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李渔 《十二楼》的叙述干预, 表现出他对白话小说的叙述格局中叙述者的控制地位的着迷与自信。他对白话小说的叙述方式的大胆探索与突破, 虚幻地满足了他作为文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他在自己虚构的时空中麈尾清淡, 名士自我得到了张扬, 《十二楼》的叙述干预,是晚明士风在清初的空中楼阁中的余响。不“尚拘执”①的叙述干预, 标志着文人白话小说家已经从史家意识的压迫中走出来, 小说创作心态得到了解放, 小说创作艺术也就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演述体制中遗留有许多说书人叙述的质素 ,如“一人主唱”演述体制中的说书人叙述痕迹、元杂剧宾白所含的说书体、虚拟性动作与解释性语言相结合的演述方式、以及结末语的运用等方面 ,由此可以见出说书人的叙述手法和程式对元杂剧的影响与渗透 ,以及元杂剧文体形式之与说唱文学的种种关联之处。而元杂剧演述体制中所保留的如许说书人叙述的质素 ,正是元杂剧脱胎于早于其成熟的说书人叙述方式的明证。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之所以能够全面揭示民族的心灵秘史,与作家对小说叙述方式的创新运用密切相关。作家在小说叙述结构、叙述圈套、叙述句式方面的独特创建,使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融合,从而很好地突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代长篇小说的叙述方式一般有幻事、演事与叙事的区分。文章以大量文本细读为基础,重点探讨了神魔小说文本叙述的“幻事”特点,总结出其文本“幻事”叙述的不同模式,在古代小说的叙事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新意。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小说家叙述意识觉醒,小说叙述方式发生根大变化,作家由重视“写什么”向“怎么写”转变。叙述意识的凸现和叙述技巧的应用,使得小说的形式变得繁复多样,而对纵深心理层次的挖掘使得小说的内涵更为丰富复杂。叙述方式的演变具体体现在小说层面打破线性规则、零散性加强,小说中仅述人出现,小说叙述视角多样化等方面。刘索拉、马原、格非、莫言、苏童、陈柒等小说家的创作体现了当代小说的转型和叙述方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6.
浅论《情人》的叙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叙述的是“我”家的故事,独特的叙述方式是这部小说最引人注目之处,本文试图解读《情人》独特的叙述艺术,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力求解开杜拉斯魅力之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文体的叙述特征和叙述模式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文化语境中以及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传统小说叙事予以了全面、彻底的否定和变革,它转变了小说观念、审美价值取向,更新了叙述方式和方法,改革了小说的形态、作用方式和读者的接受方式,呈现出与传统小说迥异的“现代性”。本文着重探讨20世纪西方小说文体叙述特征的转变及其原因,以及在不同作家的创作中,现代主义小说文体根据不同的叙述特征形成的象征性、意绪性、客观物化等较典型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呈现。江户时期,形式完备、内容丰富的明清白话小说大量传入日本,给日本文坛带来一抹新气象。他们通过“翻案”明清白话小说,创造出崭新的小说形式——“读本”。“读本小说”的诞生促进了日本近世小说创作的进步和繁荣。本文以曲亭马琴的《南总里间八犬传》为例,分析明清白话小说对江户“读本小说”的影响,为认识中国古代小说对日本江户时期小说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的文学叙述是指以文学为载体,以图书馆为题材的叙述行为。它包括散见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涉及图书馆的人和事的文学叙述。文学作品中对于已然和应然的图书馆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图书馆建设的得失和理想。图书馆是为读书人服务的,作家是重要的读书人,他们的理想具有示范性,他们的建议值得听取,因此搜集整理图书馆的文学叙述,对于开拓办馆理念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是人类心灵之中的普遍矛盾,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的学说揭示了这一人心世界的奥秘,它成为中国现代小说性爱叙述所反复表现的主题。弗洛伊德对精神心理的研究,为文学打开了一扇深入作家灵魂和人物形象心理世界的窗子,当代女性小说的私化和细化倾向也是与精神分析学对性心理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从它对文学的阐释力来看,精神分析学依然称得上是20世纪伟大的理论发现。  相似文献   

11.
叙述语态,亦即叙述语式,是叙述学中的术语。西方学者使用它时,其内涵不尽相同。法国语言学家利特雷说,语式表示程度不同地肯定事物,表现人观察事物或行动的动词的各种形式。①托罗多夫的看法大致相同,他从陈述主体与陈述客体这一角度总结出话语的两种语式:确认语式与实施语式②。利特雷、托罗多夫都是语言学家,所以他们还局限在从一般叙述语言而不是从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来理解,并赋予其含义,因此,为切合我国古代白话  相似文献   

12.
香港实验作家西西的创作富于变化,对叙述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是西西实验小说的核心。西西小说实验的第一步是通过独特的叙事,形成对被挑战对象的质疑、反省、否定,建立另一种声音。西西建立另一种声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叙述结构的相互冲突和重写经典。对于每一种方法,西西又有不同的尝试和演进,这些叙述方式的实验也体现出西西对叙述的自省。  相似文献   

13.
小说叙述形态对传统的背离和反叛已愈演愈烈.伟大的作家都在进行着叙述体系上的大试验.对鲁迅来说,是叙述时间造就了闰土和狂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普鲁斯特,他的巨著<追忆逝水年华>更是开一代小说的叙述新风.从此,我国有了新时期以来多元的文体探索.  相似文献   

14.
萧红的《小城三月》被誉为她生命的最后绝唱。这是萧红一生中最后的一部小说。小说以一个少儿“我”的视点,来讲述“我”的一位姨——翠姨短暂而悲剧的一生。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入手,探讨作者对这篇小说叙述方位的选择(即叙述人称、叙述角度的搭配)及一些叙述技巧运用的成功之处。赵毅衡将“叙述者”与“叙述角度”的配合称为“叙述方位”。“叙述角度是事件被感知的具体方式,叙述者却是叙述信息的发送者,这两者可以重合,但不一定完全重合。用热奈特的话来说,区分叙述角度弄清‘谁见到?’区分叙述者弄清‘谁说话?’”。罗钢指出:“叙述人称…  相似文献   

15.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一位重要的作家,<好兵>是他最出色的小说之一,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精品.<好兵>能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精品,这与该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叙述艺术不无关系.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以下几个方面:1)效果的累进的叙述方法;2)不可靠的叙述者,去探讨和挖掘福特在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述技巧的成功之处及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从中去看福特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16.
彝族青年作家贾瓦盘加是一位首先以母语创作起步,然后逐渐走向同时运用彝汉双语从事小说创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作家。他于1991年7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文小说集《情系山寨》是彝族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母语小说集。最近即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推出其汉语小说集《滚动的情韵》,收入作家近年的主要汉文小说作品,从中可以把握其小说创作基本的艺术脉络、思想情趣和审美追求。本文以这两部小说集为文本依据,从叙述学的理论视角,就叙述主体、叙述对象及叙述指归三方面着重对其双语小说基本一致的叙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古代白话小说"把/将"字句语体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拟采用归纳、分析以及对比法重点探讨古代白话小说阶段,“把/将”字句出现的一些比较独特的用法、功能;并探讨了“把”字句与“将”字句之间在语体功能方面的分工,从而得出了随着古代白话小说文体的不断发展成熟,作为新兴的口语句式“把/将”字句在古代白话小说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功能的分化也越来越清晰,并产生出了一些只在这一阶段所特有的用法,但是随着汉语的发展以及语法的不断规范,“把/将”字句的某些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却不再出现,使用范围也有所减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正> 过去人们承认清末民初小说在思想上有新内容,而否认其艺术上有新形式,认为它也是“旧瓶装新酒”。这种看法,未免片面。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就会发现清末民初小说在艺术上毕竟也发生了变化;它虽然幼稚、粗糙,但在近代化道路上终是跨出了一大步。而这种艺术上的变新与吸取外国小说的方法有很大关系。它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外国小说的译入,导致了对章回体的突破与新体短篇小说的产生。中国的长篇白话小说由讲史说话发展而来。一部长篇作品被分成若干回。每一回有一个概括内容的回目,开头结尾都引用诗词,全用第三人称叙述,并保留了“话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说书人的口吻。这种形式被称为章回体。应该承  相似文献   

19.
小说叙述视角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确定叙述主体的问题,它虽与人称有密切关系,却又并不相等.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限制和纯客观叙述三种,它们各有利弊.视角的选择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小说艺术的不断发展,视角的转换、交叉和多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这是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西方意识流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在心理活动叙述形式方面的区别,从叙述的逻辑性、客观性与时空观念三个方面论证西方意识流小说中心理活动叙述形式的合理性,认为叙述形式的革新是意识流作家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