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远离母国的文化孤儿们被称为少数族裔.他们辛勤地创作,引领着英语文学的浪潮,推动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文学和文化,中国应加强本土文化建设,强调本土视角,确立中国文化的主流文化地位,做大国的学术,正面引导我国现代世界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全球化现象与趋势是现今人类生活中的事实.文化全球化是人类文化行为超越民族国家疆界的大规模活动,是各种文化要素(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是民族文化的高度相互依存与融合;文化全球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弊兼有、机遇挑战并存;科学地认识文化全球化,积极地应对文化全球化,是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在促进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同时,可能对民族文学多元文化属性的固守及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抵抗性特质就具有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宗教文学在对民族精神与人类存在意义及其远景的终极思考中蕴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性,它在民族文学保持民族文化品格、增强自身文化免疫力以及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建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宗教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由此具有了重新评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欧美文学译介与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全球化使欧美文学研究走向动态化。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即时接触欧美文学新作,并且跟踪欧美文学研究的动向。全球化将欧美文学研究引入文化大视野,带动了比较文学的发展。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全球化的视角将我们从僵化的决定论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引导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全球化对于欧美文学经典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全球化世界中,任何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和审美观念都被置于了比较的文化语境下;全球化语境下,欧美文学经典遭遇了网络文学和读图时代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在新世纪,一批作家努力从中国民族文学传统中寻找写作资源,酿造了一次古典重兴的文坛盛貌.考察这种文学现象的知识谱系,可以发现它与新世纪重塑中国形象的文化政治有密切联系,是新的民族主义政治的文学表现.这个表现的悖论在于一方面它对全球化政治持警惕态度,希望以民族文学反抗全球化的趋同性;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对进入世界文学权力中心的渴望,民族性事实上成为融入全球化世界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寻根文学"的时代性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寻根文学",虽然给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创造性的文化资源,但作为一种文学文化思潮又十分明显地存在着某种时代的局限.这提示我们注意当前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全球化的形成、全球化时代文学的特征和 2 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的选择 ,作了前瞻性的思考 ,对诸如电子文化的崛起、技术美学的发展、文学写作和文学接受的全球化、文学观念的泛化、文学批评的智能化和媒体化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和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举办的"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讨论会"于2002年4月24-26日在重庆市重庆大酒店召开.来自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理论建构、区域文化与全球化、西部与重庆文化文学诸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东北文化与文学的回思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语境已成为探讨东北文化与文学建构的现实的和必然的学术背景。以文化为审美基点,坚持在文化结构的整体网络中透视文学,注重文学的人文性,葆有多维的文化视野,是当下文学的大体选择。东北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学息息相关,多民族文化凝聚成东北文学的源流,伴生在现代转型之中的对殖民文化的抗争使之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独特景观,质实雄健、长于吸纳融合的文化取向更生成、铸制着文学风格。在全球化语境中,捍卫东北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固有特性,在变革与创新中激发其生命活力则是我们的要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的快速发展,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它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文学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学研究逐渐向文化研究转向,由此带来文学理论研究的泛化。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于自然所抱有的亲和与对抗态度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所在。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已经成为面对生态危机最为迫切的问题,重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天人合一"的理论是改善和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在1930年前后创作的一批“浪漫传奇小说”,在沈从文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它们强烈、浪漫地表达了沈从文“理想的人生形式”,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化观念的内核。创作这批“浪漫传奇小说”,是沈从文寻找湘西苗族文化“传统”、建设湘苗文化主体性的一种努力。沈从文通过对汉语中心霸权的颠覆和改写,获得了苗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肯定,“发现”、重塑了湘西苗族的“人性”,以此建立起他的“人性的小庙”,并且,沈从文试图从湘西苗族文化的特殊性中发展出普遍性,用以对抗汉族和西方的文化普遍主义(现代性),以“人性的小庙”作为边缘文化反抗“现代性”的抵抗性话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已发展到了从根本上重新界定"人"的新阶段,而这种重新界定意味着中国政治哲学和伦理文化的新时代--"近代"的开启.传统儒学主要是从人伦道德的角度界定和把握人,而近代思想家们则首先视人为一具有自然欲求的存在,进而走出了传统儒学关于人性之善与恶的纷争,主张性无善恶之分别的自然人性论,强调了人性中"智"的重要性,由此而对以个体本位主义为价值诉求的新人格作了建设性的探究,为近代 "权利"文化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美国校园文化的八大特点和三大发展趋势,并从中得到一些豁然开朗的启迪:中国高校应根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重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协调发展,并加快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外来文化与高校校园自身文化高度整合的步伐,力图使人文文化围绕科学文化形成一种“新人文主义”校园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时代,高科技和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学艺术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而作为传统文学样式的小说,要想保持自己以往一呼百应的地位,无疑会很困难,因此,小说家不得不面临来自影视的挑战,致使小说与影视联姻,形成了一种不同与传统小说的新的创作形式.这种文学现象打破传统由小说到影视的改编过程,而是将二者倒置,产生了图文并茂的"影视小说读本",从而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反映了影像时期小说的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认为和谐文化内在地包含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求实现上述两种文化的融合。提出了几条促进两种文化融合,建设和谐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主义与“世界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和技术理性合谋的结果。但何谓消费主义?谁主世界潮流?消费意识缘何成为大众意识,作家、理论家如何在写作或思辨中实现或抵抗所谓的“现代性”或“后现代性”?往大处说,世界常常是少数所谓的主流大国和强国;往小处说,“世界文学”也主要是少数西方大国和综合国力强盛国家的文学。这在几乎所有世界文学史的写作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因此,世界等于民族这个反向结果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表现得清晰明了和毋庸置疑。盖因在跨国资本的全球化进程中,利益高于一切。换句话说,资本之外,一切皆无。而全球资本的主要支配者所追求的利润、所奉行的逻辑、所遵从的价值、所代表的集团和它们针对弱国或发展中国家的去民族化、去本土化意识形态,显然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不可调和地构成了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进程是当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使得全球上的人类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强,全球问题同时也日见突出。要求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乃至自身的许多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建立适应于全球化进程的全球道德,加强自身的人性培育。首先要突出理论形态上的人学研究,其次要树立“能够做”并“应该做”的全球化意识,还应该认识到当代国际关系对人性培育所具有的制约作用。维护共同环境,反对独霸天下,是全球化进程中加强人性培育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做出了独特而又深邃的诠释 ,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体用观”。这种“体用观”因其明显失衡而多遭非难 ,但亦因其丰富而瑰丽的人文思致而倍受学界瞩目。  相似文献   

20.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出的道德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仍可借鉴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文章立足于用当代语境给予其新的阐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并对“仁义礼智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做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