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者创作研究是从创作主体角度对文学创作进行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对学者创作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学者创作研究和作家学者化现象研究,虽然这两个研究在学者散文上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学者写作的其他文体上仍有值得开拓的学术空间。并且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和创作现象,学者作家的作家模式和作家学者化的作家发展方向,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简帛文献成为西方汉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西方学者大都通过中国学者所整理的释文进行阅读和研究。隶定是中国学者做释文的传统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缺少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因此,不断有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学者做释文的方法。西方学者巴纳、鲍则岳、李孟涛、柯马丁和邢文等提出了直接释文法、释字三步曲和透明释字法等理论,期望做释文的过程更加透明、易懂。中国学者李零和冯胜君等就此问题作出了回应,认为西方学者的方法不具有操作性。本文旨在阐述中西方各家观点,剖析中西方学者释读简帛文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行政”和"行政权”是构建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学者们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其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自明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对于行政法学中的其它范畴而言,"行政”和"行政权”得到的关注更多,这种关注除了行政法学者之外还有行政学学者、政治学学者、社会学学者等.尽管学者们有关"行政”与"行政权”的认识有一定的共同性,但由于立足点、观察角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两个范畴在学者们的眼中又有各自独特的具体内容.在综述行政法学者关于"行政”和"行政权”讨论现状的基础上,我们也简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大学、杭州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五月十四日至十七日在杭州市柳莺宾馆举行。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中外学者有六十七名,其中教授和相当于教授学衔的二十四名,副教授二十三名,实际到会的学者六十名。到会学者中,有我大陆学者三十九名,香港地区学者三名,日本学者九名,联邦德国学者一名,美国学者八名,还有全国新闻、出版单位的特邀代表十五名。中外学者提交大会的论文共有五十七篇。五月十四日上午,会议举行开幕式,由杭州大学历史系徐规教授主持。杭州大学历史系主任兼会议秘书长金普森副教授向大会介绍组织委员会成员和大会各位执行主席以  相似文献   

5.
"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和“行政权”是构建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学者们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其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自明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对于行政法学中的其它范畴而言,“行政”和“行政权”得到的关注更多,这种关注除了行政法学者之外还有行政学学者、政治学学者、社会学学者等。尽管学者们有关“行政”与“行政权”的认识有一定的共同性,但由于立足点、观察角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两个范畴在学者们的眼中又有各自独特的具体内容。在综述行政法学者关于“行政”和“行政权”讨论现状的基础上,我们也简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总结场认知方式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49名善学者和37名不善学者进行镶嵌图形测验和认知方式问卷调查,试图探讨外语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认知方式上各自的趋同性和相互的差异性,从而说明场认知方式与外语学习效果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模式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更多的是被称为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而在国外学者的话语体系中则被称之为中国模式,这也是近几年国外学者研究当代中国的一个热点,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背景,二是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内涵及其性质的研究,三是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特征的论述。面对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问题的热议,目前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没有作出有效的回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不少学者不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且对中国模式的提法持消极和否定态度。当前我们不应采取消极回避和否定的态度,不能一味排斥这一提法,否则会丧失在这一问题上的话语权;应当对国外学者热议的中国模式问题给予正面回应,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模式给予科学解读,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前期的日本文化论研究中,日美两国学者都以日本人和日本文化为研究对象,但到了后期,美国学者突然转向日本社会、特别是特殊的结构,而日本学者却死守在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方面。美国学者的研究目的是要揭露日本的特殊结构和贸易保护政策,扩大美国的对日出口,日本学者想通过夸大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来为特殊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寻找合情合理的理由,继续保持对美贸易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之学者淡化名利,今之学者有追逐名利的崇名之风;古之学者治学"文无定法",今之学者以论文为主(专著实际上是扩大了的论文);古之学者治学突出"简易"二字,今之学者治学倾向是"增"而不是"删";古之学者治学具有通俗化的特点,今之学者的思想却日益学究化;古之学者治学既重文字也重口语,今之学者的治学活动重书写语言轻口述语言。  相似文献   

10.
多元视野下的台湾电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电影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和海外华语电影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台湾学者、大陆学者、海外学者对台湾电影研究的方向大致可分为史料整理、电影史建构、历史文化批评、艺术形式分析等。其中,台湾学者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历史文化经验的书写,大陆学者主要从电影艺术形式、美学特征方面对台湾电影进行探讨,而海外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以台湾新电影作为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证计算学者个人影响力指数,探索学者国际影响力的计量方法,比较中外高水平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讨论提高我国学者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方略。[方法/过程]基于Wo S数据库采集、计算有机化学领域高被引学者论文的相对指标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二维复合指标p指数和综合百分位指标PR6三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比较我国学者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结果/结论]中国学者在有机化学领域的个人总被引次数、学科规范化影响力、p指数、PR6等指标都方面有较佳排名,说明有机化学领域我国学者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维分析法分析立场标示语在学术语篇中的共现模式,可知中西学者在学术语篇中的立场表达:(1)英语本族语学者在学术语篇中立场标示语的共现频率明显高于国内学者;(2)英语本族语学者在学术语篇中更频繁地利用立场标示语对命题内容进行限制和表达对命题内容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3)在表明"知识的来源或命题为真的视角"时,英语本族语学者更倾向于直截了当地指出来源,但国内学者却更显著地倾向于"引经据典";(4)国内学者在"言语风格"和对命题信息"现实性"的判断上所采用的标示语与英语本族语学者相比也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最近十余年间,在政府的主导下,四川省理县的羌族聚居村落桃坪寨,被打造成了颇有名气的羌族民族风情旅游观光景点.其中,学者作为建构和再造当地羌族文化的主要社会力量之一,起到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东方古堡"为个案,具体分析学者在此过程中扮演的独特角色,讨论当地人和学者对羌寨碉楼的不同解读,通过展现二者话语权的对比,说明后者的阐释覆盖前者的情形.与此同时,本文对"学者"这一名词有所界定,地方学者表现出"地方"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也就使内部东方学呈现出了多元话语的图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翻译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学者,其中包括许多优秀的女性翻译研究学者。然而,学界大多关注男性翻译学者的研究,对女性翻译学者研究较少。本文按照霍姆斯翻译研究结构图的线索,对当代中国女性翻译学者分类论述,试图挖掘其重要翻译理论和学术贡献,以期展现其对中国翻译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由、学术民主是我国学者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在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学术的特色在于创新,因此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学者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要实现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一方面离不开学者自律和环境的宽松,另一方面学者应该以学术研究为本,这样才有利于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行政”和“行政权”是构建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学者们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其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自明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对于行政法学中的其它范畴而言,“行政”和“行政权”得到的关注更多,这种关注除了行政法学者之外还有行政学学者、政法学学者、社会学学者等,尽管学者们有关“行政”与“行政权”的认识一定的共同性,但由于立足点、观察角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两个范畴在学者们的眼中又有各自独特的具体内容。在综述行政法学者关于“行政”和“行政权”讨论现状的基础上,我们也简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学者电影"不是某种影片类型,而是一种学术价值取向,是强调学者主体论(作者论)和学术独立性,反对迎合强势媒体和主流的话语体系,反对模仿商业化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和方法的创作观念。它抵制在影视人类学和人类学电影制作上的泛学术化倾向,同时鼓励学者为学术表达而不拘泥于传统的或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像作者写作一样建构影像志民族志作品。"学者电影"也有构建独有的叙事流派影响社会生活的企图心,也可以说,"学者电影"是人类学影片"作者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摘要]20世纪50、60年代德性伦理出现了复兴之趋势,著名学者安斯库姆(G.E.M.Anscombe)、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麦金泰尔(Alasdair MacIntyre)等纷纷撰文强调品格和德性在伦理抉择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界,东西方学者对安斯库姆和麦金泰尔德性伦理思想的讨论很多。尽管西方学者以及部分港台学者对侯活士的德性伦理讨论相当热烈,但是,内地学者对侯活士的认识却似乎不够。侯活士是当代伦理学界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笔者期望通过对其伦理思想的介绍以引发学者的相关讨论与回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研究机构的设立和变化、主要学者及其田野工作和著述,以及主要学术成就等几个方面,对日据时期(1895-1945年)日本殖民政府和学院派学者在台湾的人类学活动作一般性概述.同时结合台湾具体的历史情境,对这个时期日本学者的人类学知识的性质作出判断,指出这个时期日本学者在台湾生产的人类学知识在形态上是属于殖民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历代学者对<管子>都有一定的研究.其中,清代之前的学者们主要就文献的作者、义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到了清代,学者们则偏重于<管子>的文献考证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近代之后的学者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管子>全书体系的研究中.在此期间,有部分学者将<管子>归入稷下学宫的论文集或零散的档案编纂,也有学者指出<管子>全书存在一个鲜明的中心主体,所有的篇章围绕"道"而展开.文章对前代学者在<管子>流传和体系研究方面的成果作了简要总结,着重探讨"道"对<管子>全书的纲领意义,以期对<管子>体系研究有所积累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