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跨国并购是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主要手段。自中国加入WTO后,外资在华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并购浪潮,国内很多行业出现外资垄断现象,一些知名民族品牌开始淡出市场。以国内饮料、洗涤用品、化妆品和汽车制造业这四个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为基础,以贸易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为工具来分析这种并购的绩效。结果发现,并购加快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但对产业竞争优势的提高没有太大的效应,同时还阻碍了某些行业民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入世”后我国企业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入世”对中国市场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进一步开放,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外资品牌抢滩中国,而原来的保护民族产业的国家政策又将逐渐减少,新一轮的中外企业品牌大战将进入高潮,我国企业必须面对“入世”后的竞争,采取提升自己品牌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外商在中国零售业的投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向,也引发了业界关于外资迅速扩张是否会影响内资零售企业的经营业绩等争议性问题。通过计量方法重新解读上述争议,分别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地区面板数据和业态面板数据分析外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外商在中国零售业投资的加速扩张导致内资零售企业销售额的增长速度放慢;按地区统计,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导致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下降;但是按照业态统计,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导致内资零售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中国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及战略调整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在分析外资大量流入对民间投资、国际收支平衡、行业垄断与民族产业发展、资源环境等多方面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外资战略的重新定位问题,即降低外资的资金补充功能,通过设立技术标准、产业标准以及资源消耗和环境标准,全面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并通过实行差别化的引资政策,充分发挥外资在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道国相对较低的环境标准往往是外资进入的一个重要诱因。通过对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行业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引入的外资并没有集中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相反,外资的流入反而有利于改善制造业行业的污染结构。为此,中国应该通过提高环境标准,合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新能源、新技术及清洁型行业,继续扩大引资规模,充分发挥外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外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工业和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历程及其意义和影响,学术界已有较多论述,但涉及其与农村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尽管其道路坎坷,力量弱小,毕竟对中国农村的经济变迁产生了一定的触动,在一些外资工业或外国商品未及或未能把持的领域,还起了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来自农村的产品需求和原料供给.也有助于民族工业拓展生存空间。在积极着手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今天,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以民族工业集中的长江三角洲为重点,择取几个主要行业考察论述.时段侧重以往研究薄弱的清末民初。  相似文献   

7.
名牌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发展的象征,国际上所有取得成功的大企业无不拥有自己响当当的专有名牌。中国企业要发展当然不能例外。所幸的是,我国的许多企业已开始认识到创立自己名牌的重要性,纷纷实施名牌战略。然而,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外国名牌似一股巨大的浪潮,冲击着中国名牌,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名牌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与企业如何利用外资,并通过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合资与合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策略,创立与发展中国名牌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从分析外资对中国名牌的利弊出发,探讨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理论推论和实证方法研究了FDI的进入对国内行业扩张的影响,分析的重点是外资进入较密集的行业其国内企业是萎缩了还是扩张了。研究结果表明,FDI的密集进入对国内行业的市场扩张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多元的;它通过市场的竞争激励和技术扩散促进了内资企业的行业扩张,人们担心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因此,从市场体系角度看,积极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动国内行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可以促进行业的扩张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对华品牌扩张的8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扩张是全球各类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运用品牌扩张战略拓展中国市场。这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跨国公司对华品牌扩张模式研究对于中国本土企业及其品牌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与外资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十几年了。而外来直接投资是伴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而发展而持续增长的。近年来,中国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急剧扩张,已使其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吸引外资的东道国。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外资政策与投资环境已日臻成熟与完善。本文在中国吸引外来投资的历史演进,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特点以及今后的外资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崔垚 《学术论坛》2001,(2):70-7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运行既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也带来一些负效应,引发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技术、资产合作、民族品牌、外资控股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对此,应加强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2.
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战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扩张是企业在发展变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企业的成长、生长、发育,是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的上升性、进步性特征.零售企业的扩张和传统的企业扩张理论有所不同.随着2004年底中国零售业的全面开放,进入中国的大批外资零售企业展开了全面扩张.本文在阐述零售企业扩张路径、扩张要素的基础上,对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战略研究从空间扩张、业态扩张、本土化、规模扩张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梳理,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背景下实施改革开放,经济上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是,随着国外资本在华投资的增加,我国的产业安全问题严峻,尤其是国内很多产业的龙头企业,在与外资合资、合作或被外资兼并的同时,企业的品牌逐渐淡出中国消费者的视野.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问题中的品牌控制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能为产业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开放的市场经济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同时,外资的引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使中国的民族工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跨国公司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如何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已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我国自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到1996年底,共批准28.13万个有外商投资的项目,实际投资为1720亿美元,是目前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但近年来,随着外国资本的大举进入,三资企业与我国民族工业企…  相似文献   

15.
站在外资需求方视角,信贷供给扩张对企业利用外资存在两种方向相反的效应,其中替代效应通过降低国内融资成本进而对企业利用外资产生挤出,需求效应通过扩张企业外部资金需求进而对企业利用外资产生促进。货币暴露和融资约束是信贷供给影响企业利用外资的关键机制,低现金流企业的外资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高融资约束企业的外资需求效应占主导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供给变化对企业利用外资存在非对称影响,紧缩时期的信贷供给变化对企业利用外资的边际效应更强;同时中国国内其他地区的信贷环境变化也会影响本地企业的利用外资选择。这对中国如何持续利用外资和实施信贷政策精准调控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环境中,文化产业取胜的关键是文化品牌。打造刘三姐文化品牌,是对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民族文化产品的提升,是指导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的重要手段,可以带来品牌效应和产业联动效应。目前,应遵循整体性、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以该品牌带动广西文化产业的扩张,把重点开发与整体推进、科学规划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战后美国的中国历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战后美国的中国历史学[美]冯珠娣何伟亚文化这一概念是伴随近代民族国家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在欧美产生的.当北大西洋国家开始建立世界霸权的时候,文化成为知识界关注的对象。今天,把欧洲在全球扩张时代的冲突看作文化误解,或者把社会的积极面和消极面都看作是文...  相似文献   

18.
中日俄三国在早期工业化的过程中,都曾受到西方列强的经济渗透和控制,并且都曾作过摆脱外来势力羁绊的尝试。日本是最先摆脱列强控制而使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国家;俄国经济在十月革命前虽然一直受到外资的控制,但却借助于外资而使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近代中国不仅始终没有摆脱列强的控制,而且始终没有利用外资求得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其原因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从1993年开始,外滴直接投资占利用外资的比重年均超过70%。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外资的进人,外商控股国有企业、挤占国内市场、挤跨国产品牌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日益增多,从而又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构成了某些威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不少论者认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独资、控股、垄断等方式抢占国内市场,冲击民族工业,从而伤害了我国的经济安全与…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垄断倾向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外资并购我国企业迅速升温 ,在某些行业和市场领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垄断倾向 ,外资控股并购的力度明显增大 ,一些国有品牌逐渐衰落直至消失。越来越多的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入驻我国 ,更加注重在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实施控股并购。面对这种新形势 ,我们必须尽快构建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法制管理体系 ,对跨国公司滥用其垄断地位及其可能形成的垄断势力加以有效规制 ,使利用外资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