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昭君出塞的故事,不但曾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也是历史诗人喜欢咏叹的题材。本文想研究作为历史人物的王昭君,是怎样走出了历史的殿堂而敲开了艺术的宫门,成为我国文学画廊中一系列不朽的形象之一的;这样一个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哪些不同的特色,以求正确认识和评价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论王昭君命运改写的文化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和亲”事迹,在《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文学家据此生发,咏叹王昭君的作品蔚为大观。虽然时代意识投影不同,王昭君的人权意识和女性意识无一例外地被漠视被遮蔽,“自请出塞”的个人诉求升华为“爱国”之心“救国”之举。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现代郭沫若、曹禺《王昭君》,命运改写的时代意识不同,文化意识的历史继承却显而易见。以此为视点揭示“传统命名”历史继承的文化表述。  相似文献   

3.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事件,通过两千多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和民间社会的塑造,昭君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多元多义的符号,王昭君故事也在各类昭君文化事象中形成了诸多情节单元。越南的昭君文艺作品在14世纪就已出现,此后随着中国王昭君故事的持续传入,在传播与接受中又不断产生新的文艺形式,且随着时代变迁、艺术形式变化等因素而演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通过对中国清代小说《双凤奇缘》和越南喃诗传《昭君贡胡》、越南改良剧《昭君贡胡》中王昭君故事情节的比较分析,我们能管窥越南昭君文艺在历史演变中的情节选择、艺术特征、时代因素以及它与中国昭君文艺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完了老剧作家曹禺同志的新作——五幕历史剧《王昭君》。我认为:在王昭君这一艺术形象上,体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在戏剧舞台上,恢复了历史上王昭君的本来面目,这个功绩是值得庆贺的。  相似文献   

5.
翦伯赞同志的《王昭君家世、年谱及有关书信》均写于一九六一年春,共有四篇,即《王昭君家世》、《王昭君年谱》、《复郭沫若同志》、《复张名彦同志》。《复郭》信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八日我到郭家看望于立群同志时,她让秘书王廷芳同志给我看的。次年我们编辑《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时,立群同志已去世。经庶英、平英同志的赞助,将该信拍照制版,刊于书中。其他三稿是近来清理旧箧时发现的,均是初稿。翦老对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有很浓厚的兴趣。他为研究王昭君,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其中包括了正史、文集、诗集、剧本、方志、汉简、敦煌资料、碑刻、砖瓦文字等。写过专论文章如《从西汉的和亲政策说到昭君出塞》,写过不少赞扬王昭君的诗,又在一些学术讲演或  相似文献   

6.
曹禺同志的《王昭君》是在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经过将近二十年的精心构思而写成的一部历史剧。它推陈出新,给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带来了新的主题和新的人物形象。它的场面恢宏,结构精巧,既有相当的历史厚度,又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堪称独步。但上演之后,观众的反应却比较冷淡,不少人对这个新的昭君形象感到陌生,觉得她过于现代化。历史剧未能塑造出令人信服的历史人物,《王昭君》决不是第一部。在五十年代的舞台上,有的历史人物满口现代政治术语,按现代人的方式思考行事。文艺界、学术界曾针对这种违背历史主义的倾向进行过认真的讨论。时隔二十年,这个问题又一次被提出来。尤其引人深思的是,这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一位绝代佳丽的文化命运遭际--谈三个王昭君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君在马致远、郭沫若和曹禺的笔下分别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马致远的《汉宫秋》里 ,她是一位富有民族节烈光环的明妃 ;在郭沫若的《王昭君》里 ,她是具有叛逆意识的娜拉 ;而在曹禺的《王昭君》里 ,她又成了肩负民族和解使命的阏氏。这不同的形象 ,分别是作者所处时代的不同时代精神的映现。但这三个形象有一点相同的是 ,她们都是中国传统的“士”的精神的载体 ,不过这种“士”的精神只是一种守成性的 ,而不是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曹禺与陈白尘在后期皆从创作现实剧转向历史剧。《胆剑篇》与《金田村》、《王昭君》与《大风歌》都是联系现实需要而创作的,存在着可比性。文章从艺术构思、人物塑造、语言特色与不足等对两人的创作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田小娥是《白鹿原》里最鲜活、最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她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勇敢地背叛了无爱的婚姻,却从此跌入了众叛亲离的深渊,变成了一个淫荡的坏女人,被她赖以生存的白鹿原世界永久地开除。她与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都集中地指向人类的一个难题——情欲与道德的永恒悖论。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芥川龙之介凭借其热情与冷峻的目光,审视由古至今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冷彻地解释和批判现实与人生。芥川探索日本古典的世界并试图发掘艺术的生命,本文以取材古典的《地狱变》为中心,探析在理想与现实,丑恶与美善,艺术与道德冲突相克下,芥川是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戏曲和古典小说十分注重、讲究人物的出场艺术。它们把人物出场当作正面刻划性格的起点,创造了各式各样神色兼备、异采纷呈的出场样式。然而,人物出场艺术并非肇始于小说,也不是发端于古典戏曲,它始创于《史记》中的传记文学。《史记》最大的文学成就在于开创了以写人为中心的文学时代,以写人为中心,自然而然涉及到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问题。这部囊括了几百个人物的巨著,开创并奠定了我国古典艺术创作重视人物出场描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杨二嫂作为鲁迅小说《故乡》里的一个配角人物,作者虽然对其只用了很少的笔墨,但却造就了小说艺术中一个极其经典的配角形象,很值得以后的小说家学习。  相似文献   

15.
作为明清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神魔小说,《西游记》虽然对女性人物笔墨不多,但有效地刻画了诸多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女性人物。文学是历史和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反观《西游记》中的各色女性人物,可以发现无不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因而她们值得读者去深入探讨,挖掘其中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容,为研究漫长而曲折的女性解放过程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昭君》语言艺术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是戏剧语言的大师,非常善于选择、运用、创造性格鲜明的语言,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过去的《雷雨》、《日出》是这样,现在的《王昭君》更是这样。就从第一幕一开场王昭君和盈盈、戚戚那段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性格化语言的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 王昭君:我想的……自己也不明白。你说,人可以活几年? 盈盈:几年?七八十来年吧。 王昭君:那为什么要我进来?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对待《红楼梦》中的伏笔问题伏笔,是中国小说文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研究古典长篇小说中的伏笔艺术,最早见于金圣叹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他认为其中不少写法,“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以后到了脂砚斋等人评《红楼梦》,认为其中不少写法是“伏线”、“伏笔”、“伏后文”,是“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等等。然而今之研究《红楼梦》者,却很少接触这一课题,原  相似文献   

18.
《大宅门》为20世纪我国的文学艺术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和漂亮的句号,作为电视剧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大宅门》的艺术水平,在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中既以一个真实的家族创业与兴衰的历史过程为原型,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生动的人物群像;又典型而全面地反映了我国2O世纪后半期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作品虽没有达到“现代《红楼梦》”那样的高度,却对21世纪艺术创造走向更高境界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史记》在为历史人物代言、拟言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本文探讨的是《史记》是如何为历史人物代言、拟言,《史记》为历史人物代言、拟言的特点、原则及其艺术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柳湘莲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众多青年男子中的一个人物,他在书中出场不多,作者对他也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来着意刻画。但是,这一人物形象却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长廊里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