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令锋 《西北人口》2010,31(3):73-77,85
通过对1991-2007年就业状况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就业增长在宏观产业领域主要产生于非农产业,在微观经济单位主要产生于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非正规就业部门.而导致就业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复苏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就业复苏.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技能不足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有可能成为我国失业的主要形式。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业增长应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优先目标,为此应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加强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目前技术进步的两种典型表现形式——高新技术与技术引进进行分析,认为当前经济总量和就业总量未取得同步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带来了经济增长,但同时造成了就业的减少。从而指出,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优先还是就业优先的问题上,应该给予后者足够的重视,必须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人口与经济技术进步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人口增长与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中“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社会效益”共同作用的结果。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摆正人口发展与经济技术进步在人类发展系统中的地位,确定人口与经济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100多年前马克思作出的“贫困会产生人口”的论断,是一句至理名言。然而贫困何以会“产生人口”,人口经济学家多从贫困条件下边际孩子成本较低,特别是从抚养费用低这方面加以分析。无疑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对指导生育实践是很有意义的。但我以为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工资变动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就业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劳动经济学的派生需求理论,证明工资通过4个渠道对劳动力就业造成影响。文章的实证分析表明,工资水平的上涨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的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弹性对工资就业效应虽然产生负向影响,但效果并不明显;其他要素的可替代性高有助于促进工资的就业效应;在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与工资的就业效应负相关;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作为影响工资就业效应的主要因素,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总量与GDP总量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文章采用经济计量学中无约束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依据1952~2000年年度GDP、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数据,构建了能反映总人口与GDP总量之间内在关系的、较为理想的综合模型。该综合模型预测的2001年中国人口总数(不含港澳台地区)与《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公布的数据仅相差46.3367万人,表明该模型初步揭示了总人口与GDP总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未来中国人口总量预测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杨慧 《人口与经济》2017,(4):108-118
由于育龄妇女同时承担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双重职责,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基于角色冲突理论和帕累托改进理论,运用最新调查数据交叉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生育过程对就业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生育已对四成以上城镇女性就业带来不利影响.比较生育过程对就业各层面的影响机理发现,城镇女性因怀孕而失去工作的比例最高,分娩对收入影响最大,育婴对就业影响最具替代效应.为减少生育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建议政府完善生育保障制度,通过财政兜底提升城镇女性就业稳定性与个人收入;发展公共托幼事业,减轻育婴对女性就业带来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内生人口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把工业革命、内生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内,指出工业革命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必需品和非必需品部门的相对技术进步速度进而影响相对价格,从而决定着人口增长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人类社会从"马尔萨斯陷阱"到现代经济增长的转型过程.我们的模型不仅为"马尔萨斯之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解释,而且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不能解释横截面数据、只适合解释欧洲等不足之处,同时又为产业结构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转型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就业模式对就业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殷晓清 《人口研究》2001,25(3):20-25
按照经典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理论 ,在工业化取得进展时 ,转移出农业的人口应该向城市迁移流动 ,从而使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可是 ,我国乡镇企业的大幅度发展并没有造就积聚这些人口的城镇 ,已经发生的民工潮也没有带来结构性的人口迁移。这说明存在一些结构性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本文试图将迁移就业的阻力归结为就业模式。先抽象出“农民工”就业模式的基本特征 ,论证转移劳动力采用这种就业模式的先赋性原因及自致性原因 ,最后演绎出一个必然结论 :“农民工”就业模式阻碍我国劳动力转移采取迁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不是就业数量问题,而是就业质量问题。大学生就业与生产效率关系密切,因此文章将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产业升级3个效率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引入大学生就业模型,并对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比重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性;(2)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在时间轴的表现强于省级截面轴;(3)大学生就业对提高资本深化产出效率意义重大,但资本深化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不够显著;(4)产业升级带动大学生就业不能独立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并且与区域生产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家庭进步就是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富裕、文明、健康、幸福的现代家庭生活的不断追求和逐步实现。家庭进步的特征以及对计划生育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家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走向富裕。(2)家庭职能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3)家庭生活方式逐步转变,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4)家庭观念不断更新。(5)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家庭进步的各个方面都和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进步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条件,只有家庭的不断进步,才能使计划生育得到更好的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也只有与家庭的各个方面紧密结合,不断促进家庭进步,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家庭利益,即群众  相似文献   

12.
隐性就业与就业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隐性就业劳动者和原单位、就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制度联系进行了综合性研究 ,认为隐性就业造成劳动关系和劳动过程分离 ,对宏观经济资源配置和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市场化、法制化具有消极影响。同时 ,本文结合当前实际 ,对解决隐性就业问题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出若干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尹新哲  杨柏 《西北人口》2012,33(4):89-93,100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受到技术、资本、能源、环境等诸多要素投入的影响。本文构建并刻画了基于能源与环境约束的能源消耗型产业在考虑人力资本积累(涉及到原始能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和产业污染物的治理)的技术进步影响下,实现其产业的稳态经济增长路径,并尝试分析了技术进步形成的污染治理和能源回收再利用对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最低生活保障作为我国社会救助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发挥着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兜底功能。它承担着解除国民生存危机,维护社会公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灵活就业形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揭示中国灵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灵活就业的发展对女性就业的积极影响即:使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女性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了社区就业;缓解了女性家务与工作的矛盾等。而灵活就业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女性职业不稳定、女性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女性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灵活就业,制定有关法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采取了多项就业政策。当前,我国就业压力大、就业需求严重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大学毕业生供求的调节、市场就业环境的塑造、相关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强化和对大学生的观念教育与职业生涯指导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关注的热点。我认为,考虑产业发展问题必须把它与提高劳动力素质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中国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影响杭州市老年人就业的因素姚引妹老年人口的就业状况,一般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劳务市场的形势、政府和企业的态度以及个人所具备的条件。老年人口的就业水平是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老年人个人所具备的条件出发,以杭州市为例,利用1991年老年人日...  相似文献   

19.
劳动就业是否充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就业无疑是关系到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企改革深化的同时,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却日趋严峻。迄今为止,全国下岗的人员在160O万人以上,通过各种渠道再就业的约一半,还有8O0万人失去工作岗位,加以500万左右的登记失业人员,保守估计失业的人数在1300万人以上,东北和其他地区的重工业城市,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城,一些资源型城市,失业问题更为严峻。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但…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影响产业升级与就业调整的理论分析,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产业升级与就业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提升就业水平。在产业内,数字经济能够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占比,同时减少低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占比,劳动力由低技术部门向高技术部门转移;在产业间,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占比,降低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占比,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数字经济显著提升高学历劳动力的就业占比,不利于低学历劳动力就业。当前产业升级与稳就业总体能够协同推进,但存在短期的失业问题,公共政策应注重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升劳动力的数字技能,保障低学历失业群体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