馆院内先后发现程子的“视听言动”四箴言碑。“视箴”碑文中的字毁坏较多;“听箴”已成残碑断石,字迹模糊;“言箴”和“动箴”二碑文的字迹尚很清晰。后查知这些石碑原在邓州城区一小校内东廊房的墙内嵌着,70年代初拆房时运到文化馆内。一小校址原为孔庙,这些石碑是孔庙内的文物当无疑问。后经邓州市文化局领导同意,将碑已移回一小,并和省级文物金、元碑、汉华表、文庙牌坊一起形成邓州市第二个文物中心,展示邓州市这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关于箴言作者,“视箴”一碑左边有注释,第一句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上的“三绝碑”1960年3月,毛主席视察南方,在专列上见到当时的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就问他:“郴州有个‘三绝碑’,你看过吗?”陈洪新回答说没看过。毛主席就告诉大家:北宋词人秦观被流放到郴州,写了一首《踏莎行·郴州旅舍》词,抒发自己受排斥打击而...  相似文献   

17.
丕卷一、第二页秦诅楚文:“亲仰不显”。案古无丕字。金文中凡“丕显”字皆作“不显”。《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维天之命》“于乎不显”,以及其它的“不显”皆应读为丕;郑玄笺谓“读如字”,如果他见到汉刘熊碑中的“相继不显”则当作何解邪?不字在古文字有于书写时注其中笔作(?),如金文筥侯少子簋及古匋文之例,后人隶作(?),如日本唐写本《书·盘庚上》“(?)乃敢大言”之例,再变而为丕矣。  相似文献   

18.
赵松雪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此话颇有见地。学习书法,贵在能“化”,能“变”,不能变化,则终为“书奴”。用笔已为学书者周知,也有了一整套固定的、明确的法则,而结构则不同,是“因时相传”,因情因人的习惯而定,就象同一个风景、同样的材料,由于构图处理不同,色彩的比例和对比的不同,作画时的情趣的不同,便能画出不同趣味的画来。书法因袭而变,有的从前人的碑迹中得到启示,表现了自己独特的面目,如欧阳询和褚遂良,他们最初都宗法“二王”,而前者在结构上更多地接受了北碑峻挺峭拔的特色,后者则大量吸取了汉隶和南碑中洒脱雅健  相似文献   

19.
入木三分。术士用毛笔蘸墨在木板上写字,字迹竟渗入木板好深,若木板薄的话,背面竟隐隐可见所书其字。(此墨用龟尿替水研磨书写。) 字入碑石:术士用毛笔蘸墨在石碑上写字,过段时间,洗去碑面之墨,只见字迹已隐入碑中,与石合一。(用龟尿、炭、硇砂少许,共为末入砚水内,研磨书写。若用皂角水调墨或用肥皂水调银珠,字迹可稳贴石上,长期不脱落。)  相似文献   

20.
八思巴字蒙文碑石译存 蔡美彪(一)昌黎云峰寺残碑存遗1958年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参观团一行,在潘梓年同志率领下去河北昌黎县参观。途经道者山云峰寺址,见一断碑,我伏身审视,竟是一通元代蒙汉文圣旨碑的残存。残碑仅存下半,正面为八思巴字蒙文,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