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愤怒是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事物相悖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美国心理学家斯达等认为,发怒是人的一种天性,是一种消耗精力的情绪。发怒有一个发展过程,根据情绪发展的规律,可分为9个阶梯:  相似文献   

2.
塞涅卡(公元前4年--公元65年)是古罗马尼禄皇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剧作家和修辞学家.他一生勤于著作,给后世留下不少文化遗产,其中主要哲学著作有<论发怒>、<论善行>、<论幸福牛活>、<论短暂的人生>、<论心灵的恬静>、<论慰藉>、<论仁慈>以及<塞涅卡书信集>等.他的这些哲学著作虽然名目繁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调--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办公室一族",你有没有在工作时发怒的经历:摔过鼠标,砸过键盘?或者大声发泄不满,甚至出口成"脏"?如果有,那么你的这种感觉很可能就是"桌怒"了。专家指出,爱发怒其实是人们面对压力所产生的一种自我排遣的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很正常的。但身为"办公室一族"要学会正确面对、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是如何为自己找个  相似文献   

4.
郝诗 《社区》2008,(21):53-53
1.睡前生气 睡前生气或发怒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万千,以致难以入睡或降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草原办公室     
侯智勇 《可乐》2010,(6):31-31
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非常有名,是看野生动物的好去处。游人最想看的是“五大”,即大象、狮子、犀牛、花豹和水牛。这五种动物发怒时可能袭击人,要近距离观察它们,需要一名富有经验的导游。  相似文献   

6.
理论只有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 ,哲学也不应消极地跟在时代后面对时代进行解释 ,而应站在时代的前列去表现时代的理想、希望。那么 ,现时代哲学应是虚拟哲学。虚拟实在是哲学研究的理想实在 ;虚拟主体是哲学思考的理想主体 ;虚拟世界是哲学活动的理想世界 ;虚拟方法是哲学思维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狮子与牛虻     
"滚蛋!你这不足挂齿的小虫!"这一天,狮子发怒地对着牛虻吼道。牛虻被激怒了,向它发起了袭击。"你以为你号称是百兽之王我就会怕你吗?蛮牛比  相似文献   

8.
<正> 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研究的过程中,不少人提出要建立“应用哲学”。在什么是“应用哲学”的问题上,目前论者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主张认为“应用哲学”是关于哲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研究的规律的科学;一种主张认为“应用哲学”就是“部门哲学”,诸如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科学哲学、政治哲学、领导哲学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这两种主张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宗教哲学与宗教的哲学均是哲学与宗教结合产生的宗教理论,但宗教哲学是把宗教哲学化,是一种做哲学的方式;宗教的哲学则把哲学宗教化,是信仰宗教的一种方式。二者在研究立场、研究目的、研究范式及宗教与哲学的结合方式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8,(20):32-33
人们发怒时,嘴里常常蹦出两个字“滚蛋”! 与其说“滚蛋”一词具有实际的语言意义,不如说它是一个表达强烈情绪的符号,因为它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那么“滚蛋”一词是如何由具有实际语言意义转换而为一个象征符号的呢?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还得从远古的生殖崇拜说起。  相似文献   

11.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作者理论批判了主体性的作者,从而否定了作者对作品的绝对权威,但它自身却未能从这种主体性作者理论中完全解脱出来。实际上,作者对作品解释权威的丧失并不是由于文本的游戏和读者的狂欢,而是作者的主体性在创作过程中融化成了流动的主体性,即主体间性。作者通过自我对话超越其现实存在,走向理想存在,并在作品中留下这一对话的记录,因而作品正是这一对话的展开,它召唤着读者也参与到这一对话中来,并在这一对话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作家莫马迪的代表作之一《远古的孩子》为研究文本,重点研究小说主人公赛特寻求身份的历程,深入分析了赛特在白人社会中的身份困惑,探讨了他变形为熊、融入远古印第安神话、最终在印第安神话框架之中获得肉体和灵魂的双重再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阐释了莫马迪本人对印第安祖先神话传统的坚定信念,希冀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对莫马迪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牛鬼蛇神》是马原的近作。在西藏叙事的基础上,小说关于海南的叙事拓展了小说的表意空间,深化了神秘主题意义并试图进行深度的哲学思考。与马原早期写作比较,该小说写作延续了先锋小说创作理论和实践后期变化的趋势,即回到“故事”,具有一定回归写实倾向。浓厚的自传色彩也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其虽然表现出作者试图超越前期形式写作的倾向和努力,但小说内容仍是对其以往作品的大量拼接和重复组合,具有浓厚的形式色彩,小说主题并无更深刻的开掘和新意。这表明作家依然难以摆脱对形式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在论述文学创作中必然涉及对语言运用技巧方面即修辞学方面的论述。崇尚实用、文质并重,以“质”为主,以“文”为辅,就是刘勰修辞观的集中体现。不管是创作论,还是修辞论,《文心雕龙》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的。  相似文献   

16.
学界以“清旷”为张孝祥最具特色的代表词风,其实这一词风主要由其山水词彰显。而张孝祥的二百余篇词中,山水词数量还不足十分之二,因此这些山水词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值得独立研究。考察这些山水词,多是词人在仕宦赴任和离任往来途中以及任职淹留之地吟咏而成,其余则是在芜湖赋闲期间游观所作。把它们放在具体的时空下观照,见出作者清晰的山水游踪及其山水词的情境面貌。进而看出,词人将山水景物心灵化的程度颇高,明显喜爱表现明亮、高洁、朗阔、清远之类的景物,开抉出清旷之境。词人这种审美心灵和情韵的形成,一是对传统的山水审美意识的接受、发展,追求超尘脱俗的纯美境界,二是崇尚并具有“湛乎渊渟,崒乎岳峙”的杰特人格,实现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7.
唐浩明的《曾国藩》等系列历史小说,具有沉郁厚重的文化意蕴,这是其区别于同时期其它历史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情节构架、形象选择与塑造、叙事体式及史料处理等方面可以看出唐浩明历史小说文化意蕴的具体表现及其带给创作的影响,它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蕴,传达了作者的文化忧思和文化关怀;但对小说美学的深化方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遮蔽。它是对过往历史小说文化色彩的承续和发展,也是世纪末社会文化思潮在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明舒载阳刻本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二是清乾隆时编篡的《传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题解云:“《封神演义》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近数十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坚持陆西星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这一说法,但仍缺少强有力的论据以证此说。本文一方面借鉴柳存仁的论证方法,通过《封神演义》与陆西星的著述进行文本的细读和互勘,找出相同或相似之处,从而推断出于一人之手笔;另一方面从陆西星的丹道思想中分析并推理与《封神》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暗”和“光”是从《柠檬》以来棍井基次郎文学作品的一贯主题。然而,随着梶井文学观的变化和作品内部层面的深化,在不同的时期,“暗”和“光”的印象又呈现不同的样态。中期,即伊豆汤岛时期,随着梶井基次郎在创作方法上转而追求观念上的绝望,“暗”的主题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本文通过梶井基次郎中期作品的分析,考察伊豆汤岛时期梶井文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对林语堂的人文哲学观的轨迹探寻 ,考察并思索其文学面貌与哲学理念的互动和互渗。同时 ,作者指出 ,林语堂的这种相对纯净化的人文自救哲学观在文学中的渗透自觉在成就其独特的文学风格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创作的多变性和厚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