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刘向校书     
刘向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文献学家,亦是我国官府主持校书的初祖。他校书的经验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籍整理和校勘工作很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一、刘向校书时的条件刘向校书以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对古书的校理。春秋末期孔子曾校理删整《六经》,开私人校书之始;至西汉高帝时,张良、韩信曾校理兵书“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1)武帝时,军政杨仆亦曾“捃摭遗逸,纪奏《兵录》。”(2)然两次兵书之校理皆未完备。私人校理,规模小,集书未备,成效不大,影响未深。这说明当时校书条件尚不成熟。而真正具备成熟的校书条件,则是从汉成帝时刘向代表官府大规模进行校书开始的。当时具备了哪些成熟的校书条件?归  相似文献   

2.
清以前,无人怀疑过刘向《列子叙录》为伪作,康熙年间,姚际恒怀疑《列子叙录》非刘向所作,以后持此观点的还有马叙伦、顾实、吕思勉、陈旦。经一一考证,以上五家的怀疑,或是只凭想当然的猜测,或是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理由不能成立。将《列子叙录》放在刘向奉旨校理群书的背景上,放在刘向的学术思想、学识功力上及《列子叙录》与《列子》书的关系上,实事求是地考核,正确的结论应该是、也只能是:刘向的《列子叙录》绝非伪作。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战国末期,流传着一些记录纵横家事迹的书,被称为“国策”。到了西汉时,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93年)著《史记》,曾采录了这些书的若干内容。汉成帝时,光禄大夫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校书时,把这些书进行了编辑、整理,去其重复,校其脱误,共得三十三篇,其中西周一,东周一,秦五,齐六,楚、赵、魏各四,韩、燕各三,宋、卫合二为一,中山一。刘向把它定名为《战国策》,他在《叙录》中说: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刘向对校理群书、创制书录体例具有草创之功 ,并分析了其在使用和培养人才方面所取得的特异成效  相似文献   

5.
刘歆及其父亲刘向通过校理国家藏书,为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从当时的学术背景入手,通过分析刘歆校理图书、编撰目录等工作与古文经地位的确立、古文经的发展的关系,来确定刘歆校书对古文经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宋以来多有学者认为《新序》、《说苑》和《列女传》并非刘向编撰,他只是做了编校订正工作。此说不确。全面解读《说苑叙录》、《汉书》刘向本传和《汉志》著录,可知三书为刘向编撰;《论衡.超奇篇》所说刘向"抽列古今,纪著行事……累积篇第",以及三书收录西汉当代故事,也都表明了这一点。刘向三书是唐前规模最大的短篇历史故事集,开魏晋六朝志人小说先河,创立了魏晋六朝小说分门别类的编撰体例和模式。刘向为汉魏六朝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不应也不能忽略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7.
刘向是西汉末年的著名学者,他的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是在借鉴、吸收诸子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的,而道家思想在其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刘向要求则天顺时,强调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这与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和辩证法思想有着某种相同、相通之处。刘向对道家无为而治、崇俭抑奢、戒骄重谦等思想也多有推崇、吸纳和改造,力图更好地运用道家学说这一"君人南面之术"来为刘汉皇朝服务。在领校群书过程中,刘向整理了许多道家著作,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思想内容和学术价值。本于道家的抱朴守真思想和怀疑态度、批判精神,刘向盛赞并弘扬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在校书撰史时注意求真求实、秉笔直书。刘向对各种旧说的兼收并蓄,也或隐或显地体现了对道家特别是黄老学派包容性、超越性学术风格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刘向编校工作的新设想有关刘向父子校书编目的研究文章,随处可见。这不仅因为他们把西汉以前的文史典籍作了一番全面而有系统的整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相对说来,虽然已事隔二千余年,直接和间接的资料都还比较丰富,给研究者带来不少方便。清代的辑佚大师们为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做了大量的工作,唐宋类书和其他古籍中有关资料均已搜罗殆尽,至于《汉书》中有关刘向父子的史料更为大家所习见。现存资料  相似文献   

9.
(一) 什么叫做本?本始见于刘向论述雠校:“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毛春翔先生认为本即书本,没有特殊含义。叶德辉说:“今人称书之下边曰书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吾谓书本由卷子折迭而成,卷不如折本翻阅之便……刘向……不曰持卷,而曰持本,则为折本可知。”张舜徽先生赞同叶的意见并发挥说:“‘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这话是对的。因根计数起于卷轴。就卷子中的本轴而言,可以称根,也可以称本。那末,‘版’的名称,原于简牍,‘本’的名称,原于缣帛……后世因合二者而连称‘版本,用为书册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编辑     
我国历史上把编辑称之为“校雠”。汉代著名学者刘向在他的《别录》中说:“校雠者,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者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古代的校雠,实际上类似于今天古籍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现在出版古籍的工作,也是先确定要出版的书籍,然后委托某些作者去搜集各种版本来进门校勘。校定以后,写一篇出版说明,对其书的时代、内容、篇章的变化以及评价来一个总的概括介绍和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