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有一些时间,比方说十年浩劫的一段时间,很多人否认形象思维的存在和作用,其结果给文学创作带来了严重的创伤。这是众所周知的。甚至有人确切地认为“形象思维论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是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一个认识论基础”,进而推断形象思维“这种所谓思维,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近年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情况有根本的好转。肯定形象思维的探索和研究逐渐地活跃起来了。可是,也出现一种令人疑虑的倾向。即认为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活动中一种独立的,特殊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形象思维是作家在从事文艺创作过程中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律,它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四人帮”出于炮制反革命阴谋文艺的需要,以政治代替文艺,以普遍代替特殊,断然否定形象思维。他们还通过一篇错误文章绐形象思维扣上了“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后,报刊上登载了许多关于形象思维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各个方面论证了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有力地批驳了“四人帮”的反形象思维论。本文打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特征的论述,说明形象思维论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决不是什么“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正> 形象思维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人类的审美意识除情感等心理因素外,其主要方面是形象思维。因此进一步研究形象思维,是探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可缺少的方面,也是探讨审美心理奥秘、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石。(一) 思维的根本特点是抽象,这是长期以来在哲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人类只存在一种思维方式,即抽象思维,人类也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产生这种观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问题》一书中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两部重要著作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辩证法,又是认识论;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历史唯物主义。“两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两论”揭示了“实践”的“矛盾”本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升华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转换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两论”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统一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以后,《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了。毛主席在这封信中,提出了“诗要用形象思维”的重大论题,激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强烈反响。由于形象思维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对它的研究和探讨仍需继续深入。有一些问题,甚至包括是否承认形象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这样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的看法仍不一致。不久前郑季翘同志发表了《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释文艺创作》一文(见《文艺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就否定形象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对此,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特提出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郑季翘同志商榷。不妥之处,请季翘同志和其他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对“形象思维”问题,我国理论界和文艺界曾进行过讨论。经过讨论,对形象思维的理解和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不少文章肯定了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指出形象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必须遵从认识的共同规律,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深化,能通过艺术概括揭示生活的真理。一九六六年五月,出现了一篇题为《文艺领域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文章。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对我国形象思维讨论成果的粗暴的否定。作者打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旗号,抛出了一个“表象(事物的直接映象)——概念(思想)——表象(新创造  相似文献   

8.
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一位著名理论家。对他曾经提出过的“象形文字说”,人们历来都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苏联学者福米娜的《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一书指责普列汉诺夫“保卫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也称普列汉诺夫“支持了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相对立的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敦尼克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则说普列汉诺夫“向不可知论作了让步”。我国哲学  相似文献   

9.
去年第四期《开封师院学报》刊载的《直接经验,认识论的基石》一文,企图说明直接经验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兼批“四人帮”大反经验主义的谬论,但是,在什么是认识论的基石、怎样看待直接经验的作用、人们的认识规律是什么等等重要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直接经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石吗?这有问题。认识论讲的是认识的源泉、内容、发展规律和检验认识的标准等等,直接经验是感性的局部的认识,同时属于主观的东西,怎么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石呢?作者摘引了毛主席的两句话,一句是“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一句是“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由此得出直接经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石的结论,这是很欠斟酌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实践论》系统地阐述了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它不仅同我国历史上唯心主义的知行观根本对立,也同我国历史上唯物主义的知行观有着原则的区别;但是,“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人类在以往社会中创造出来的全部认识论合乎规律的发展,因而,《实践论》和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论》的副题“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就直接将两者联系起来了。研究清楚这一联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更重要的,还在于由此可以看到进一步发展包括辩证  相似文献   

11.
形象思维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论题。新时期中国文艺学界围绕形象思维存在与否及是否具有普遍性、形象思维的工具、形象思维的基础、形象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论争与探索,并形成了三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与中国特色的理论建构:朱光潜的以"实践活动"为理论核心的形象思维本质论、王元化的以"知性分析"为理论核心的形象思维活动规律论以及李泽厚的以"情感积淀"为理论核心的形象思维活动机制论。这些理论建构对当时流行的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反映论进行了理论反拨,也进一步深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对形象思维问题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中国化探索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哲学家对认识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结构论”、“证伪论”、“世界3论”等。其中对认识论的发展方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美国当代哲学家奎因,主张认识论应成为研究认识过程、规律、方式的自然科学。另一个是西德哲学家卡西尔,他主张认识论应与整个人类文化融合。西方关于认识论的种种观点,有许多科学因素,但是他们抛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夸大认识中某一侧面、因素,把它作为体系是不可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原理是否定不了的。比如,把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作为认  相似文献   

13.
我在《从李贺诗歌看形象思维》(载1978年7月21日《文汇报》)的一条脚注中,对王文生同志和另一位同志合写的《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形象思维问题》里的一项知识性错误曾有所辨正.最近,王文生同志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再论古代文学中的形象思维问题——与章培恒同志商榷》一文,除了在脚注中对我的脚注进行谴责外,其正文也是对我那篇文章的猛烈抨击,斥为"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反对理性认识"、"重复艺术是感性的直觉的错误观点",而且硬把我的论点与反革命分子胡风的"到处有生活,到处都有诗"的理论挂起钩来进行批判.至其手  相似文献   

14.
论艺术思维     
章指出了“形象思维”论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论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用“艺术思维”取代“形象思维”的观点。认为“艺术思维”的核心是审美心理。以审美心理为内核 ,艺术思维包括意象思维、情感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和形式化思维。它是一个系统思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可以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个角度来梳理,探究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有何用”“如何用”的基本观点。其中“认识论”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起源、前提、精髓、特征等的认识,“价值论”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和作用等的认识,“实践论”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用、实践等的认识。以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有利于克服各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论调和观点,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进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深刻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一条根本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李洪志的“修炼论”是“法轮功”的认识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分析批判它所提出的认识论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感是否就是形象思维?美感的规律是否就是形象思维的规律?美感能等同于形象思维吗?李泽厚说是肯定的。在李泽厚的美论里,他总是用美感来说明形象思维。他在《形象思维续谈》一文中,谈了一大堆美感的因素和规律,然后说:“这里所以讲一大堆美感,是为了说明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下面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物史观的产生,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是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326页)是高度统一的有机体。二者的变革是同时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美学史上,早就有人指出文学家、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与科学家、理论家的思维是不同的。尽管用的术语不尽相同,意图却都想说明文学家、艺术家运用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家、理论家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概括地说,西欧古典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用的是“想象”这个名称;俄国十九世纪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则用“寓于形象的思维”等说法;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使用“艺术的思维”、“形象思维”这类术语。从“想象”、“寓于形象的思维”到“形象思维”,标志着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形象思维问题的演变,也是我们把握西方美学史上的形象思维论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