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英汉语用的差异与英汉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连 ,只有了解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才能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是否存在母语词汇对英语措辞的影响。研究以词汇“宣传”、“知识分子”为例,探索这些汉语词汇所代表的内涵(尤其是文化内涵)在英文作文中是否被误用(即误用为“propaganda”和“intellectual”)。研究对象为某普通高校2年级的1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和100名英语专业学生。研究方法为实验。结果表明,汉语母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被迁移到英语词汇中,造成用词不当、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error)和社会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error)。论文对解决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加入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理论。  相似文献   

3.
结合汉语环境下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中遇到的一些语用失误的现状 ,通过一些实例和数据分析了语用失误的成因及对策 ,提出了加强语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 ,传统观念强调语法知识是最重要的 ,甚至是唯一的因素。然而 ,学生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却未能随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增长而提高 ,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 ,他们存在这样、那样的语用失误问题。很显然 ,英语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克服语用失误 ,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以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一、语用失误(一 )语用失误的概念。 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 (JennyThomas)首次提出“语用失误”的概念。它指的是听话人“未能理解所说话的意义” (“OnwhichH(thehearer)perceivestheforceofS’s(thespeak er’s)utteranceaso…  相似文献   

5.
从对比语用学的角度对不同语言中的称谓表现形式、称谓的语用异同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相同的称谓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语用功效,对不同语言的称谓进行语用对比分析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6.
每个正常的社会人都需要面子,但在汉、英文化系统中,人们追求和关注不同的面子并通过不同的礼貌策略维护面子,此文化差异也表现在汉、英公示语中.在汉语公示语英译过程中,如果忽视英语读者的心理期待和面子需求,译文将出现"面子缺失"和"面子错位"等语用失误.为有效解决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面子缺失"和"面子错位"问题,就需要在汉英转换过程中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面子补偿"和"面子转换".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语用失误更多地被视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概念,或导致垮文化交际故障的一个重要根源.至于它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却鲜为人重视.大力提倡研究语用失误对教学的意义,通过对英语语用失误的分类描述,详尽分析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而阐述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并最终提出克服语用失误的具体教学方法,这对指导高校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培养合格跨文化交际人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运用西方语气研究中的"现实性非现实性"理论分析英语虚拟语气、英汉几种疑问及日常应酬的应答方式、汉语语气词的使用以及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差异,可以看出英汉语气系统宏观上的一大差异:英语语气的现实关照性与汉语语气的交际关照性.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预设为框架,以20名英语导游的称呼(包括自称)语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预设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研究结果发现称呼语语用失误存在,并与文化预设有关。解决方法是深入了解英美文化称呼语的文化内涵,增加交际语境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0.
以语言学领域核心期刊《当代语言学》和 Journal ofPragmatics中选取的文章为语料建立相应的英汉语料库。依据胡壮麟提出的可证性理论修正模式,就据素频率及种类分布,对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的可证性特点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在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言据性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的语用策略使得两种语言在言据性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英语语言中,作者更倾向于直接选取语用策略和条件假设策略,而汉语语言作者更多地选取间接语用策略;(3)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据素使用存在相似性,即传闻、演绎和归纳据素使用比例较高,而预期、信度和信念据素使用偏低;(4)言据性与学术语篇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图式理论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图式理论,从英语学习者语用图式知识不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他们在英语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构建和扩充英语学习者语用图式知识的可行措施;同时提出帮助英语学习者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英汉旅游宣传文本中不同类型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汉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用特点对人称指示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制约,通过语料对比分析英汉语旅游宣传文本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差异,并提出对于汉语旅游文本英译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一面文化的镜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自然生活的集中反映,英语谚语类似于汉语谚语,同时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旨在分析荚、汉谚语差异的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的不同说明了英、汉两个民族文化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时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 ,汉译英中的这一现象是其中之一。本文从汉英语义结构的角度分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认为这是由于译者未充分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语义结构和汉语 (母语 )负面转移所导致 ,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示语的英译水平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直接体现。纠正目前公示语英译中语用失误的根本方法,应该是根据Thom as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理论,严格遵循语用等效原则,使原作和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达到等值效果,以实现公示语英译的语用规范。  相似文献   

16.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之间的抽象形式联系的学科。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 ,论述了文化与语言的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的关系 ,探讨了英汉语之间的差异 ,提出了外语教育必须辅以外国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语用失误是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因此,以语用失误的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英语交流中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语用失误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常常引起语用失误。语用失误分为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 ,分析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常出现的语用失误 ,并对造成这些失误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 ,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称谓方式中,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在与其他亲属对话时,通常是以听话者的称谓视点来指称自己的配偶。这种称谓方式有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在交际中有其独特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要把中国文化特有事物翻译成英语,必然会出现很多标准英语中没有的词汇与表达,而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又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际与民族文化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所以探求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英语,已被广大学者认可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推广中国英语中的汉语拼音音译词,既可以宣传汉语,增强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又有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还能增添新的英语词汇,丰富扩大英语的表意功能。因此,翻译负载汉语文化的部分词汇表达直接采用相应的中国英语的音译词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