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书群 《南都学坛》2012,32(2):47-52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蒙以其深情的追忆,通过其抒写新疆题材的文本《在伊犁》系列小说,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与人文景观。同时,作家通过对独具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的人情、人事的文学体验,展示出其来自西部边地的人生体悟。  相似文献   

2.
从地域文化影响的视角探讨王蒙的幽默风格成因。新疆生活16年的经历,伊犁的地域文化,维族乐观、机智、幽默的性格,是王蒙创作风格形成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影响并渗透王蒙小说创作的精神、题材、人物形象和语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王蒙发表了《在伊犁》等系列小说,表现了他对新疆风俗文化和当地民众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他以特有的视角用传统志人小说的笔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鲜活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新疆伊犁等地民众的生活样态及他们潜藏心底的忧伤与敞开的快乐,边地民众洞穿世事的达观与对情感的执著等性格特质,跃然纸上。王蒙抱持着感恩之心完成了其80年代小说中的新疆叙事,这带来了两种效应:其一,他会比其他走马观花匆匆一瞥的作家看到相对更为全面的新疆;其二,他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新疆边地文化中的某些方面予以遮蔽,而这则直接影响到其该时期新疆书写的广度与表现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王蒙是中国当代作家中颇为特殊的一位,其人生与创作的丰富与复杂使他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蔺春华的《王蒙文化人格论》对王蒙复杂文化人格的存在形态及生成变化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索,并以此凸显王蒙在当代文学史中的特殊地位与意义.《王蒙文化人格论》拓宽了王蒙研究的领域,也令当下的王蒙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摘要:近年来《鬼吹灯》系列小说广受大众追捧。 《鬼吹灯》系列小说中存在的“他者历史”文本资源是这一小说之所以受到青睐 的重要原因。 “他者历史”创作及叙述主体的“他者性”与“他者历史”本身的经验性、碎片化是这一书写方式的重要特点。对“他 者历史”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他者历史”之所以成为《鬼吹灯》系列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探究“他者历史”所具有的深层次 研究价值,全方位地认识“他者历史”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为“他者历史”书写方式在以后创作中的运用提供借鉴,为“他者历 史”书写方式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正确导向,为以《鬼吹灯》为代表的盗墓类型小说的创作与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引起主流文学 界对当下文学理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成型于20世纪40年代,其作者高罗佩通过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融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使得该系列小说既有对传统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其的改进与创新。高罗佩通过融合中西方同类型文学的创作模式,让《大唐狄公案》一经出版便广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公案/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深入探讨高罗佩笔下此系列小说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九年以来,王蒙借鉴西方现代派,特别是意识流的手法,创作了《夜的眼》、《风筝飘带》、《春之声》、《海的梦》、《布礼》、《蝴蝶》、《深的湖》、《杂色》等短篇、中篇小说.这些作品运用新的艺术手法为当代小说创作别开生面,它取得的成功引人瞩目,蜚声国内外.但近年来,对王蒙作品的研究多从主题、人物、结构方面探讨,而对作者所找到的“自己的语言”却关注不够.本文打算从语言学角度,就其作品在语言要素的选择方面作初步的探求.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王蒙近年来作品的语言,不仅仅表现了作家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而且标志着一种新的语体手段、或说是一种新的叙述语言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试论刘震云小说的文体形态郑春王蒙是独特的,他的独特的言行常常令人拍案叫绝;王蒙又是深刻的,他的深刻的阐述往往给人较深层次的启迪。最近,读了王蒙先生为《文体学丛书》写的序言,此感益加深焉。如同他以往的文章、谈话一样,这篇序言依然是笔下生辉、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当王蒙同志著文对我国作家“非学者化”现象表示忧虑时,有人认为,这个问题由他来论及,颇为适宜。王蒙的文学活动,有所谓“两栖”的特征,即创作——评论。三十年来压抑、凝聚的才智、灵气与文思,一朝冲决,既在文学创作的地表冲刷出一道汨汨奔涌的江流,又在文学批评的空间激射出一股股银进玉溅式的喷泉。最近,王蒙的文学评论集《创作是一种燃烧》出版了,它作为小说家王蒙学者化的一个力证,引起人们关注是理所当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家“的王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蒙是一位勇于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创新,勇于为文学而献身的杰出的文体革命家和文学革命家。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中,王蒙的小说艺术探索,举其要者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四个方面:1.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表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次文体革新使小说艺术摆脱僵硬政治的束缚,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写人的情感世界的“五四”新文学传统;2.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王蒙发表了《蝴蝶》等小说,又一次发动了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它使中国小说艺术走向现代、开放、自由和多元;3.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王蒙还发表了另类小说《杂色》和《坚硬的稀粥》等,不但使当代小说获得了新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使小说在现实性的基础上,获得了文化哲学意味;4.上个世纪90年代王蒙的主要小说创作是长篇小说“季节系列”,他在小说叙事学上,在“叙”什么和怎么“叙”上的大胆的成功的实验,给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添上了浓彩重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影响比较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就王蒙的“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上的多方面的继承、借鉴进行了比对分析和论述。情与政的双线交织:王蒙在构思和设置“季节”系列的主线和具体谋篇布局时,从《红楼梦》的“以兴衰为经,以情为纬”结构艺术中得到启示并加以借鉴吸收;日常生活的注重和艺术直觉的崇尚:王蒙在“季节”系列的创作中受到了《红楼梦》的“善写日常生活诸事、写得津津有味”艺术旨趣的启发、感染和影响;闲笔与陌生化手法的采用:王蒙非常欣赏《红楼梦》中的“闲笔”和“陌生化”手法,并在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季节”系列对《红楼梦》艺术手法上的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时空及对象的变化而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高晓声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早运用系列小说的形式来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命运的作家。他从1979年起写的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因准确真实地剖析了中国农民的灵魂而获得了崇高的赞誉,被认为是具有“鲁迅风的作家”。在文坛上就兴起过一股“陈奂生热”、“高晓声热”。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一共包括7篇:《“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以及《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本文仅从系列小说的前4个短篇,对陈奂生这个独特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陈奂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从《陈奂生系列小说》中,可以明  相似文献   

13.
窦尼 《中华魂》2013,(22):10-11
10月27日,为期一月的“青春万岁——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在国博圆满闭幕,此次展览系统回顾了王蒙60年的创作生涯,共设“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边风景”、“创作是一种燃烧”、“大块文章”和“接纳大干世界”等五部分。分别展示了王蒙的创作历程和作为作家、文化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4.
新疆生活16年是王蒙痛苦而又逍遥的记忆,是思想和创作的“触媒”,对王蒙影响是金方位的。王蒙在新疆完成了“换心的手术”,新疆生活深刻地影响了王蒙人生观、价值观、文学思想以及文学创作,新疆是王蒙思想和创作的一个“原点”和坐标。  相似文献   

15.
艰难的抗争:关于“大厂”系列小说的思考阎开振在1995年以来的“现实主义冲击波”中,出现了一大批以“大厂”为题材的小说作品,它们是谈歌的《年底》、《大厂》,李肇正的《女工》和张宏森的《车间主任》①等。这批作品大都以朴素的语言和平实的手法叙述了一个又一...  相似文献   

16.
《雪晴》系列小说是沈从文在1945-1947年间创作的小说,贯穿沈从文从昆明到北平,从抗战到内战的时空变动。小说文本在叙述方式和文学风格上呈现前后断裂,作者将其作为战争语境下综合性的文学实验,不仅将小说内置于游记框架中,同时通过风景和人事的描摹呈现地方社会结构。《雪晴》系列小说的未完成性使其成为40年代沈从文研究中颇具典范意义的小说,值得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讨论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7.
屠格涅夫是一位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的作家,汪曾祺最具特色的故乡系列小说就深受其《猎人笔记》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彰显于人道主义精神的张扬,在小说的诗学意境营造、文体、取材及人物设置方面同样有明显的迹痕可寻,分析比较这种影响,为进一步准确定位作家的成就提供了新参照。  相似文献   

18.
绿拇指男孩     
莫里斯.杜恩,1918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文学世家。他从小便有写作天赋,18岁开始在文学杂志上发表文章,28岁正式开始丈学创作生涯。两年后,其小说《大家庭》即摘得法国著名的龚古尔文学奖的桂冠。1955年起,他的系列小说《该死的国王》相继问世,共7本,影响很大,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幽默小说的独特性和丰富的文学内涵,在幽默小说中探究作家的创作心态,可考察作家在其他文体的创作中所不能见到的创作心理。在王蒙、王朔和王小波等作家创作的幽默小说中,我们看到了1980年代以来的幽默小说作家存在两种心态:理性对抗激情的精英以及摇摆的犬儒主义。  相似文献   

20.
从成名作《塔铺》到代表作《一地鸡毛》,乃至后来的官场系列小说、历史系列小说,直到《一句顶一万句》问世,刘震云一直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他的文学视角、关注对象以及作品的主题揭示都是恒定的。以刘震云二十余年创作之旅为研究对象,以其作品的阶段性主题揭示为切入点,条分缕析出作家面对物质对于精神、权力对于尊严、历史对于人性造成威胁与摧残时所发出的尖锐抗议以及对美好、自由、光明世界的寂寞守望,进而完成刘震云小说主旋律题旨的释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