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幸福悖论表现为更多的物质财富增加却无法带来更大的幸福感。在GDP增长模式的盲目追求财富思想的涵摄之下,把物质满足作为实现生活幸福的唯一路径。我们应当用包容性增长替代过去的GDP增长观念,努力纳入幸福指数在衡量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关注国家的国民幸福总值,以创新精神接纳并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幸福指数衡量体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的幸福指数发展动力转化机制,完善幸福指数发展模式的目标评价机制,实现社会的均衡和良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龚一萍 《江淮论坛》2013,(1):27-32,108
美国式幸福是一种偏物质主义、高消费的幸福,北欧式幸福是一种经济富裕、高福利的幸福,不丹式幸福是一种物质生活朴实、注重精神生活与社会平等的幸福。“中国式幸福”应是一种经济水平适中、物质消费能满足需要、强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注重经济公平、追求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幸福。从经济学视阈分析,经济是幸福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GDP、收入增长、稳定价格、充分就业、社会保障是构建“中国式幸福”的五大经济要素。做好“加减乘除法”是“中国式幸福”发展的经济路径。“加法”即通过GDP与国民收入的增长。使经济幸福资源增加。“乘法”即通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活质量,以提升国民幸福质量。“除法”即通过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使幸福的分配更加公平,更多的人享有幸福。“减法”即通过减少经济中的负面因素。从而降低“经济痛苦指数”,提升国民的“幸福经济指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下,中国正在寻求更好的增长方式,寻找以人为本的发展,一个以主观快乐和幸福作为研究对象的幸福和幸福经济学倍受公众和学界关注。本文从理论和我国实际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关系,认为GDP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幸福水平,但不是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康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上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提高“国民幸福总值”,推动社会和谐进程。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经济学自诞生之始就肩负的当然使命.本文基于经济学幸福伦理思想解读外向型经济模式、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拉动内需、节能减排等若干热点经济问题,试图发现这些问题背后伦理原则的迷失和价值取向的混乱,为经济发展的幸福目标张目.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自诞生之始就肩负了幸福的使命,幸福既是经济学的终极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幸福理论既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幸福存在不同的理解.经济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存在不同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幸福的理解也不相同.当主观幸福感成为经济学理解的幸福时,经济学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学说,但是,不是单纯地为了物质生产,而是为了人的发展与幸福。因此,提出幸福经济学是必要的。从内涵上看,和谐是幸福经济学的基础,人文是幸福经济学的导向,创新是幸福经济学的关键。在当前,推进幸福经济学发展,需要倡导绿色GDP,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时代性;突出人文资本,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整体性;完善和谐发展模式,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7.
投资低效与经济增长:对中国资本存量和无效投资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巨大,但与发达国家的资本产出效率进行比较,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由于产出中有相当的份额用以弥补无效投资和浪费,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为了GDP增长速度进行的无效投资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来目的.倘若投资和GDP的增长不能带来财富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那么这样的投资和"经济增长"就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民幸福视角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兴起对国民幸福造成不良影响,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无法如实反映国民幸福水平,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冲击着国民幸福,这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国民幸福水平的提升,而"不丹模式"下"国民幸福总值"的理念和实践则对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科学地构建和测评国民幸福指数,将国民幸福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正确看待经济因素对国民幸福的影响,注意社会转型期提升国民幸福的关键,这是从国民幸福的视角思考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任保平  张倩 《东南学术》2021,(1):148-158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代表GDP的含金量.不同省域政府财富创造能力的不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长期存在.GDP含金量、省域政府财富创造能力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要素.省域政府财富创造能力通过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分工的合理化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增长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影响.从政府对经济的推动力与管控力的视角,对区域财富创造的路径进行探索,并以GDP含金量作为地区政府财富创造能力的代表指标,利用1999-2019年数据对我国省域政府财富创造能力的空间布局特征与动态演进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区域政府财富创造能力的支撑,提高税率或土地价格在短期内能够增加政府财富,但不利于区域长期发展.因此,应以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为出发点,以政府职能的合理履行作为推动区域协调的关键落脚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增进国民幸福、快乐乃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快乐的必要手段;国民幸福、快乐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是人民所期待的GDP和GNH并没有守望相助,而是出现了令人困惑的“幸福悖论”。寻求“幸福悖论”的成因,探析人类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国民幸福总值的路径,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2.
经过经济普查,2004年中国GDP调增16.8%。GDP调大虽然使一些比例关系得到优化并有利于今后的科学决策。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GDP调大并不表示财富从天而降,更不意味着GDP制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自动清零!调整增长战略、创新增长方式,应该成为我们最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幸福悖论是指国民幸福感随经济增长反而下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幸福指数高于发达国家、财富增长所带来的并非是幸福提升而是贪欲以及占有大量资本并未感受强烈幸福。幸福悖论根源于错误价值观念的消极引导、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背道而驰以及劳动的异化和缺位。为避免"幸福悖论"在我国滋生的可能,应以集体主义的价值追求支撑幸福愿景,以精神上的美好感觉增进幸福感受,以奋斗幸福观的积极践行引领幸福追求,借此击碎幸福悖论的怪圈。  相似文献   

14.
提升国民的幸福程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幸福"概念由于难以进行实证检验而一直被主流经济学界所诟病.通过对经济思想史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梳理,我们发现,对主观幸福的直接测度方法或者以完全客观的物质水平代表幸福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方法论困难.从人文的观点看,在自由发展观视野下构建幸福指数体系也许是一条可能的理论路径.基于这种方法论认识,我们对近年来中国的幸福发展水平进行了经验测度.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政府功不可没,然而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幸福感不升反降.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国民幸福最大化应成为政府关注的根本目标.由于收入的幸福效用边际递减,政府要在深入了解民众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有助于国民幸福水平提升的公共物品.具体来说,要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环保等支出力度,改变自上而下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对有利于居民幸福的产业、行业和企业进行税收优惠,加强基于幸福视角的公共支出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16.
从GDP到GNH:经济发展价值坐标的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为衡量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较为综合的尺度,但是从国民幸福这一最终价值目标的角度来看,它却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国民幸福总值弥补了传统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不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向标。本文重点讨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指标构成,进而提出了以GNH为核心、并与GDP相结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呈现的两个典型特征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在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过程有失公正的背景下,需要并行不悖地大力推动经济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不可顾此失彼。从实现国民幸福的终极目标出发,结合行为经济学对人内在公平偏好的揭示以及幸福经济学关于幸福与绝对收入、参照收入和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弱化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负向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机会均等,提高社会和收入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幸福理论的发展,以经济学中的快乐理论为指导,研究国民幸福指数(GNH)的细化指标之一可支配住房的用户比对国民幸福的影响.认为GNH折射出GDP价值坐标的不足,即经济增长的质量、可持续发展、社会成本、社会财富的总积累、社会福利水平、人民幸福程度无法用GDP衡量,可支配住房的用户比是GNH的二级细化指标,它正向影响着GNH.因此借鉴国外及地区的做法,完善、实施我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制度,提升可支配住房用户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GNH应由政治民主、经济提升、环境保护、安全保障、文化发展和社会福祉等六大构成要素组成;而且应由国家、社会、家庭、公民四个层面协力推进。建议尽快建立与GDP并行的包括绿色GDP、安全GDP、文化GDP和社会GDP四项内容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理解当前备受学界关注的"幸福悖论"问题,认为描述财富增长而幸福水平停滞不前现象的"幸福悖论"实际上是狭义的"幸福悖论",它是人类孜孜不倦地追求幸福而幸福水平却停滞不前的广义"幸福悖论"的一个表现,而广义"幸福悖论"的形成是由于人们把大量资源消耗在追求某些低层次的、仅仅蕴含有限价值的幸福类型上,以至于阻碍了整体幸福感的提升。基于这一认识,文章提出了"幸福转型"这一全新的解决方案,对该方案进行了初步但比较全面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