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5,(3):38-44
话本小说婚俗叙写的繁盛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它与婚俗自身的伦理特性有关,与民间婚俗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关,也与话本小说文体自身的体裁特点和功能定位有一定联系。话本小说婚俗叙写的繁盛表现在:婚俗题材小说的大量出现、婚俗叙事情节模式的形成和涌现、场景成为婚俗叙写的重要方式和婚俗角色成为小说着力塑造的形象等方面。话本小说婚俗叙写的繁盛还呈现出了一些整体性的特征,如多元婚俗观念的并存和婚俗叙写由俗趋雅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青海农区藏人传统婚俗文化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笔者以贵德县昨那村、麻巴村、木干村和下排村为例,从适婚的范围、婚姻缔结方式、结婚程序和仪式及婚姻衍生的相关民俗文化等方面分析青海农区藏人的婚俗变迁,探讨农区藏人传统婚俗变迁的动因和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在其游牧生活中的婚俗活动丰富多彩、别具特色,踏水礼、彩礼、婚嫁仪式歌、刁羊和姑娘追等是其传统婚礼的基本习俗。随着哈萨克族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婚俗在时间、彩礼、婚宴和交通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不断地发生着变迁。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和现代婚俗的描述和分析,可以认识到:哈萨克族由单一的民族婚俗文化不断地向多元的民族婚俗文化交融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清水江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苗族地区L村的婚俗变迁,以"礼物"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通过婚俗中礼物馈赠的呈现、流动、变化及象征意义来探讨该地区的婚俗变化。文中既包括男女双方在不同时期的礼物馈赠,也包括男女双方家庭的新婚祝福礼物。婚俗中的礼物互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研究礼物交换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诠释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结构的途径,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空间婚俗中礼物的变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苗族在社会转型下的婚俗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古代典妻婚俗及其产生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妻婚俗像一面多棱镜,经历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整合,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群体对民间婚姻文化所赋予的不同理念。通过对典妻婚俗这一民俗事象的寻根溯源和剖析论述,可以窥视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对中国婚俗的影响,并力图为典妻婚这一中国特有的婚姻形式从其产生、发展到衰落做出系统的解析和科学的论断。  相似文献   

6.
略论城乡婚姻礼俗的演变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礼俗是民俗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在人生历程中,从摇篮到墓地,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丰富多彩的婚俗生活之中,是婚俗的施行者和体现者。婚俗一经形成,就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染习传承,世代因袭,成为一股具有约束力的精神力量。本文简要探讨民国、至今城乡婚俗的演变形式及落后婚俗的改革,试图勾勒一条城乡婚姻礼俗变迁的线条,让人们在分析比较中发扬良风,摈除陋习,移风易俗,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实际两方面,结合清代东北地区婚俗,以大量第一手资料,论证东北婚俗原始性遗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在传承中发生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亲迎之礼"在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许多较有特色的新婚俗,包括就妇家成礼、下婿、催妆、婿骑马绕妇车三匝、障车、百子帐、却扇、观花烛等。这些婚俗的出现及变异,反映出唐代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代四川婚姻礼俗变动趋势及特征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四川的婚姻礼俗在20世纪前后出现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动向,具体表现为:青年男女婚姻自主观念增强,婚礼删繁就简和新式婚姻礼开始出现,婚姻禁忌有所松动,新旧婚俗的交相激荡,中西化的相互融合使得近代四川的婚姻礼俗呈现中西新旧同时并存的混合性特征,城乡婚俗演变日益趋于不平衡,但是,愈演愈烈的奢华厚嫁之风造成了众多负面影响,使传统婚俗中的买卖婚姻,童养媳等陋习在新的社会条件之下呈反弹之势,制约了体现明,进步婚姻价值观的新式婚俗影响和改造中国旧式婚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婚俗是文化史中的重要内容。安徽淮北市地区婚俗研究现在仍是空白。当代淮北婚俗有三个特点:“千里不同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城市简俭与农村繁复并存,婚俗表现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婚俗的阐释性分析--一个回族村的法人类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面.对一个民族婚俗的法律人类学观察有助于更真实真切地体会到一个民族的特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回族村的婚俗描述,以及少许其他回族村习俗的对比,进行一个受到宗教教义、地方习俗、国家法律等交叉渗透的民族婚俗的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畲族的种种婚俗形式是其历史进程的社会反映。“行嫁”源于原始社会的“对偶婚”,“哭嫁”、“借镬嫁”、“抢亲”等则存留着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及其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掠夺婚”的痕迹,“大户嫁”虽残留掠夺婚的变异仪式,骨子里却有封建社会买卖婚的性质。这不仅说明畲族历史的悠久,窥见其婚俗演变的清晰脉络,也足以证明畲族婚俗只有一种“掠夺婚的变异仪式”这一说法的偏颇  相似文献   

13.
婚俗是近二十年辽宁社会变迁较活跃的因素之一,是衡量这一传统乡土社会变革广度与深度的一个重要标尺。因此,从婚俗礼仪习俗的角度考察城乡婚俗的变化,并借以说明婚俗嬗变的原因,关注人的社会活动及其思想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摩梭族婚俗纠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梭族是一个神密的民族,其婚俗更是扑朔迷离,而时丁更是对其婚俗不甚了解,颇多猜测误解,尤其是对摩梭族婚俗研究者,也多有不实之词,对这些都有必要加以澄清,以纠正人们对摩梭族婚俗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婚姻习俗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东北的婚俗文化,在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中,出现新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婚礼仪式趋向简约文明,新式文明婚姻和自由结婚、自由离婚等新的风俗事象的出现。而促成东北婚俗发生嬗变的历史动因则是由于政治变革、文化潜移和民国政府政策推动等一系列因素合力共振的结果。虽然民国时期东北仍然保留许多的婚俗传统,但是这些新的婚俗事象的出现,无疑为东北进一步的风俗变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土族婚俗奇特 ,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 ,婚礼的全过程是在歌舞中进行的。而土族婚俗中的婚礼歌展示了土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婚俗 ,反映出土族歌舞音乐独树一帜的特点。该文仅对土族传统婚仪的婚俗以及婚礼歌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民俗学理论对晋中祁县的乡村婚姻民俗进行考察研究,可以看到该地传统婚俗发展、演变的轨迹。婚俗由传统向现代嬗变取决于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等诸多因素,反映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等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走婚习俗是纳西族一种特殊婚俗,至今保留在泸沽湖畔的永宁、盐源、俄亚等地,这种"暮合晨离"婚俗以感情为唯一纽带,不以物质、利益所左右,分布在滇川交角的纳西族中。走婚制能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囿于封闭的地理单元环境,长期处于土司、土官统治下,维护和谐大家庭,保持自由婚恋及补偿多偶制等。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文化,更清楚的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俄汉传统婚俗文化的对比,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传统婚俗文化现象,揭示传统婚俗文化的部分文化内涵和文化功用,来体现俄汉两个民族传统婚俗过程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并促其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图瓦人是一个古老的族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喀纳斯。随着新疆喀纳斯旅游的开发,图瓦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瓦人的婚俗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从选择结婚对象、结婚程序、彩礼、婚礼上的服饰、饮食以及婚礼游戏等方面,对二三十年前与现在图瓦人婚俗坐了对比分析,进而探讨了经济发展对图瓦人婚俗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