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缓慢,外部需求普遍减弱,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内部需求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Archibald(1967)提出的地区消费法,可从行业角度探索居民对本地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同时结合居民的边际收入效应,计算出各个行业的乘数效应,从而探索扩大内需的对策。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链较长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乘数效应明显,而产业链相对较短的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乘数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2.
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诸多积极推动作用.从直接带动效应来看,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从间接带动效应来看,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旺盛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经济辐射效应促进了城市商贸业、餐饮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3.
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诸多积极推动作用.从直接带动效应来看,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从间接带动效应来看,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旺盛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经济辐射效应促进了城市商贸业、餐饮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4.
扩大内需、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亟需释放农村居民消费动力,普惠金融数字化是否有效释放了农村居民消费动力?消费环境优化又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文章在系统梳理普惠金融数字化、消费环境优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动力释放的关系原理基础上,利用我国2011—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消费环境优化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释放作用、传导机制以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普惠金融数字化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有利于释放农村居民消费动力;普惠金融数字化可以通过促进消费环境优化进而释放农村居民消费动力,即消费环境优化是普惠金融数字化释放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传导机制;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释放作用存在基于消费环境的门槛效应,即在消费环境的不同门槛区间范围,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释放作用差异较为明显,随着消费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释放作用也会不断增强;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与发展享受型消费均产生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动力的全面释放,但相对于生存型消费,普惠金融数字化更有利于释放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动力,从而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文章研究结论所蕴含的政策含义包括:深耕普惠金融数字化,促进其与农村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强网络消费贷款与互联网金融等数字化金融产品创新,统筹区域间普惠金融数字化的协调发展,助力农村居民消费动力释放;全力推进消费环境优化,将消费环境治理聚焦于农村流通领域,构建通畅高效的农村流通设施体系,建设系统的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营造安全良好的农村消费环境,充分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能;制定差异化的居民收入提升策略,科学规划小城市与城镇协调发展,统筹解决"一老一小"人口结构问题,系统发挥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化发展、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居民消费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较大的地区差距是其空间经济的基本特征.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总的来看,对我国地区差距成因的解释大都建立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之上,基于需求角度的分析较少.笔者运用Archibald(1967)提出的本地消费方法,从需求角度分析城乡居民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其乘数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之间城乡居民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其乘数效应差异明显,从而构成了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原因;另外,农村居民对本地产品/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大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边际收入税率为负,城市居民的边际收入税率为正,这些都决定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大于城镇居民;而且,各地区之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差异也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意义重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对于保持区域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十分突出.从长远来看,如果中西部地区重视非专业化部门的发展,提高本地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减少进口及输入漏出,同时,中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民的补贴力度,会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革命的需求,各国先后兴建起大学城,并且大学城周边出现了与教育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集群和生活服务产业集群。大学城周边产业集群对城市发展产生的互动效应主体现在经济集聚效应、经济辐射效应、外部正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四方面,由分析可知产生良性的互动效应,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必须进行资源共享和有效合作,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与高校在产业结构和学科结构上相互融合,协同创新,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进而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国家高度重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框架分析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内涵,结合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其实现逻辑。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内涵包括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两方面,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可以提升投资水平、消费水平、供需匹配效率和政府调控能力等,从而实现溢出效应。研究还发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干中学不断提高原始数据积累水平、畅通数据流通渠道、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反馈效应。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实现逻辑包括:非竞争性可以使数据要素实现报酬递增和正反馈循环,是数据要素可以发挥乘数效应的根本原因;规模经济、正外部性、干中学效应和生产力跃迁是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的有利条件;低数据质量、隐私负外部性、数据共享机会成本、数据安全保护成本等可能制约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研究表明,要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跨界融合的数据要素应用生态;加强数商生态体系培育,畅通数据要素流通渠道;完善数据要素安全保护制度和公共服务,培育数据安全风险管理产业生态;以效率和公平为目标,完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8.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已成为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本文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模式、路径及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存在5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设的组态路径,可归纳为商业激励模式、美好生活模式、人口效应模式和文化引领模式。企业入驻、人口规模和营商环境的条件组合是东部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加倾向于营商环境、旅游发展和城市宜居的组合。因此,应强化优质企业对扩大内需与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城市人文与生态资源,建设更加多元的国际消费中心特色城市。  相似文献   

9.
大学城"大"的意义不是建立在占地面积广大上而言的,是"大"在教育、科研、人才、信息等资源集中整合、优化配置和立体发展上,实现其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对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与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外部效应的理论范式入手,阐明大学城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个方面.最后依据外部效应的矫正机制,提出目前我国大学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可以为项目建设区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应.为了科学定量地分析这一经济拉动效应,提出了选用投入产出模型作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投资在生产环节经济拉动效应的测算方法,采用了边际消费倾向作为在消费环节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投资使居民收入增加导致消费需求增加而产生乘数效应的计算方法,并对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期间为项目建设区域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测算.该研究是关于抽水蓄能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拉动效应展开定量研究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