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生面临小学作文思维向初中作文思维的转变,其作文能力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不少教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写作上,忽视了评阅环节对学生的重要性。如果能在评阅学生作文时注意一些技巧,势必会给作文教学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鼓励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而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修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看见作文就感觉“难受”,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写作文,看见作文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修改中找到习作的乐趣,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衡量语文水平的砝码”这体现了写作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形象地说明了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语文教改后,注重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在作文上.学生认为写作文枯燥无味,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无事可做,无话可说.我认为这主要是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所致.  相似文献   

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相似文献   

5.
由于农村各种局限性原因,使农村小学生怕上作文课,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为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教师必须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将其引入写作学习的正常轨道,以达到教学目的。笔者针对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训练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等诸多弊端.本文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实际,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只要语文教师训练有序,指导有方,学生将会乐于作文,善于作文,作文教学将会迎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进行的小学作文教学应做到“两要两忌”。作前指导学生要勤观察、分析,不要生搬硬套;作后要多修改、多锤炼,忌重写不重修改。教师在教学时应著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积累、构思、修改、评赏的能力。一.作文要勤观察、分析、积累、忌生搬硬套。“作文始于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这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一样。而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也经常“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米之炊”呢?生活是写作之源泉,我认为语文老师要注意,留心引导学生勤观察,多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宋代画家文与可,擅长水墨写生,…  相似文献   

8.
我1987年起一直从事农村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近几年连续教学小学语文,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一点体会,这里作一点小结,以作抛砖引玉之举,望大家共同关心农村孩子的成长. 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追究原因,许多老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鲁迅先生在《少年润土》一文中就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灵活机智.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形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也有一定的作文资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作文教学的艺术,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出发,创设能激发观察的感知情境,拓展有益于习作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习作,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大纲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改实践中,要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同时,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也能促进阅读教学.这样,方能出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阅读是吸收,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输出,是阅读的运用.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写作教学融入在阅读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学生脱离写作的“苦海”现状,进入布满阳光的“乐园”?笔者对此进行了“初中生作文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的课题实验。旨在通过研究,让语文教师解放自己的教学个性,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同时,总结学生作文、教师教学的成功经验,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繁荣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一、遵循教学规律,正确认识写作教学的特殊性,扭转重理轻文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对初三毕业年级,在中学课程设置及具体教学工作中,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给作文课以应有的地位,纠正抢地盘挤占时间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学生脱离写作的"苦海"现状,进入布满阳光的"乐园"?笔者对此进行了"初中生作文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的课题实验.旨在通过研究,让语文教师解放自己的教学个性,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同时,总结学生作文、教师教学的成功经验,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繁荣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不高却并不鲜见:一是不少学生都怕作文,以提起些作文就头痛,经常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二是即使写了,也空话连篇。或是第一段议论,第二段编故事,最后一段表扬或学习之类的。而且出现千篇一律,毫无个性或无情感色彩的作文。那么,如何增强农村小学作文的有效性呢?一、模式引路,解决怎么写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达到创新进步、作文有成。我所说的模式,就是事物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面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难现状,教师改变作文评价模式,变“讲评”为“品评”,重激励,提兴趣。大胆创新,放手学生“批作文”、“推作文”、“品作文”,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作文评价中,在品评中畅享收获。  相似文献   

16.
付祥 《科学咨询》2009,(12):48-48
语文本身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旨在让学牛"会语会文"."会语",就是会说,那"会文"呢,自然就是会写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作文教学应该从孩子一进校门就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起步训练.在对低段学生的作文训练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引导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这几年我在教学实践中在通过校园网、互联网进行作文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巧作速度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收益不少,愿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以抛砖引玉,共吲进步.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帮助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既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面向未来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学习氛围,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融入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作文写作很多都有一种畏惧心理,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职学生自身表达基础差和生活积淀少,二是教师的作文要求及指导方法不当.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应在作文指导多下功夫,让中职学生克服这种畏难情绪,提高其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十八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告诉我:语文教学是一个繁杂庞大的工程,其中的两个重要板块--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和老师最为头疼的。经验告诉我要想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就要做到“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一直以来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高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给房屋夯基础,作文好像目的明确地搭建房子,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