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创作灵感既有强烈性、专注性,高效性、独创性,又有突发性、偶然性,瞬时性和易失性。它往往是突如其来,转瞬即逝,因此我们不但要注意敏感地发现灵感的闪现,还要总结灵感诱发的规律和方法,以期有效地诱发灵感,及时地予以捕捉。  相似文献   

2.
编辑灵感的捕捉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灵感在整个编辑活动流程中处处都可闪现.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的更新、编辑基本素质的提高是促使编辑灵感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国外有的美学家(如英国的阿诺·里德等)把动机与灵感混为一谈,国内有的年青的文艺理论工作者也作如是观。那么,动机是否等于灵感呢?笔者认为并不相等。它们是两个似乎相同但实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说它们“似乎相同”,是因为它们仅仅在来临时的一刹那间的突发性上有类似之处;正是这一点,往往成了模糊两个不同概念的障眼迷雾。其实,动机与灵感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在书法创作中,灵感是闪耀在创作过程中的光点。在此状态下,书法家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书法创作灵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偶然性、突发性、易逝性。情绪性。创作灵感飘忽而来,悠然而去,十分神秘。但只要具备了一定条件,灵感还是有迹可寻的。创作主体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历,良好的人格修养是获得灵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1 看了副标题,有人会喊道;“这种说法,鲁迅生前就愤慨地否认了,你还来胡说八道什么呀!”是的,鲁迅在1926年12月29日给韦素园的信中.确有以下一段写得明明白白的文字:“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愈做愈难了”。《伤逝》是小说,小说是虚构的。说虚构的小说《伤逝》写的是鲁迅自己的事,当然要毫不含糊地予以否认的。如果承认了,不就等于说涓生就是鲁迅,而许广平分明还活着,而且还和鲁迅幸福地相爱着,于是推断.鲁迅生活中还有一位神秘的女士,曾经和鲁迅恋爱、同居,后又离异,终于死于无爱的人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然而却很可以被鲁迅的敌人用来中伤鲁迅,鲁迅的愤慨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6.
我创作的灵感,许多来源于留存在我记忆中的深刻印象,褐色的旧书刊、阳光照射下树荫形成的神奇斑点,桃花盛开时花蕊呈现的艳丽生命、风吹日晒的暗色皮肤,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报纸的气味、皱纹的数目以及阳光的温度,这些印象与潜意识的默契交流,引发我对画面的幻想,猛然顿悟,想去画它。  相似文献   

7.
灵感在文艺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产生有着本身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发生机制。现有研究表明:灵感在发生过程中具有突发性、独创性、突破性及模糊性等特点,它是内隐认知自动化加工的结果,是以无意识为中介的脑功能模块的组装。因此,对灵感的诱发及捕捉应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灵感” ,就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 ,由于艰苦的学习 ,长期实践 ,不断积累和认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现代汉语词典》)灵感是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从事创作的法宝 ,它好像水准器里的水银 ,能衡量出创造者的水准。林书瀛在《文艺创作美学纲要》中高度概括了“灵感”的神奇作用 :“当处于灵感状态的时候 ,情感充沛 ,激情亢奋 ,感受灵敏而且富有捕捉力 ,思路敏捷而且四通八达 ,左右逢源宛有神助 ,想象异常活跃而丰富 ,各种记忆被迅速唤起 ,心念表象纷至沓来 ,佳句纵横若不可遏 ,同时 ,意志、欲望也被激活 ,强…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灵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自从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提出了灵感的命题后,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命题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柏拉图认为“诗神……给人灵感。”黑格尔则说:“想象的活动和完成作品中技巧的运用,作为艺术学的一种能力单独来看,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灵感。”高尔基主张在创作的劳动中“寻求灵感”。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指出:“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象一张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涵映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宇宙万类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直  相似文献   

10.
王朝闻先生说:“灵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它不仅促成独创的形象的产生,而且也是推动创作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它加强着艺术家的创作冲动”,①在艺术创造工程中,灵感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它)不可强求,来去迅捷,这正说明看似全凭主观意志产生的灵感,常常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艺术家应该对它有一个明智的态度:尊重它,而不是凌驾它;引发它,而不是塑捏它。”②摄影艺术创作同样也需要灵感,摄影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生的关怀,人性的关怀。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写作知识,还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文化的理解,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1 古今中外,对灵感的解释除以柏拉图等为代表的“神灵附体”说外,自现代心理学发展以来,有潜意识动因说和与之相反的唯意识动因说,有以试错的反馈机制来解释的心理控制论说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顿悟”说等等。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是潜意识动因说。这种理论经过改造,在我国也广为流行。1984年以来,我国学者钱学森教授就多次发表谈话或写文章,把灵感作为一门思维科学  相似文献   

13.
牛僧孺《郭元振》篇中写道 :“乌将军者 ,能祸福人 ,每岁求偶于乡人 ,乡人必择处女之美者而嫁焉。”后来 ,这位“乌将军”碰上了英雄郭元振。郭表面上对其恭敬有加 ,并进献鹿脯 ,实际上却在算计他 ,乘机断其一腕。尔后 ,又率众循血迹直捣猪精巢穴 ,以烟火熏之 ,并围歼“无前左蹄 ,血卧其地 ,突烟走出”之大乌猪精。粗粗一看 ,这位乌将军颇似《西游记》中通天河的灵感大王 ,但并非金鱼精 ,而是乌猪精。与灵感大王相比 ,其共同之处为 :是一方“镇神” ,“能祸福人” ,且要乡人供奉。所不同者 ,金鱼精是要吃进贡的童男童女 ,而乌猪精却是“岁配…  相似文献   

14.
15.
刘勰以“神思”为代表的创作构思论与柏拉图以“灵感”为代表的创作构思论,既有类同性也有差异性。类同性体现在二者都带有神秘的理论色彩,强调作者情感的重要 作用;差异性则体现在二者对创作构思来源、创作构思前作者主体的状态、创作构思过程中作者主体的状态等问题的认识有所不同。这也反映出中西文论在审美上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灵感的逻辑性及灵感的脑组织的逻辑机理,都可以称之为灵感逻辑。本文所谓的灵感逻辑却仅就灵感的逻辑性而言,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给出了一个灵感逻辑模型,即所谓的逻辑通道灵感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一部中国画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多么神奇的山水花鸟画都是从大自然中提取精华,于寻常里得神奇,在平凡中见伟大的.自然现象中任何细小的美的因素都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使我们有所发现,从而创作出新的杰作来.  相似文献   

18.
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一生著有14部长篇小说,3卷短篇小说集和900多首诗歌。1928年他以87岁高龄与世长逝时荣获了英国文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威塞克斯和伦敦的教堂先后响起了肃穆而又哀惋的丧钟,他的骨灰被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  相似文献   

19.
与灵感结缘     
创造性思维是一项非常有用但又比较稀缺的技能。根据Economist对中国主要公司所做的研究,缺乏创造性是中国员工的主要弱点。而阿恩这本灵感十足的书《灵感》将指导您如何扩展您的创造性思维,并获得当今商界最有价值的技能。这是一本关于创意和灵感、黑白分明的酷册子:黑色的文字讲的是创意的宝典,大量的留白将是每个人自己灵感的源泉。沃尔特·李普曼说过:“当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时,就表示没人真正在想。”  相似文献   

20.
勃洛克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俄国诗人,他既是俄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勃洛克的诗歌探索之路分为三个阶段:神秘主义的“正题”阶段;怀疑主义的“反题”阶段;最后的“合题”阶段。处于每一阶段中心的,是关于祖国俄罗斯的诗歌。勃洛克的创作道路复杂而曲折,他把短暂的一生全部献给了诗歌创作。根据时间的先后,勃洛克的抒情诗编成三卷,全部诗作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在时间中展开的一部完整的作品,一个完整的三部曲—“人化的三部曲”,这是勃洛克人生历程和创作道路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