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几个方面,他们相辅相存,多数教师对此很重视。但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其结果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难以提高,就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写的能力)的培养也会带来极大不利。针对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写”轻“读”,重“写”轻“说”,以及“读”、“写”、“说”严重脱离现象,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以为只有注重“读”、“说”、“写”的互补训练,方能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过高,教学用时太多,教师讲解大多.”有不少教育专家提出:“以读代讲”,让学生在朗读中多接触字.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修养就不会是件难事.  相似文献   

3.
邓小明  车凤 《科学咨询》2008,(22):48-48,73
批读文属于精读、讲读课文形式之一.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在精度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安排了批读课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要领,学会入情入景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对于如何上好批读文,因为没有什么可资借鉴的经验,目前大多数老师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处于探索之中.现谨结合车老师执教<七颗钻石>一课,谈谈对批读文教学策略探究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既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表现,也是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构建具有“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阐述了要激活语文课堂,读”“议”结合的教学方法更能达其目标,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议”中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以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会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近几年,随着“读思练”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总结归纳出“读思结合、演练升华”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妹。阅读好象蜜蜂采花,作文好象蜜蜂酿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读,让读带动作文教学中的写,是很多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写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并加强课外读物的阅读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以读  相似文献   

8.
“难兄难弟”这个成语中的“难”字应当怎样读呢?有人认为应当读“nán”,也有人以为应当读“nàn”。其实这两种读法都是正确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其读法不同意义迥异。难兄难弟(nánxiōngnándì)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几个方面,他们相辅相存,多数教师对此很重视.但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其结果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难以提高,就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写的能力)的培养也会带来极大不利.针对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写"轻"读",重"写"轻"说",以及"读"、"写"、"说"严重脱离现象,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以为只有注重"读"、"说"、"写"的互补训练,方能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中实施新课改,对于提高学生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丧失人文精神、忽略阅读本质、忽视个性发展、精神吸引缺失等诸多顽疾,这些顽疾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语文教学的功利性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那么,如果治疗此类顽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读
  读,且熟读。阅读是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 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 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虽然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选择方法也不一样,但从总体上说,读、思、练是不可少的。读是感知,认识对象;思是探讨,理解对象;练是升华,运用对象。即获取知识、知识迁移、知能共变的三个过程。也只有加强这三大环节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教学原则,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具体体现,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批读文属于精读、讲读课文形式之一。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在精度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安排了批读课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要领,学会入情入景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对于如何上好批读文,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训练是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的。而“读”是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故在教学中一定要研究“读”、讲究“读”,发挥“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然而,许多师生只是盲目而无入情地朗读,把读当成了课堂的摆设。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读",到底该如何施行呢?该文认为阅读教学应当达到四个境界,也就是"感知、感悟、语感、熏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真正的读书、看书,而不是摇头晃脑的摆架势。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会读,从而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最终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密切相关。从心理学吸收与表达的角度来说,读(包括听)是吸收,写(包括说)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另外,就语文教学来说,吸收过程渗透着表达,表达过程也进行着吸收。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重阅读“吸收”,不重阅读“表达”,只管阅读“认识”,不管阅读“应用”,破坏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以读助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这种语文教学不仅违背了“课文是例子”的教学原则,而且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在注重“以读助写”的同时,加强“以写促读”并最终实现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实现读写良性循环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教学总是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一个“总是”,一个“一二三”可见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之大。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还可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课文,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还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十八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告诉我:语文教学是一个繁杂庞大的工程,其中的两个重要板块--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和老师最为头疼的。经验告诉我要想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就要做到“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一直以来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高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给房屋夯基础,作文好像目的明确地搭建房子,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问题 :探究读的层次性《语文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读 ,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中 ,有所侧重 ,循序渐进。因此 ,在许多课堂教学中 ,“读”之风便时兴起来。教例 :一位教师教《中国石》一课 (第一课时 )他先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 ,并注意生字新词 ;当学生读完一遍后 ,他再请学生读一遍 ,并理清课文的脉络 ;最后再请学生谈一遍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反思 :看了以上教例 ,我不禁要问 ;阅读教学难道就是这样呆板、生硬地读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读要把一个个文字符号瞬间变成一定的情感状态 ,有声或无声的语言。好酒…  相似文献   

20.
老大     
每个单位不论大小都有老大,老大就是单位的一把手. 我们单位的老大其貌不扬,黑而且矮,矮而且胖.但是,这并不妨碍老大在单位是绝对的一把手,绝对的权威,绝对的“绝对”. 老大爱读.这不,老大正给大家读报纸呢.一篇个人阅读不超过十分钟的文章,老大边读边解释边感慨,足足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尽管老大把“殚精竭虑”的“殚”念成了“弹”,把“卧薪尝胆”的“尝”念成了“赏”,把“支撑”读成了“支掌”,大家却照样面无疑色,一个个仍然正襟危坐.到底是聚精会神还是充耳不闻,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