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子 《北京纪事》2011,(11):44-46
得益“虎爸”董卿生于上海,从小在外公外婆身边生活,7岁时被父母接到工作地安徽。父母对她要求很严格,尤其是父亲,按照今天的说法,董卿的爸爸绝对可以算作一位“虎爸”。用董卿自己的话说,“作为独生女儿,我从来都没尝到过‘掌上明珠’的滋味,我的爸爸是一位特别严厉的父亲。”父亲要求她承担家务劳动,每天刷碗、擦地。小董卿刚刚能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  相似文献   

2.
爱的轮回     
入选第三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的央视《夕阳红》节目主持人黄薇,总是把自己的父母当作一对“老宝宝”。从父亲中风偏瘫的那灭开始,她11年坚守在父亲身边尽孝。她像教孩子学步一样鼓励父亲下床走路:“老爸,你真是好样的,我数一你迈左腿,我说二你迈右腿。”她从一个“医盲”练出了专业水平,下手就能找准穴位给父亲按摩。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风云中成长 1947年1月23日,梅加瓦蒂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呱呱坠地,成为印尼建国之父──苏加诺的长女。苏加诺在给爱女取名时也许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女儿日后将大有作为,给她取名梅加瓦蒂。“梅加”在印尼文中是“云彩”或“巨大”的意思,“瓦蒂”则是“女子”的意思。这个名字正好应和了中国的一句古语:云起龙骧,化为候王。果真,当“铁腕”总统苏哈托迫于政治和经济双重压力于1998年5月下台时,梅加瓦蒂立即集合政治力量,向总统宝座发起了冲击。 梅加瓦蒂是在父亲的熏陶下长大的。她回忆说,当年父亲会见要员结束…  相似文献   

4.
聂造 《社区》2008,(14):45-45
我第一次感受到美国“妇道文化”,是在一次课余时间:一位女教授听说我的父亲49岁时就离开人世,很出乎她的预料,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她悲伤得就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这种情绪共鸣,一下子拉近了我俩的心理距离——一股来自女性的温暖与关怀,掠过我的心底;尽管她比我大将近20岁,又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这种感觉还是能够给我带来作为男人所需要的一种关怀。  相似文献   

5.
肥姐沈殿霞出生时,她的父亲正开着一家盐业银行。但这样的殷实家庭背景,并没有成为她人生的“资本”。 她天生皮肤黑,个子不高,却长着一身肥肉。她从小就被伙伴们称做“乌克兰大黑猪”,直到她坐到上海女三中的前排,同学们还在叫着她的这个绰号。但她好像并没有太在意,圆球一样的她乐呵呵地拉着伙伴一起跳皮筋、踢毽子,还拿面盆当鼓敲打吓麻雀,完全是个调皮的“假小子”。  相似文献   

6.
说起母亲下跳棋的历史,得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一次父亲出差到外地,归来时带回了一盘跳棋。起初,四十多岁的母亲对此并无兴趣,然而,在她“观赏”了几盘之后,居然被这些小小的圆球儿给迷住了,一有空不是喊姐姐就是叫我,与她“厮杀”。有时下得入了神,竟耽误了做饭。为此父亲免不了唠叨她几句。母亲却莞尔一笑,反诘道:“当初这跳棋是谁买的?”父亲哑口无言每亲便心满意足地去做饭,之后又陷入了她的跳棋世界。  相似文献   

7.
小溪 《百姓生活》2014,(2):42-43
20年前,河南洛阳的徐灵霞患了一种怪病,发作起来头疼不已,眼前一片漆黑。两年间,她3次发病昏迷住院治疗。雪上加霜的是,她又下岗了。为了帮妻子战胜疾病,丈夫鼓励徐灵霞学画画,通过画牡丹来重拾生活勇气,抗击病魔。奇迹果然出现了,徐灵霞的病情逐渐好转,她画的牡丹也越来越出名。现在,她不但开了两家“牡丹画廊”,画作还远销法国、德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人们赞誉她是“洛阳牡丹王”……  相似文献   

8.
恋物女子     
她生命中的男人似乎都是更多地属于外面的世界,家只是他们的港湾。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出差,母亲料理家庭里的全部,照顾她和两个姐姐。 父亲只要出差回来,一定给母亲和她们姐妹仨带礼物,有时哪怕只是一人一双丝袜,也会让盼归的她们欣喜。那时候在她的生活中,有一种没有具体时间但是却可以命名的节日。那就是“盼望父亲回来的日子”。  相似文献   

9.
菡子,小时候听父亲说起这个名字时,心里总会想起三角函数,想起背不完的公式,解不完的题目。长大后,才知道菡子这个名字的意义。菡萏是伏在水面的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自然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意思。当时,菡子的父亲不许她的名字带有芬芳的气息,改为“涵之”,  相似文献   

10.
阿友 《百姓生活》2014,(7):34-35
“她拉着板车/从春天出发/把一家人的温饱/连同希望/装上车……”这首网络转载率很高的诗《板车,在岁月里蹒跚》,描述的是安徽女孩黄凤救父的感人故事。她5岁时父亲高位截瘫,6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奶奶哭瞎了双眼。从此,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相似文献   

11.
李丹崖 《可乐》2010,(3):39-39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四岁的孩子说的话。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女儿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  相似文献   

12.
头脑“发热”:日本女博士爱上农家小伙儿 今年30岁的中元质子出生于日本广岛市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企业主,母亲是高级教师,她和妹妹从小就像公主一样快乐地成长。可是,她18岁那年,父亲因得病卧床不起,母亲只好辞职在家专门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而她和妹妹正在读书,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此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13.
艾小羊 《社区》2010,(12):24-25
1 妈妈的虚荣一直在伤害我 妮子 32岁 工厂会计 母亲年轻时是“厂花”。追求的人排长队,她偏偏喜欢上了农村来的穷书生,这个穷书生后来成了我的父亲。她时常抱怨父亲赚钱太少,还指责我跟我父亲是一伙儿的,都是乡下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梁秋川 《山西老年》2013,(11):26-27
1995年12月1日清晨,一夜未睡安稳的父亲浩然从河北省三河市的泥土巢来到北京,参加《北京文学》第三届董事会。在中午宴请时,得知杨沫病危,住在北大医院,父亲没有等到活动结束,便提前退席,赶往医院。在病房里,父亲看到了紧闭双目,呼吸微弱的杨沫,不由得想起他们之间的友情、他们共度的特殊岁月,想起替她担的“罪责”,忍不住悲痛……1966年6月下旬,父亲从“四清”工作队回到北京市文联参加运动,先是被工作组推举为文联革委会筹委会的副主任,后经群众选举,成为正式革委会的副主任。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某国外网站公布了一段录音,粗糙的声音在说:“I LOVE YOU……”这在互联网上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段录音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2002年,史丹利病逝。其女儿卡琳在父亲逝世一年后的一天夜里,在家中双手合十祈祷,并按下录音机的录音键告诉父亲的亡灵,希望与他沟通,之后她竟然录得一句十分清晰的“ILOVEYOU……”卡琳与父亲生活数十年,  相似文献   

16.
1845年,罗丹刚满5岁,由于过人的聪明,父亲提前把他送到了离家不远的耶(yē)稣(sū)会学校上学,但是罗丹对宗教方面的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非常喜欢画画。一天,收拾家务的母亲收捡出一堆废纸来,罗丹却把这一堆废纸一张张弄平后,在上面画上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画。从这以后,罗丹经常模仿包装纸、报纸上的人物、房屋、动物的样子,把它们画下来。一次,在吃饭时,罗丹发现父亲脚边上有一张纸,他便趴(pā)下去,用笔画出了父亲皮鞋的样子。坐在他边上的哥哥发现罗丹趴在地上不吃饭,就叫了起来。“罗丹,你不吃饭趴在地上干什么呢?”父亲一看趴在自己脚边…  相似文献   

17.
王丽 《北京纪事》2018,(1):42-46
邻家女孩圆了“外交梦” 身材娇小,笑声爽朗,白皙透亮的皮肤显得健康可爱.如邻家女孩般亲切的周宇,出生在武汉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汉阳钢厂的车间班长,母亲是一名普通女工. 有一次,父亲去工厂加班时,给了周宇2元零花钱,但直到一周后,那2元钱仍分文未动.“别的小孩都爱买零食,但周宇很节俭,从不乱花钱.”她昔日的英语老师詹必元,对周宇印象深刻:“她的英语发音、书写、语法都很好,关键是她各科都好,语文理解和表达能力很强,这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出身书香门第,刚刚脱下红领巾就尝到了“上山下乡”的滋味陈耘,圆圆的睑,甜美而诚挚的笑容,令人信任的目光,一个极普通的中国女子。幸福的童年给陈耘一生创造了良好的开端。那时,她在学业之外,还从名师习钢琴,跟专家练舞蹈,凡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家庭能给女孩儿的,她都不缺。她的父亲是广州五六十年代一个著名的诗人,曾为共和国的诞生,“在山顶上呼唤日出。”父亲寄望於女儿:“有独特的个性才有瑰丽的诗篇,”嘱咐孩子“到大海去看看海鸥的飞翔!”“陈家有女初长成,耘耕辛勤立婷婷”。刚刚脱下了红领巾,带着一脸的稚气,一腔…  相似文献   

19.
分数下来时,她的世界塌了.她第二次高考,分数跟第一次一样,低得出奇.她在电话里用颤抖的声音说:“爸,分数知道了,考得还不错,上了二本线.”挂断电话,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她要去北京了,临行前,父亲为她放了一串鞭炮,再抓起地上的土,在她的头上洒了几粒.父亲说:“闺女,好好读书.”她点了点头,轻轻地推父亲说:“爸,您回去吧,天怪冷的.” 坐着村里进镇上的车,她不敢回头,只是在观后镜里看见父亲使劲地朝她挥手.她心如刀割.她骗父亲自己去北京上大学.到北京的第二天,她就用公用电话给家里打了电话.父亲开心地说:“闺女,到了就好,家里好着呢.你好好读书,早上要吃早点……”电话那头,昏黄的灯光下,她泪眼模糊.  相似文献   

20.
打赌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3岁的女儿浪费了一卷金色的包装纸,父亲惩罚了她。当时家里生活很拮据,所以看到女儿用金色包装纸装饰盒子,并把它挂到圣诞树上时,父亲非常生气。第二天早上,小姑娘把圣诞礼物送给父亲,说道:“爸爸,这是送给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