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田哲学是以东方思想特别是禅佛教为基础、西方哲学思想为素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创立的一种融合东西方思想的哲学体系。将其置于世界场域中与其他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着重阐释西田哲学体系基础之"实在论",分析王阳明"良知"学说对西田的精神提撕作用,并通过"统一力"与"良知"等概念的对比,考察西田哲学及其与阳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禅道──周作人与日本文化的交汇之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活中的禅理、自然中的禅机和艺术中的禅趣这三个方面,挖掘周作人与日本文化的渊源关系,认为交汇之主根在于禅。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与儒学的比较研究,从明末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之后就已经开始。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关于中西文化之异同的文章,多如牛毛,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学术界又掀起了一个研究高潮。但是,由于论者往往只强调异的方面,所以至今对这个问题仍莫衷一是,异议纷纭。本文认为,基督教与儒虽为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但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种多样化和趋同性是人类文化的的根本走向。  相似文献   

4.
朋友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普遍人际关系。传统儒学把它列为五种人伦关系之一。“天下之达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①东汉官方儒学经典《白虎通》则把它列为“六纪”之一。可见儒家对朋友关系的重视。笃情重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对待朋友之间的关系上,儒家把感情道义看得重于一切。儒学大师孔子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友列  相似文献   

5.
儒学思想的本质是教化之道.此一教化之道包含教化者、教化理念、受教化者三大主体;礼乐、祭祀、刑教三方面主要内容;以身传道、反求诸己、上下互动三大特色;身体力行、重建礼制、回归民间三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与黄老之学──儒学之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常以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文化专制,认定“天不变道亦不变”为形而上学,是为腐朽的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这种断章取义的评论,对董仲舒是不公正的。本文认为董仲舒具有齐学风气。他的大一统思想明显受齐国特有的黄老之学的影响,他吸收道法阴阳名等思想,对先秦懦学加工改造,创造了一个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长期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功夫”/“工夫”一词既有技艺义,又有修身义。在儒家修身学中,“志道”(学道)与“游艺”(学艺)均是君子修身之道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修身功夫/工夫与技艺功夫/工夫在“目标定向”“时间历程”“自身反涉”三个面向上既相通又不同,揭示其异同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修身功夫/工夫的意涵。  相似文献   

8.
阳明对《中庸》诸范畴多有新解,特别是在对"中"与"和"的阐释上,阳明提出了"中和一体"、"和上用功"、"良知即是未发之中"以及"致是良知而行,则所谓天下之逹道也"等重要思想。阳明晚年思想归结于致良知,他用良知来诠释中和。阳明的这一良知中和观,在宋明理学中和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禅道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重要内容,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性艺术.禅道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水墨画的绘画精神与艺术风格,形成其独特的艺术样式与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0.
11.
苏轼用道与易的关系来构建其哲学体系,道是最高的哲学本体,而易是从现实事物的变化发展来说的。苏轼不仅通过易体证道,而且还以道为工夫直接体证之。苏轼以易体证道遵循了情本论和礼义的标准,足见其道本体是宗归儒家。苏轼的道本体既是道德本体,也是认知本体,表现了其本体及工夫的独特性以及与理学家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老子之道──气功态方晓明老子在当时是一个反对派,对社会现实及其通行社会价值、行为准则持全面的批判态度。他所认为的造成天下无道的根本原因,分析起来,起码有这样两个,一是“欲”,二是“智”。老子说:“乐与饵,过客止。,’(35章)(按:本文中《老子》引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儒学作为一门“内圣外王”之学,在历史发展中,被权势者改造,外王之道消隐而内圣一脉片面膨胀。鲁迅作为一个反封建战士,对被权势者片面发展了的儒学所取的态度是:对其内圣一面亦即封建伦理一面持严峻的批判态度,而对其外王一面亦即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持肯定并自觉择取,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阳明心学的精神品格之一,在于寻求自我意识的发展。晚明袁了凡是汇通三教的阳明后学,其“立命之学”与阳明心学的“主体性自觉”一脉相承,深具阳明心学色彩,在士庶阶层中产生广泛影响。对“立命之学”的支持和反对,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阳明心学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两派,儒学转向及阳明心学的世俗化、民间化于斯可见。“立命之学”用“神道设教”的方式进行儒家伦理道德劝化,堪称“世俗版”的“良知之教”。“立命之学”和《功过格》的传播,从一个侧面说明阳明后学在明末清初“劝善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先秦道家学派老庄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宇宙的本原及其运动变化的比较分析入手,论述了“道”与西方的“逻各斯”涵义上的相通之处,阐明了“道”与赫拉克利特的“火”、“逻各斯”所具有的朴素的辩证法含义。并对道家学说以道路为基本特征的思维模式与古希腊哲学以语言为基本特征的思维模式作了对比性描述。  相似文献   

17.
Zhang Xue-cheng’s theory that “six Confucian classics are all historical works” was based on his theory of Dao whic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levels: the Dao of producing everything, the Dao of managing things as indicated by Zhou Gong, and the Dao of Confucius as recorded in the classics. Zhang Xue-cheng preferred to the Dao at the second level. His theory that “six Confucian classics are all historical works” is the backtracking of the Dao of third level to the Dao of second level. Zhang Xue-cheng’s theory that “six Confucian classics are all historical works” is different from Wang Yang-ming’s theory that “five Confucian classics are all historical works”. Zhang Xue-cheng is the successor of Zhu xi but not of Wang Yang-ming  相似文献   

18.
废名的小说与禅道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小说以随缘任运的恬淡心境去照观、把握现实。在描写普通乡民和下层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中透视人生的艺术旨趣;在自然的灵性化、人生的自然化中形成景与意、现实与幻象、超俗性与现实性浑然一体的“意境”的自觉追求。均可见禅道本体论和艺术论的投影。而受禅道致思方式的启发,采用了一种包容着情感体验和理性判断的“悟性思维”,且因文体上的“跳跃”与“空白”而兼具散文的形貌和诗歌的情韵,探索了现代小说多义性内涵的可能性和多样化发展的广阔前景。对禅道心理探微的借鉴,则带来了类似“通感”等奇僻冷峭的表现手法,在揭示人物隐秘而活跃的思想情感动态方面,至今仍能给小说创作以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有着非常深切的救世之心,“成物”或者说“外王”是王阳明的核心关怀之一,把握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不应忽视此点。王阳明认为世乱的根本原因在于“良知之学不明”,他开出的救世之方是“讲明致良知之学”,显然,其“致良知”之学有着很明确的“外王”旨趣。王阳明心目中的“大同”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人各尽所能、人人视人如己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只有通过“讲明致良知之学”,使人人致其良知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德国化学工业的崛起是近现代世界工业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20世纪初,德国化学工业几乎独家垄断了全球染料市场。1900年德国合成染料市场占有率高达80一90%,这还不包括它在世界其他国家设立的子公司生产的合成染料。1913年德国合成染料工业的发展达到高潮,生产合成染料3亿磅,价值6000万美元,其中80%出口到世界各国。这年德国合成染料在国际市场上市场占有率为87%。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肯定还会夺取剩余13%的市场。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达到9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形成独家垄断,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