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是黑格尔提出来的一个著名命题。对这一著名命题,恩格斯曾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作了全面的分析,深刻地阐述了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有的同志对恩格斯的有关评述作了误解。例如,1986年出版的《唯物辩证法对偶范畴论》一书写道:“出现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序言中的这句话,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  相似文献   

2.
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似乎更多地受偶然性支配,权力、意志好象决定了一切。历史在治乱循环中演绎着,尽管朝代有所更迭,但封建专制体制的旋律却无以更辙,依旧唱着同样“一首歌”。中国封建专制体制何以存在两千多年之久?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决非是子丑寅卯几点说得清,道得明的,扑朔迷离,盘根错节,莫衷一是。我想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但受黑格尔“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观点的启发,我认为封建专制体制  相似文献   

3.
德福因果律的“理性”形态与“精神”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浩 《学术月刊》2013,(1):46-55
由于道德与幸福之间存在"二律背反",在西方哲学史上,道德与幸福的同一性理论有着两种典型的哲学形态:康德的"理性"形态,黑格尔的"精神"形态。虽然两者在话语形态、言说构架和体系构造方面表现出"理性"与"精神"的巨大差异,但在德性主义的价值取向上却是根本一致的。它们以哲学的魅力,建构起德福因果律的"理性世界"和"精神世界",表现出道德理想主义和道德乐观主义的深切人文精神,但却缺乏解释和批判生活世界的现实力量。也许正因为如此,幸福论的德福因果律才可能在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哲学发展中长期与之共生共眠。不过,这些并不是"理性"与"精神"的主体,更不是全部。准确地把握康德、黑格尔德性主义的德福因果律,有两个因素特别重要:其一,"理性"形态和"精神"形态在本质上是道德哲学形态,具体地说,是在道德哲学的视野下探讨道德与幸福的同一性。其二,康德、黑格尔德性主义的德福因果律的秘密和宏旨,正是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所宣示的那个著名的哲学信念:"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符合理性的。……哲学正是从这一信念出发来考察不论是精神世界或是自然世界的。"康德、黑格尔德性主义的德福因果律在理性世界和精神世界中不断向前推进所呈现的难以置疑和不可阻挡的理性力量和精神力量,一旦诉诸"现实必须符合理论"的哲学信念,便可转换为批判社会和建构文明合理性的深刻动力。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黑格尔这样的命题曾多所证引:“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恩格斯剥开它虚假的外壳说:“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都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是这样想的,他的臣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是的,在文学历史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一、在“拜观念教”的批判中重新确立实践权威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深刻地揭示了观念的能动作用。他指出:“自从太阳站在天空,星辰围绕着它,大家从来没有看见,人类把自己放在他的头脑、放在他的‘思想’上面,而且依照思想建筑现实。亚拿萨哥拉斯第一个说,奴斯(“理性”)统治世界;但是直到现在人类才进而认识到这个原则,知道‘思想’应该统治精神的现实。所以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黎明。”哲学家们常常把这段话理解为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这段话体现了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的哲学概括,其核心命题是:“依照思想,建筑现实。”即凡是合乎理性的思想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转化为现实。这一深刻思想曾经激励了许多革命者为把理想转化为现实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有个著名的命题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凡是合理的也都是现实的 ,或者迟早要变成现实的。黑格尔这里是把“现实”和“现存”加以区别。他认为并非现存的一切都具有现实性 ,只有具备了存在合理性的东西 ,才是具有现实性的。这里所说的“合理” ,也就是事物存在的合理性 ,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我们对历史发展进行理性思考 ,就是考察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同样 ,我们对社会主义前途进行理性思考 ,也就是思考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牲。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党冲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 ,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制定了…  相似文献   

7.
哲学体系问题,是近年来一个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经久不衰的讨论课题。认为现行哲学体系不合理,需要进行改革,这是绝大多数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呼声。但是要对现行哲学体系进行积极慎重的改革,就必须了解它的形成历史,预见它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必须把它放到历史的过程中去把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 1821年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序言中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这就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后来,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长期存在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误解:一是把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或“过去的形而上学”的批判误解为对“形而上学”本身的批判,并认为“形而上学”就是“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二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误解为“否定性辩证法”,认为“否定性”是辩证法的“推动原则”或“革命本质”,实际上黑格尔更强调辩证法的“肯定性”;三是把黑格尔有关“善恶”关系的辩证法误解为取消“善恶”差别的相对主义,并提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四是把黑格尔寻求理性与现实统一的“两个凡是”命题误解与发挥为脱离理性的单纯经验论命题,并提出“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等相对主义观点.这四重误解,既遮蔽了哲学的形上本质,也曲解了辩证法的肯定性与确定性特征,理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9.
廖才林 《东南学术》2005,(5):165-166
一、“应然”与“实然”之统一何以可能生态化的法学方法论主张方法论上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从法哲学角度看,这属于“应然”与“实然”的关系范畴。我们认为这两者是统一的,托马斯认为,如果实然与善被认为是不可分地关联在一起,那么,实然被认为不仅仅是事实,还包含价值的部分。与此相应,黑格尔把现实未当作纯事实来理解,其名言“合理的是现实的,现实的也是合理的。”大致与“凡是实然的都是应然的,凡是应然的都是实然的”这个命题相对应,可见,“实然”与“应然”的统一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11.
王庆英 《南方论刊》2013,(9):38-40,6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是追求现有与应有统一的理性批判主义。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后期意识到自己的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性,借助于费尔巴哈的主谓颠倒方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启了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第一次批判,接下来在《德法年鉴》时期作品中进一步明确了边界意识和现实意识、反对黑格尔哲学的总体性,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进一步批判黑格尔的主体意识初步完成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法哲学》是在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中占居着极其重要地位的作品之一。研究它,不仅在更深刻地理解全部黑格尔的整个观念的观点,不仅在弄清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的观点看来是必须的,而且研究它,对于我们来讲也是极其重要的,这是因为它对于弄清黑格尔哲学的社会根源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研究它,极重要,还因为对于弄清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者和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黑格尔为世界哲学史留下了极为丰硕的遗产。如果从历史效应的角度看,1807年出版的《精神现象学》无疑是这其中最重要也最具当代相关性的一项。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黑格尔的圣经”。因此,凡是希望挖掘黑格尔哲学活的精神的哲学家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目光投向《精神现象学》。狄尔泰、卢卡奇、海德格尔、柯热夫、伊波利特、马尔库塞、阿多诺、伽达默尔……许多彪炳史册的20世纪大哲学家在自己思想发展的重要时刻都曾深入研究、解读过《精神现象学》,并留下极具哲学价值的文献,这就使得《精神现象学》具有了一种明确的当代相关性。这在黑格尔全部哲学遗产中是极为独特的。为了纪念《精神现象学》出版200周年,本刊特别编发了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的《现象学口号“面向事情本身”的源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文。张先生是我国当代最重要的黑格尔哲学专家,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黑格尔哲学研究。早在1962年,他就出版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述评》一书,并在2001年出版了《自我实现的历程》,对《精神现象学》进行详细的导读与诠释。在本文中,张先生围绕“面向事情本身”这一口号,对《精神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系这一重大然而长期少有人问津的课题进行了重新审理。张先生的研究结论及其面对哲学史的态度,是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14.
王永昌同志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有合理性》(《探索》1985年第3期,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一开头就认定,把黑格尔的哲学分为“合理内核”和“神密外壳”,是一种“简单化”、“一刀切”的“传统的观念”,并主张对黑格尔的哲学及其体系,可以多切几“刀”。显而易见,王文是不同意把黑格尔哲学区分为“合理内核”和“神密外壳“的,固为“神密外壳”的说法,与王文所持的“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变革决不仅仅局限与对黑格尔的理性形而上学做唯物主义的颠倒和改造,而是始终立足于社会历史现实,力图把为黑格尔所揭示的存在之历史性的维度从理性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此原则性的高度上,《手稿》无疑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转变”。《手稿》在对人的生存论本质进行揭示的基础上,不仅回答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之间的逻辑关联,而且认识到历史本身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在意识中的显现,本质上都归属于存在之历史或历史的现实运动,从而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来,人们一直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的提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命题。一九七四年后,有同志还断定“两变”的提法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概括和生动表述”。(张江明同志的哲学小册子《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以下简称《发展》)“‘两变’的命题,表述了辩证唯物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完满解决。”(梁琼芳:《“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命题,可以理解为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种科学的表述》,以下简称《表述》,载一九七九年第四期《学术研究》)这更远远超出了一个认识论命题的范围。然而,这种提法究竟是否科学,这种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我认为都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今,以弗雷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试图消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功绩,其核心思想是三个递推的逻辑命题:Ⅰ“黑格尔的范畴充斥着实在性”;Ⅱ“范畴通过意志的活动成为现实”;Ⅲ“在辩证法问题上,马克思误解了黑格尔”.批判弗雷泽命题序列的关键在于深度解析黑格尔的关键概念(“范畴”和“精神”),在此基础上,提取黑格尔思想体系的要旨,与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逻辑进行比对,从而以另一个路径推出补证和拓展传统“颠倒说”的结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领域,马克思用“现实的人为主体的实践辩证法”分别对黑格尔以“精神”为主体的实践辩证法进行了两次“颠倒”(或嬗变).这一结论对解决“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关系难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人文哲学内容丰富,天命、王命、人性、道德、礼仪融为一体。天命含人性,以情性说诗而处处绳之以德和礼,特别是“以色喻于礼”和“民性”三“固然”,既是道德人文说,也是知识理性说。文章串述以德说诗“一字法”和联缀综述法。儒家“人本哲学”是经验人文哲学,用来说诗,其丰富多致的逻辑方法体现在语言表述中,就是贯彻“人本哲学”的具体理路。  相似文献   

19.
费尔巴哈戴上了曾授予黑格尔的桂冠1845~1846年,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时期。创立学说之艰难,莫过于开端。黑格尔深诸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所以,《逻辑学》开篇就提出:“必须用什么作科学的开端?”黑格尔的“科学”,即指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开门见山就说:“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①这个前提就是“现实的个人”。历史唯物主义前提的提出,是马克思伟大发现的第一个发现。它为历史唯物主义找到了逻辑起点。德国哲学都是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下简称《手稿》),运用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革命的批判。异化这个概念,从马克思开始被运用于经济关系的研究和批判。而在哲学上,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都使用过这个概念。黑格尔用异化来说明“绝对观念”的自我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