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两镇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 天柱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建县,原属湖广靖州直隶州管辖,清雍正四年(1726)改隶贵州省黎平府,后改属镇远府。1992年天柱县建镇并乡撤区之前,蓝田镇和瓮洞镇均属蓝田区,两镇地理位置紧密相连,故作为同一文书调查搜访文化区。  相似文献   

2.
正百色市右江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右江上游。右江区历史悠久,有距今约80万年的百谷、枫树岛旧石器时代遗址。古为百越之地,秦、汉时属象郡,唐时属邕州都督府管辖,元时称天州。最早建制是公元1729年(雍正七年)设置的百色厅,次年建城;1875年(光绪元年)升为百色直隶厅,1912年改为百色府;建城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右江区是三省(区)桂、滇、黔边界重要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  相似文献   

3.
邓仕刚  李强 《新天地》2011,(11):76-76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一共有五首,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入了此诗。《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咏明妃者,此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我认为,后人对此诗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诗圣把明妃这个形象写绝了,把对比这种表现手法用绝了,对比其他写昭君的诗词来说,也就高下立判了。  相似文献   

4.
鄂西地区,宋代主要属施州建置。当时,施州隶夔州路,下辖清江(今恩施,有歌罗、永宁、细沙、宁边、尖木、夷平六寨)、建始二县和广积监。在施州南,有羁縻州高州、顺州、保顺州、富州等。此外,今巴东县隶荆湖北路归州;今来凤县与咸丰县之一隅,隶荆湖北路辰州管辖。宋代鄂西民族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苏州府“在顺治初,因明制,州一县七。雍正二年,升太仓为直隶州,割崇明、嘉定属之。又析长洲置元和、昆山置新阳,常熟置昭文、吴江置震洋。乾隆元年,又设太湖厅。光绪三十年,设靖湖厅,隶府”共领九县二厅。清代苏州的状元,长洲县七名、吴县七名、市熟县六名、元和县三名、昆山县一名,计有二十四名。另有嘉定县一名,因为王敬铭(嘉定县人)于康熙五十二年考取状元时,嘉定县尚“属苏州府,”故清代苏州府总共有二十五名状元。  相似文献   

6.
《清史稿》是我国一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清代历史典籍。该书收载有全国各府、直隶州、直隶厅的治所经纬度数据,这是中国历史典籍编撰中的一大创举。但从《清史稿》“贵州地理志”来看,书中各府、直隶州、直隶厅所引的经纬度数据都有所偏差,通过剖析其呈现偏差、讹误的成因,并加以匡正,希望能对今天的读者正确认识和利用这些资料,为“大清史”的正式编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清代科举考试,自顺治三年(1646)丙戌开科取士,到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止,正恩会试112科。苏州府考取了十三个会元,二十五个状元,六个榜眼,十二个探花,状元数占全国的22.5%,为全国各府之冠。关于清代苏州府在会试中考取的情况,根据《清秘述闻》等书的记载,介绍如下: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十五年丙辰科、十八年己未科的状元,为长州韩菼、彭定求、常熟归允肃所蝉联。  相似文献   

8.
一、概说正定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中部,南距石家庄市区15公里,北距北京市258公里,面积约585平方公里。早在新石器时代,正定便已有人居住。商为有赓氏部落驻地。春秋时鲜虞定都于此,后并入晋。战国,中山在此设东垣色和新市,后属赵。秦并六国,实行郡县制,置东垣县。汉初更名为真定县。至清雍正元年(1723年)又更名为正定县。自晋至清末,正定一直是郡、州、府、路之置所。民国,废府存县。1947年,正定解放,县城为正定市,农村为正定县,后并正定市入正定县,为城关区。1949年以后一直属石家庄地区,1986…  相似文献   

9.
考诸史料,“借荆州”实有其事,不光孙吴如是说,刘备、曹魏也不否认,陈寿、司马光亦予肯定。“借荆州”指孙权将南郡的江陵、夷陵等地交由刘备管辖和认可刘备对“江南四郡”的占领;将南郡江陵之地称荆州为当时的习惯。之所以要“借荆州”,是因为赤壁之战后刘备失去了在孙刘联盟中与孙权的平等地位,荆州事务的处置权不属荆州牧刘备而属徐州牧孙权,刘备通过“借荆州”摆脱孙权的限制,使自己“名”与“实”统一。  相似文献   

10.
自称为“毕兹卡”的湘西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民族,长期聚居在西水两岸、武陵山区.据文献记载:这个地区禹贡荆州之域,春秋为楚,秦为黔中都,汉改武陵郡,梁置大乡县,陈曰灵溪,隋为辰州,唐析辰州置溪州领大乡、三亭两县,五代时属五溪,宋代设荆湖路,元代设永顺等处军民发抚司,明代设永顺宣慰使,保靖宜慰使,均属湖广土司.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设置永顺府,民国属永顺第八区行政公署,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属湘西行署和永顺专员公署,一九五二年为湘西苗族自治州代管,一九五七年后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1.
若梅 《源流》2014,(11):30-32
连平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称连平州,曾有“声名文物冠珠江”之美誉。据史载,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建连平州,取名连平,取九连山从此平安之意。清雍正年间,改为“散州”。清宣统三年,改州为县。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成立河源市,连平从此属河源市管辖。一连平属客家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2.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在恩施地区中部,长江支流清江两岸。古为廪君国地,春秋为巴子国,战国属楚巫郡,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三国属吴,晋属荆州郡,后周为施州治所,唐属黔中道,宋属清江县,元明清为土司管辖,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归流为思施县治。“恩施”名始此,意为出于皇帝恩赐。民国为荆南道、施鹤道、鄂西行政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湖北省政府迁此六年。解放后为恩施地区行署、县人民政府驻地。1982年4月置恩施市。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5万。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等。全城座落在陷落盆地南部,海拔250—500米。四周群山环绕,高矗云宵,海拔在1000米以上。河流沿岸为第四纪沉积物和近代河流冲积物,有黄壤和水稻土分布。年平均气温16.4℃,一月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3.
北魏太和中州郡制改革考释何德章《南齐书》卷57《魏虏传》称:(永明)三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初令邻里党各置一人,……四年,造户籍。分置州那:雍州、凉州、秦川、沙州、泾州、华州、岐州、河州、西华州、宁州、陕州、洛州、荆州、郢州、北豫州、东荆州、南豫...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主权沦丧与回归记事李慧郁秦至东晋初年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东晋初年至明隆庆六年(1572)先后属东莞郡宝安县、广州府宝安县、广州府东莞县、广州府增城县管辖。明万历元年(1573)至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1840年6月,英国“...  相似文献   

15.
太仓于明代始,从一个依附昆邑的小乡都一跃为太仓卫。在明弘治十年,由昆、常、嘉三邑割地,又升为太仓州,辖崇明县。至清雍正二年,再升为江苏直隶太仓州,辖崇明、宝山、嘉定、镇洋四县。自明代建州后三年,即撰州志,以后代有编修,不绝于缕。建州前则有陈伸首创之《太仓事迹》及陆容之《太仓志稿》。更前,太仓地方史,则散见昆山、常熟、嘉定三邑志书。现将搜访得知之太仓地方志乘六十二种,作一初步考评。一、通志三十九种(一)州、县志十六种1.陈伸《太仓事迹》陈伸(延令),太仓人。明洪武间为茶运副使,后改任富阳丞,明永乐间著《太仓事迹》。邑志之草创,实以此开端。该《事迹》对太仓的沿革作了生动简明的叙述,并着重阐明了太仓历史与海  相似文献   

16.
前蜀与荆南疆界辩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926年以前,荆南政权和前蜀政权谁领有归(治今湖北秭归)、峡(治今湖北宜昌市)二州地区,历来说法相异.《新五代史·职方考》和《十国春秋·地理表》列归峡入前蜀版图.称荆南只领荆州;今人蒲孝荣所著《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杨伟立所著《前蜀后蜀史》以及陶懋炳所撰《五代史略》亦主此说.而《资治通鉴》卷264、265、274所书及胡三省之注则视归峡为荆南属郡.《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前蜀》、《南平》政区图也将归峡地区画在荆南界内.谁是谁非,不仅关系到两个政权的疆界划分,而且关系到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看法,有必要辨正.  相似文献   

17.
《南齐书》卷57《魏虏传》称:(永明)三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初令邻里党各置一人,……四年,造户籍。分置州郡:雍州、凉州、秦州、沙州、泾州、华州、岐州、河州、西华州、宁州、陕州、洛州、荆州、郢州、北豫州、东荆州、南豫州、西兖州、东兖州、南徐州、东徐州、青州、齐州、济州二十五州在河南;相州、怀州、汾州、东雍州、肆州、定州、瀛州、朔州、并州、冀州、幽州、平州、司州十三州在河北。凡分魏晋旧司、豫、兖、冀、并、幽、秦、雍、凉十州地及宋所失淮北地为三十八州矣。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扬州府共纂修了6部府志,即:康熙三年《扬州府志》、康熙十四年《扬州府志》、康熙二十四年《扬州府志》、雍正《扬州府志》、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同治《续纂扬州府志》。这些志书至今都完好地保存着。它们反映了扬州之地历古以来的概况,尤为详细地记述了明代万历中期以后至清代同治之间的二三百年中,扬州府属各邑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事迹,成为了解和研究扬州之地这段特定历史时期多方面情况的不可缺少的历史文献。综览这些府志,由于能够恪守志书编纂的法  相似文献   

19.
清代神木地区先后纂修了两部方志,即为清雍正《神木县志》与清道光《神木县志》。因现存清雍正《神木县志》的版本内容部分残缺,目前学界对该志的真伪及成书年代尚存争议,莫衷一是。清道光《神木县志》的成书年代较晚,内容保存完整,是神木旧志的代表之作。经考证,现存版本的清雍正《神木县志》并非为清道光《神木县志》中纂修者所提及的四本抄志,清道光《神木县志》也并非是在现存雍正《神木县志》的基础上纂修的,两部志书在体例及内容书写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载内容相互抵牾,纂修方式并无明显地顺承关系。雍正《神木县志》的体例较道光《神木县志》为优,但内容远不及道光《神木县志》丰富详实,二者互有优劣,各有千秋。两部县志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军事史、文学史、民族史、社会风俗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三国初期关于争夺荆州的战争,从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挥师南下征刘表算起,经赤壁大战,襄阳之战,至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夷陵败北结束,前后达十五年,投入兵力数十万。荆州本是刘表的地盘,继而划入曹操名下,转瞬又为刘备、孙权联合夺去,最后则由孙权独霸,其主数易。争夺荆州的战争为何如此激烈持久,是因为在曹、刘、孙三方发展势力的过程中,荆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归宿影响着三国鼎立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