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就是它的实践性。这一理论特质在中国集中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实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文章从对阶段性时代特征、历史基本问题、发展路径选择、思想认识路线和辩证法丰富等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特殊意义。中国的现代性和现代化虽受西方的影响与之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现代性和现代化与西方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性形成中有塑造作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指导作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性,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的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形态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性变革与社会学理论范式转换的新趋向,为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问题背景与理论背景。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形态的建构,需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学理论的进展及其问题进行反思。只有以和谐现代性为主题,通过中西社会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与交往对话,系统整理、总结与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体现的社会学思想成果,创新社会学理论的思想范式,才能真正塑造现代性社会学理论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中国境界。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主要局限于现代小说这类文体上,而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在文体方面存在的多样性的特点。中国现代戏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在很早就对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予以关注的,特别是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的洪深曾经系统地从理论上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做了分析和总结。在当代学者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时,这一点几乎无人提及。这既不符合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实际,也不利于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个性化问题的前提反思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哲学不仅面临着自身合法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如何找回自己失落的个性传统,努力塑造有个性和有价值的当代中国新哲学的问题。只有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突破普遍化的哲学模式,才能为当代中国哲学个性的生成提供必要的思想前提。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建设性作用,实现"中"、"西"、"马"三大理论资源的深度对话,是创造当代中国哲学个性的必由之路。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我们相信并期待着当代中国"哲学灿烂的情形之到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思想从其产生之时起就已被深深地陷入现代性运动之中,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在反思与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剖析资本主义文明实质的过程中,马克思具体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他认为现代性根源于现代生产,资本逻辑在现代性生成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对现代性进行了多方面阐释。在现代性这一问题上,马克思不是一个狭隘的对资本主义进行功能主义批判的制度分析论者,而是一个辩证的批判者。在当前中国全方位的历史、文化、社会转型过程中,正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内在价值,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与建构无疑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语境中,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要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思想和理论载体。现当代哲学家哲学创新的现实历程和成果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在哲学创新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内在统一性,作为理论主体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交流和融合。在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视野下的"科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1923年的科学与玄学论战是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从现代性的视野下去考察,可以得出如下认识:论战上是中国知识界对于西方现代化运动发生以来所经历的种种“事变”的一种反思,是就现代化这一世界性进程所引发的“中国问题”而展开的一次哲理对话,同时它也以其对中国哲学发展诸路向的揭示和基本框架的奠定,构成了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是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之所在。马克思在哲学思维中确立了以物质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类世界,从而将人放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中,从现实的人的有限性以及人们在社会历史中的生产交往出发,揭示了人类生存中自由与必然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引领了哲学史上一场新的革命,为当代哲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哲学界有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三者之间的互动.本文首先对现代性作了新的理解,分析了现代性的反思性与反思现代性,指出它们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建立理性现代性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其次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建立理性现代性中的作用,从而论证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性概念具有双重意蕴,即外在制度结构层面的理性化和内在文化心理层面的感觉化,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价值理想的缺失与生存意义的危机。围绕着现代性问题而产生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的回应方式;如果我们确认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建构的现代性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亲切的精神家园,那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必须回答和解决如下三大问题:一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二是外在的形式化制度结构的建构;三是现代人心性结构的重建。这三大问题所展开的论域可以说是在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可能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     
人们在中国传统思想并非偶然地发现或再发现出一个未对身心进行截然二分的理论传统,这对于反思启蒙和启蒙心态,以及与现代性有关的社会危机、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反思资源。哲学的身体研究发展到今天已蔚为可观,尤其是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正在走出一条自主性的研究道路,从而能更好地在现代话语体系中展示古代传统哲学的独特  相似文献   

13.
通过批判现代性,马克思和施特劳斯这两位哲学家的政治哲学理论联系在了一起,基于对现代性危机的不同认识,施特劳斯和马克思两位哲学家进行了政治哲学领域内的对话。施特劳斯将现代性危机归于理论危机,而马克思将现代性危机归于实践危机。基于此,两位哲学家提出了基于不同政治哲学路径的解决方案。回归政治哲学,可以看出,二者的哲学思想都是对"人类应该如何更好生活"这一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21世纪的发展,存在着一个途径与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问题。"在综合中发展",既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般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分析和阐明这一方法论原则,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21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建构"尚在路上",虽然在现代性的构建和生成过程中,会引发一系列"副产品",但中国若"终结"现代性进程,则弊远大于利。认识和反思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路径,在继承和开发传统中生成"现代性",扬长避短,对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可持续发展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哲学是对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它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也是技术哲学的新趋向和新形态,具体表现为它是技术哲学的当代形态、分支形态、微观形态和会聚形态.信息技术哲学的兴起对于一般哲学研究、对于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是指启蒙运动所塑造的理性、科学、自由、权利等意识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世俗基础是现代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市场经济、工业化、都市化、民主政治、法治社会等现代社会体系和社会模式。作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功用:一重是作为现代社会的反映,是现代社会的时代本质、精神表征,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基础;一重是作为反思"现代性问题"的现代性批判,是对现代价值观念的批判和对现代性问题的反省。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维度出发,现代性的本质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导的现代化"祛魅"进程是现代性价值观念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导致现代性危机和现代性问题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的世俗化结果对哲学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无疑构成一个迫切的历史课题。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反思的意义上说,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两大事件即"哲学的终结"和"语言学的转向"实际上构成哲学思考的两个误区。其次,关于普世主义问题,虽然理性的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借助于公共理性的培植与成熟,人类能够在根本的价值观念上形成共识。再次,随着"公共性"、"公共领域"日益上升为哲学的重要范畴,公共哲学对于建立公共生活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面对世俗化和工具理性的盛行,哲学人性论应当为人们敲响警钟,哲学应弘扬人性中的光辉、批判人性中非善的一面,以此来提振人的精神,重塑人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的同一,这不仅构成了近代西方理性主义传统,而且也是当代自由主义旨归。由于资本与人的生存所构成的"二律背反"决定了思想上理论与实践的"二律背反",所以无论是近代西方理性主义还是当代自由主义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的直接同一。历史唯物主义将现实的人作为思想出发点,创立了对现实生活过程科学认识的历史观,从而推进了现代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的现实统一。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形态的现实建构,它的历史使命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需要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实践需要的具体的现实的同一。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看来,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世界历史进程。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现代性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开放格局的形成、资本主义现代文化的兴起,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马克思又深刻指出现代性和世界历史是一柄"双刃剑",会进一步促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经济危机和结构失衡。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世界历史和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性蕴含着内在超越资本主义的利器,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中国道路的当代实践更是充分证明了这种超越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