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国平 《中外书摘》2006,(10):72-73
检验人的素质的一个尺度 按照马斯洛的著名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呈金字塔结构,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第一、二项是生物性需要.第三、四项是社会性需要,第五项是精神性需要。我们也可以更笼统地把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项。  相似文献   

2.
李菊华 《职业时空》2008,4(6):82-82
一、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1.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基本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的这五种需要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如果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3.
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因,是理解人的活动和人类历史的逻辑起点之一。人的需要问题与大学生的情感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的需要视域中研究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相关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从大学生情感问题现状、原因分析和大学生情感教育路径探析三部分展开论述,目的是认识到人的需要与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4.
许芳 《现代妇女》2014,(7):56-56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需要理论提出与完善的过程贯穿于马克思的一生。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生存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研究这一成果,对于正确分析人们的各种需求,提升人们需要的层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发展观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建立在接受性价值观之上,它诱发并强化了人们的贪婪动机,物化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是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接受性价值与创造性价值的统一体。本文指出“作为人”的消费的三重规定,并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阐述了通过自主性消费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马志国 《老年人》2013,(9):57-57
大多数老年人都抱有患得患失心理。这其实是内心动机冲突的反映。人的活动总是受一定动机推动的,而人的动机又常常较为复杂。当这些动机不能同时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产生了动机的冲突。动机的冲突从形式上说有三类:一是双趋冲突,就是既想得到这个,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经常收到的小组计划书中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社工在小组计划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初期绝大部分都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过了一段期间,部分社工换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再过一段期间,则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种一窝蜂地运用理论的方式,正反映出社工没有详细了解组员的实际需要。以上三个都是基础理论,广泛地描述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个人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类是通过技艺满足需要的动物。由于需要之间、技艺之间的冲突,人也是政治动物。技艺在近现代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政治上.人类产生了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自由和平等是冲突的,不过二者都根植于人的需要和技艺。因此对自由和平等的思考应该深入到这个层次。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的需要以获利为形式得到极大的张扬,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被分离。这个事实值得警惕和反思。毕竟,人既是生产动物.也是政治动物。  相似文献   

9.
史志明 《现代交际》2011,(8):206-206
目前,关于教学策略的本质,既有从静态维度把握,又有从动态维度理解的。其实更应该说,它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有着静态的内容构成和动态的教学活动的统一体。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它,学生的需要都是教学策略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海英 《职业时空》2008,4(2):80-81
教育是培养人走向真善美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初衷和最终目的都是使人不断地求真,使人不断地向善,使人不断地完美,以至使人类社会不断臻于完美。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从而培育出符合历史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时代急需的全人、完人和创新人。  相似文献   

11.
名人善养生     
当今社会,人们总盼望拥有健康又有活力的身体。这除去先天遗传外,离不开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包括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因身施养等养生哲学思想。养生之术,包括神养、气养、形养、食养、术养、行为养护等。养生不求统一,符合个人的需要最为关键。不少长寿名人从自身出发,摸索和形成适合自己的养生模式,很值得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建强 《职业》2011,(17):71-71
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把教育的客观要求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通过外部诱因使学生意识到实现需要的可能性,把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现实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新型孝养观的含义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早年指出,西方社会是“接力”式养老模式,我国则是“反哺”式养老模式。孝道不仅是父母的需要、老年人的需要,也是儿女的需要、年轻人的需要,是一种良心债,是对父母慈爱的一种回馈、反哺,是年轻人做人的一个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人类有两大基本生活需要:一是饮食,人类靠饮食来维持生存;二是男女,人类靠性以繁衍后代。每个人都是父母性生活的产物,绝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都要结婚、性交、生儿育女。可是就是这么一件最自然、正常的事情,由于千百年来的历史偏见,被扭曲成迷雾重重、神秘莫测、混乱不堪的东西。自然的却变成神秘的,正常的却变成诡异的,公开的却变成下流的,快乐的却变成痛苦的。人类的知识现在已经进入太空和宇宙,但是在性的方面对自己还远远不够了解,所以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罗素说过,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20世纪,笼罩在许多知识领域的乌云都被科学驱散了,但是最后一片乌云还笼罩在性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一、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由Deci和Rya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动机理论的重要发展。该理论认为人类是积极的生物,具有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潜能,每一个体都具有先天性的、内在的、建设性的发展自我的倾向,寻求自我的整合。这与人本主义理论认为的有机体的基本倾向之一就是实现、保持和增强经验的自我的思想一脉相承,但不同之处在于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民 《老年世界》2008,(20):25-25
再婚动机要端正——老年人再婚,一般主要出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上的需要。然而,由于老年人的经历和生活环境等与初婚不同,再婚心理较复杂,因而再婚动机也千差万别。有的想在经济上找个依靠,有的是想找个“保姆”型的老伴,也有的想通过再婚得到遗产、改善住房条件、解决户口进城或为子女就业等,这都导致了再婚夫妻感情基础不牢固。其实,对任何人,婚姻的幸福,都需要有爱情做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最开始做的许多工具,都是为了让它实现某种功能。比如说做把斧子,是为了砍东西用;做一套弓箭,是为了捕食猎物,等等。即使到了工业时代,造出个蒸汽机什么的,那个目的都很明确,就是要提供更大的动力。当然了,人类制造工具在满足基本的功能需要之外,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着诸多障碍。湖北大学哲学系江畅认为,从人类生存方式的角度看,其根本性障碍在于当代人类普遍奉行的自由生存方式。自由生存方式是人类在否定奴役生存方式基础上自觉选择和追求的生存方式,作为一种人类自觉选择和追求的生存方式无疑具有合理性。但是,自由生存有其日益明显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现在:自利性。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物欲性。人的所有需要和欲望都被还原为物质需要和感性欲望;贪婪性。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必须以读者为中心,实现人性化服务.主动分析读的需求,并有针对性、灵活性、智能性地进行个性化服务,使得这一服务产生最优化的效果,提高读者满意率。人性化服务不仅是完善和谐图书馆制度的需要,是实现图书馆基本功能的需要,还是激励馆员发愤图强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