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诅咒"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说,但这一命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并不是完全成立,自然资源是否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仍存在很大分歧。本文从发生和未发生"资源诅咒"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人力资本投入和产业结构三方面论述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解释阻碍经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洪琴 《经营管理者》2013,(16):160-160
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东部低、中西部高"的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本资源使中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明显,受益于区域经济战略的调整以及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提升的巨大空间,中西部地区将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经济转型的长期性使东部地区进入低速经济增长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从而界定出我国资源富集型地区,并利用1992~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30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源诅咒"现象的内在机理。基于门限回归模型,估计了制度质量、技术和人力资本投入3因素在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中的临界值;利用Hausman检验分析了门槛变量的影响效应,并且进一步探讨了自然资源通过制度质量、技术和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做产生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1)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显著的存在基于制度质量、技术和人力资本投入水平的单门槛效应,制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改善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2)阻碍地区经济增长的可能因素是资源依赖度,而丰裕的资源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3)技术和人力资本投入是自然资源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Romer的R&D内生增长模型为基本框架,将一个被动接受技术外溢的劳动密集型的自然资源开采部门引入其中,建立了资源输出型地区的4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市场竞争动态均衡分析及平衡增长路径上稳态解的比较静态分析,为资源输出型地区面对的"资源诅咒"问题提出了机理解释,即资源开发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分析表明,丰裕的自然资源和较高的资源价格可以吸引劳动力去从事缺乏技术含量的简单的初级资源开采活动,使制造业部门和R&D部门的劳动力投入相对减少,从而导致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增长的速度减缓.最后,利用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为理论解释提供了有效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Romer的R&D内生增长模型为基本框架,将一个被动接受技术外溢的劳动密集型的自然资源开采部门引入其中,建立了资源输出型地区的4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市场竞争动态均衡分析及平衡增长路径上稳态解的比较静态分析,为资源输出型地区面对的"资源诅咒"问题提出了机理解释,即资源开发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分析表明,丰裕的自然资源和较高的资源价格可以吸引劳动力去从事缺乏技术含量的简单的初级资源开采活动,使制造业部门和R&D部门的劳动力投入相对减少,从而导致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增长的速度减缓.最后,利用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为理论解释提供了有效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本文主要从"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我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以及如何摆脱"资源诅咒"这几个问题出发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一个"资源重新配置型"分析框架下研究了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和机制,我们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描述中国诸多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解构中国经济新常态出现的经济学逻辑,帮助我们理解制度质量在一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强调了增长背后的两种主要推动力,一是短期经济增长动力,它是基于要素重新配置的增长动力,影响这种动力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约束。一个国家可以在没有制度质量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完成要素重新配置型的经济增长。二是长期经济增长动力,它是基于国家基础能力发展的增长动力,任何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都离不开国家基础能力的提升,制度质量是国家基础能力构建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最大的民生,但必须认识到发展受资源条件的约束,既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发展,又要注意发展方式的转变,避免资源依赖和过度开发。因此,地方党委政府总揽发展全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注意规避"资源诅咒"陷阱,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资源诅咒"与经济发展充足的自然资源供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之一。但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未必能依靠其资源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迈入  相似文献   

10.
一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然而资源具有稀缺性。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自然资源的自然再生可以完全满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局势被逆转,部分资源因不可再生性或耗竭性消费引致的供求缺口逐渐扩大,形成了可用自然资源减少与自然资源价格上涨并存的经济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源开发型经济的形成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我国由于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所引起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地区性经济增长停滞及因此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已得到广泛关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则会发现,许多地方都出现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决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这种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包括增长格局、地区差距、体制转换、思想观念等深层次问题。因而要改变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状况、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务之急是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对策。1.是世界上多数矿产品的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方法或模式,具体表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方式或者说经济增长源泉的结构类型。在其他条件既定的前提下,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及效益,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资源产权制度是制约其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资源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现集约型增长,应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健全市场化的资源价格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法,考察了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在全国层面呈现"倒U"型关系;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劳动力的拥挤效应十分明显;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则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经济”,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增长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藏资源等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性因素,而地区间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策资源、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等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主导因素。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快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互补整合,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三大经济区域的整合谋求三大区域之间的整合,其目的是通过各区域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秦岭地区旅游环境资源丰富,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围绕如何充分发掘秦岭地区旅游资源,将环境保护与市场开发紧密结合,是秦岭地区各级政府积极筹划地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本文以长安区农业生态足迹为例分析对秦岭地区生态资源开发模式,探寻"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经济活动的载体,城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资源,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发展一直位于全国领先水平。省内的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巨大区域差异。因此,探究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全省的城镇化进程,缩小区域间差距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永春 《经营管理者》2011,(3X):234-234
"创业型经济"是建立在创新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由于创业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创新的作用显著,所以,发展创业型经济,是促进中原崛起的关键。本文首先从创业的含义及创业型经济的出现入手进行理论阐述,其次,分析了中原崛起与创业型经济二者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实现中原崛起应如何发展创业型经济。  相似文献   

18.
<正>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国际上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远远超过了其它任何资源的需求量。中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如何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重大任务。 一、我国水资源现  相似文献   

19.
世界银行近日公布:全球最富的国家不再是美国,也不是瑞士,而是澳大利亚。以下依次是加拿大、卢森堡、瑞士、日本、瑞典、冰岛、卡塔尔、阿联酋、丹麦,而美国只排名第12。世行的计算方法是除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外,还首次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列入衡量一国财富的范围。人力资源是指教育水平、营养状况等所代表的价值。排名前29位的国家或地区拥有全球近80%的财富,人力资源在总财富中的平均比率达67%,远远高于贫穷国家。如香港与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却拥有极高的人力资源比率——分别达85%和83%,由此,他们成为远东地区除日本外进入前25名的国家与地区。贫富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方面。越是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财富的珍惜程度也越高,由此验证了"一流的环境政策就是一流的经济政策"。近年来一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我国,以人均财富6600美元排在第162位。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价  相似文献   

20.
陈杰 《经营管理者》2013,(26):87-88
资源型城市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然而既然是资源,就有走向枯竭的一天。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通常遵循"资源—产品—污染"的发展趋势,这种单向流动的态势必将导致资源的再生速度低于资源的消耗速度,随之而来的除了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直接问题,还有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大量失业等次生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经济转型,这是世界性的难题,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经之路。本文以耒阳市这一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首先通过梳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理论,结合耒阳市的具体发展状况,揭示资源枯竭对耒阳市带来的改变与影响,进而探讨耒阳市经济转型的对策与办法,以期对耒阳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政策制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