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68年8月我来内蒙古插队。从踏上草原的第一天起,困难就处处伴随着我。但在牧民乡亲的帮助下,我很快便适应了牧区生活,学会了放羊,骑马,习惯了睡蒙古包。“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在内蒙古制造了“新内人党”大冤案,把蒙古族干部和群众中的许多人都打成“新内人党”分子,实行惨无人道的迫害。我给周恩来伯伯写信汇报了这一冤案,使党中央了解了实情,制止了事态的发展。 1970年草原上征兵。参军是我从小就有的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的60年里,我国草原牧区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影响了内蒙古牧区"移民-本地居民"关系和蒙汉关系的走向.本文以一个典型性蒙古族草原牧业社区作为分析个案,通过"解剖麻雀"的人类学社区调查方法揭示牧区蒙古族基层社区的体制、结构和蒙汉关系的演变.在当年插队经历和近期实地调查资料基础上,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个牧业嘎查的行政沿革和不同体制下人口迁移模式的变化,并对草原牧区蒙汉交往的基本类型及蒙汉交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唐 《民族论坛》2004,(8):20-22
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建,当年作为知青中的一员被下放到内蒙古,同草原歌手拉苏荣相知相恋,谱写了一段纯美的爱情故事。她带着一代伟人的深情嘱托,建起一座沟通蒙汉两族同胞心灵世界的桥梁,也找到了自己可以托付终生的幸福归宿。 (一)虽说是周总理的亲侄女,但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中周秉建一家同样没能幸免于难。首先是父亲周同宇被江青一伙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入大牢,一直关到1975 年秋才放出来。16岁的周秉建,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吓得不知所措,为了逃避动乱,她瞒着家人申请去边疆锻炼。周秉建的申请很快被批下来,从学校老师手中接到通知…  相似文献   

4.
1967年秋和1968年夏,先后有大约4000名北京知青到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插队。从1970年代后期知青大返城开始到1990年代初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陆续回到北京或奔赴国内外各地。他们虽然离开了草原,却始终怀念着草原,怀念着那里的一草一木,怀念着曾经朝夕相处的牧民和知青战友。他们中的不少人,多年想诉说的千言万语涌入笔下,留下了众多描绘草原生活的日记、散文、诗歌、小说和论著。《黑骏马》、《16号病房》、《血色黄昏》、《狼图腾》的作者张承志、乔雪竹、老鬼、姜戎都出自这个知青群体。草原知青小说最先享誉文坛的是曾在东乌旗道特淖尔公…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牧区蒙古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偏低,低于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平均水平,而且具有知行不一致的特点。牧区蒙古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与来自农村与县城的蒙古族大学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与汉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巩固牧区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利益基础、完善牧区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是增强牧区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大召开期间,在内蒙古代表团的驻地,我访问了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的特级教师莎仁格日勒。她,一位普通的蒙古族妇女,四十五、六岁、脸上总带着恬静、温和的微笑。她对我深情地娓娓而谈,不知怎的,一股亲切、诚挚的感情油然而生,竟使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心中涌起似小学生头次听课的那种激动和幸福。二十多年来,在党的关怀培养下,莎仁格日勒从一个要强的牧区姑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用心血浇铸着祖国的未来,为造就蒙古民族的新一代,为培养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牧区贫困致因很多,其中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蒙古族牧民的心理因素影响牧民对贫困问题的认知、解决贫困问题的态度和脱贫致富的意志。这是影响内蒙古牧区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内蒙古牧区脱贫致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说到“蒙古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蒙古族人和内蒙古,毕竟“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最为典型的建筑标志,也是蒙古族游牧人传统的住房.在古代的时候被称为“穹庐”,也有叫“毡帐”的,最初的名字是“格日”.其是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非常习惯的移动房屋,更是牧民们在草原上的家,能给他们提供非常温暖的归宿,对他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八年马背游牧,万里雪原绿草,回旋多少悠扬歌声,产生多少动人的故事!当年以北京10名中学生进驻蒙古包为发端,引起了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这当中有一位格外引人注目并始终被人们关心的人,她就是周秉建——周恩来之弟最小的女儿,如今已是蒙古族著名歌唱家拉苏荣的妻子,蒙古人的“媳妇儿”。 初春,我们叩开他们那镶着一匹白马的家门。墙上的马头琴、桌上的奶茶、他们两口子的蒙古袍、伴随着女主人的蒙古语问侯,你甚至觉得你已置身于草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内蒙古蒙古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蒙古学》、《中国蒙古学》、《蒙古语文》、《蒙古语言文学》、《语言与翻译》、《新闻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较有学术价值的蒙文学术刊物,通过研读分析所刊载的80多篇新闻理论研究论文,归纳总结了(1949—2006)蒙古族新闻理论研究热点问题及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在草原牧区的蒙古族民众也大量涌入城市。生活节奏及方式的转变,在内蒙古80%的城镇中也悄然兴起了一股明显带有都市化倾向的衣食住行。本文主要以蒙古传统族服饰都市化倾向为切入点,挖掘其境内现代蒙古族人的文化诉求,以及这一特定的文化人群在都市环境中的文化自觉,阐述蒙古族传统服饰向都市化异动的一种演变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绿原红树     
牧区丰收季节,我們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的一角,訪問了科尔沁右翼前旗烏兰毛都公社。烏兰毛都(蒙古語),汉語就是紅树。这原是一个草滩生有紅柳的牧区村落的名字,現在已成为草原上一个社会主义的大的畜牧业集体經济的象征了。这个数千平方公里的山区草原,解放前是内蒙古牧区一个最荒凉、最貧困的地方。現在,牛羊遍山谷,歌声处处聞。一九五八年公社剛建立不久,它就由于互助合作时期牧业的高速度发展而成为全国的先进集体,获得了国务院的奖状。从那时到現在,五年半时間,牲畜总头数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婚姻是该民族历史传统、周边文化影响及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村落的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通过四个不同类型村落资料的横向比较以及1996年调查数据与2005年调查数据的纵向对比,对东部蒙古族乡村地区的婚姻现状与变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成吉思汗的伦理思想及其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成吉思汗的伦理思想及其政治意义宝贵珍历史造就了成吉思汗。在蒙古社会历史变革的紧急关头,成吉思汗顺应了时代潮流和民心民意,建立了蒙古汗国,实现了蒙古各部落的统一,使崛起的蒙古族雄踞于大漠南北。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政治蹈略、军事智谋,也与他的伦理思想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2007,(8):57-57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席慕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13岁起在日记中写诗,14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相似文献   

16.
依孜 《民族论坛》2012,(10):58-61
《阿思根将军》作品概要作者白金声,1966年生,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作家,近年来相继出版了《天马》《天之箭》等多部中、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蒙古族读者喜爱。长篇纪实小说《阿思根将军》由蒙古文写成,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最早的共产党员荣跃先,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在北伐战争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32岁。荣跃先,字辉庭,号一介,蒙古族名是谦登若宪。1895年出生在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3岁时,土默特左旗政府送他到北京蒙藏学校读书。当时全国正掀起以科学、民主两大口号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北京处于新文化运动中心。这位  相似文献   

18.
明代蒙古地区和中原间的贸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族历史上经营游牧的畜牧业经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业和手工业不甚发达,因此历来就与城市手工业和农业发达的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以满足其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到了元代,蒙古地区归辽阳、岭北、甘肃三行省及中书省直接管辖,进一步加强了蒙古游牧经济和中原农业经济的联系.明代,蒙古族的统治集团虽然企图和明朝封建中央分庭抗礼,但他们也需要和明廷建立经济联系,蒙古族广大牧民对与内地保持和平统一的经  相似文献   

19.
王磊义 《中国藏学》2016,(1):185-190
本文以元代遗存的一幅唐卡为引入点,阐述藏传佛教绘画融入的蒙古元素。明末格鲁派再次传入漠南蒙古土默特部地区,在内蒙古掀起了建寺高潮,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内蒙古的发展达到鼎盛。从内蒙古地区遗存的明清壁画、唐卡中可以看到逐步融入佛寺绘画的内蒙古地域特色。文章列举了内蒙古佛寺壁画中的蒙古元素,以及在佛寺发现的有蒙文题记的唐卡和博物馆收藏的多幅反映蒙古族民俗风情、偶像崇拜的唐卡,以此证实,这些画作为蒙古族在吸收藏文化中出现的本民族绘画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从额尔古纳河到额济纳河,东西约有二千四百多公里;从万里长城到国境线:南北相距五百到一千公里不等,是一个狭长的地带。太阳从东方升起,约需一个半小时才能照遍全区。在全区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半以上是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在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各民族牧民大约有五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蒙古族人民。过去内蒙古牧区分布的情况,比现在还要大得多,但至少从清朝晚叶起,则已和今天相差不远了。根据当时人的报道:漠南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一盟五部和昭乌达盟的巴林、札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