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8所普通蒙古族中学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了内蒙古中西部蒙古族中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基本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区蒙古族中学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地理云南省会昆明正南约100百公里处,住有所谓云南蒙古族,他们是13世纪进驻云南的蒙古军的后代,住在通海县西城公社新蒙生产大队。据省政府编的资料说,极少数蒙古族散居在大约39个县,其中包括景东、蒙自、昆明、个旧,绝大部分住在新蒙大队的中村、白阁、下村、交椅湾、陶家嘴五个村庄。大队的人口约有1150户,4300人;其中有彝族33人,汉族22人。汉族几乎都是嫁给蒙古族的妇女,她们的语言、服装、习惯与云南蒙古族一样。此外,还有360多人在外地工作,但大部分人的户口在大队。传统上,这些蒙古族被称为通海蒙古族,因为他们住在通海平原。直到最近,他们所在的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积极引导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发展方向,对于丰富蒙古族宗教信徒的精神需求,促进内蒙古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维护内蒙古地区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宏观上透视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协调性特点,证明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和环境,与蒙古族其它文化已构成一个生态文化系统,各系统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反映出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善的文化系统,同时,也间接证明了人类文化是环境与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清朝将蒙古族划分为八旗蒙古政》藩蒙古、内属蒙古三种管辖体制,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以及不同的法规。因此,它们呈现不同的社会风貌和发展趋势。①在清朝,由于外藩蒙古活动的地域辽阔,几乎占半个中国之大,其人口占蒙古族总数的绝大多数;由于外藩蒙古保持了蒙古族固有的尚武精神、游牧业生产和传统风俗习惯,成为蒙古族的象征。因此往往引起误会,认为实行了外藩蒙古的盟旗制度、王公制度和扎萨克制度,是清朝统治蒙古的唯一的政治制度,从而忽略了八旗蒙古和内属蒙古两种体制,并由此产生许多误解。比如有的学者大谈清代的呼…  相似文献   

6.
青海蒙古族从迁徙到青海高原以来,相对于蒙古族主体独立生存,于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丰富了蒙古族文化的内涵。本论文从青海蒙古族历史文化形成的特点入手,对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从古代蒙古语书面文学、用古代藏文撰写的蒙古族书面文学、古代蒙古族民间文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归纳其独有的特征,从而,论证青海蒙古族文学在蒙古族古代文学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蒙古民族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拥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方法认识自然、规范自然和改造自然。本文将从蒙古族传统长度测量、传统时间计量和传统空间方位测量等三个方面介绍蒙古族传统计量。早期蒙古族对长度测量与时间的计量方法主要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得来,因此在早期其实用性很强,然而对空间与方位测量的表达主要蕴含象征与寓意色彩,因而其实用性较弱,但可促使人们更深刻的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与习俗。蒙古族传统计量呈现出的少数民族原生态特色,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计量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的一部史诗,在国内有藏文本和蒙文本。藏文本流传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广大的藏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和纳西族部分地区。蒙文本称为《英雄格斯尔可汗》,国内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地区,国外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匈牙利、伊朗等国。现在国内搜集到的藏文版本已有六七十种之多,仅就说唱  相似文献   

9.
钢琴作为蒙古族长调民歌伴奏乐器,可以发挥钢琴伴奏的优势,突破蒙古族长调在文化传承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受传统蒙古族伴奏乐器限制的困境。笔者运用文献法、谱例分析法,梳理蒙古族长调民歌钢琴伴奏的价值;和声在蒙古族长调民歌钢琴伴奏中的作用。挖掘钢琴和声语汇:使用替换音和弦、空五度和弦、附加音和弦等手法,通过减弱和弦的功能性,增加和弦色彩性,塑造歌曲的艺术形象,彰显蒙古族民族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四川、云南交界处居住着约7万多蒙古族同胞。有人认为这些蒙古族是“摩梭”人,属于纳西族的一个分支。那么,蒙古族人是何时进入川滇边界的?在历史上,他们与纳西族的关系又如何呢? 公元12—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相继征服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的蒙古大帝国。其后继者把消灭南宋作为既定国策。蒙古骑兵在进攻南宋的过程中,虽然取得许多胜利,但由于南宋防守坚固,抵抗顽强,致使贵族认识到灭亡南宋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遂采取惯用的包围战略。地处祖国西南的四川、云南也就成了蒙古军从西南包抄南宋的重要战略基地。公元1253年,由蒙哥皇帝亲自统帅大军向四川、云南进军。入川后,蒙哥镇守合州府(今合州县),命其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云南。三路率将  相似文献   

11.
蒙地     
蒙地清代蒙古王公的领地,是清政府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土地制度。清康熙年间实现了对蒙古地区的统一。清政府为稳定蒙古地区的统治,按当地历史传统,继续委任各蒙古王公军事、外交以外的统治权。与世袭的封爵相适应的土地领有权是这种统治权的基础,而蒙地的领有...  相似文献   

12.
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布村为个案,结合该地区生产生活背景,对村落空间中蒙古族传统游戏的特点、变迁原因以及游戏功能的转变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杜尔伯特蒙古族传统游戏的变迁,不仅与该地区蒙古族"从游牧到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相关联,同时也受到了周边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影响,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滇南访古     
今年春节刚过,我要到昆明参加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座谈会。许多朋友听说我要去云南,都对我说:“你去云南,应该到通海县看看咱们的蒙古族乡亲”。我从《云南省蒙古族历史简述》中得知,元代蒙古族阿(口束)帖木耳受命任云南都元帅镇守曲陀关时,曾率蒙古大军从北方大草原出发,戎马倥偬经甘肃,入四川,越过青海、川西草地和川滇间的高山狭谷,到达通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进程中,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是一种必然现象。这是其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结果;是蒙古族聚居区人口大量流动的结果。具体表现传统服饰、传统饮食、传统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随之衍生出的一系列消极影响,比如,使用蒙古族语言文字的人数在大量减少;蒙古民族的民族特征开始弱化;蒙古民族的一些优良风俗在淡化等等要认真对待。为此,必须要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变迁怎样与现代化顺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增强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其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变革蒙古族传统文化使其顺应现代化要求。  相似文献   

15.
鼎波 《中国民族》2007,(7):70-70
为庆祝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236周年,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长篇历史小说《渥巴锡大汗》研讨会6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书记玛拉沁夫,中共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刘进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以孝老、友善、诚实、团结等为代表的博大精深的优秀精神内涵。当前,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保持和发扬蒙古族传统道德的优秀成份,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确立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种服务的效果,则取决于实现蒙古族传统道德当代价值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实验语音学对现代蒙古语语音、语调教学影响显著。在语音教学方面,通过语音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的测定现代蒙古语中元音和辅音的准确发音部位、音节的类型以及方言差异问题。在语调教学方面,语音的实验能够揭示现代蒙古语语音的超音段特征,即语调特征。我们应该努力把传统语音教学与语音的实验研究这两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提高蒙古语言研究的水平和教学质量,拓展蒙古语言研究领域,培养蒙古族语言研究和言语工程所需人才,更好地为蒙古族地区的经济和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蒙古族妇女的服饰文化 ,认为黑龙江省蒙古族妇女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反映了黑龙江省蒙古族的思想意识、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南阳市是河南省蒙古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本文通过对南阳市镇平县砚台村蒙古族民族认同感的实地调查,全面分析了当地蒙古族外在和内在的特色,为增强南阳蒙古族民族认同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现状,通过历史、血缘及政治的阐释,深层次剖析了南阳蒙古族心理认同感增强的原因,指出了应正视民族心理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蒙古族传统教育的剖析 ,探讨蒙古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