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指出,我国目前出现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超龄化的现象,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对社会劳动保障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高龄农民工中的部分超过退休年龄的农民工由于年龄的问题,在工地上的事故中遭受伤害后,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法律的有效全面保护。本文针对超龄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遭遇伤害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并从法理上做出了解释。这对于维护超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
工伤保险费率是工伤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工伤保险制度良好运行的有效保证.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费率制度存在工伤风险等级划分过于简略、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不高等问题,应通过细化差别费率档次、扩大浮动费率适用范围、多指标融合测算确定浮动费率以及以一年为浮动费率的测算周期等方式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
劳动关系“不法”是指劳动关系不符合法律规定时的法律后果和效力状态.超龄劳动关系虽不合法,但并未丧失“从属劳动”的实质特征.基于社会法的“扶权”理念,劳动法应当彰显其社会保障的法益功能,正确处理好超龄劳动关系的可受保障性问题.规制劳动关系“不法”的法律思路是:应当汲取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以及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分意义;劳动关系应当与社会保障关系“有限脱钩”;应采取“用工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用人单位”的逻辑顺序来认识劳动关系的主体;应当对劳动关系进行多层次、不同标准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福建省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技能、外出务工年限、健康状况、是否了解劳动合同相关法律制度等因素对农民劳动合同签订影响显著,而性别、教育、组织化等因素影响不显著。要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需加强劳动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法律法规宣传与教育,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国不断改进、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在一些诸如参保率、预防措施、伤后康复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对泉州市区39家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情况的实地走访调查结果,分析泉州市区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主张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方共同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制和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尚没有受到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高校教师工伤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梳理我国高校教师工伤保险制度,借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实践和经验,我国高校教师工伤认定应着重考虑工作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特别注意心理疾病,合理扩大高校教师职业病目录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工伤保险关乎亿万农民工职业健康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将更多农民工纳入到工伤保险体系中,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效用,享受工伤保险补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工伤保险制度成熟,在借鉴发达国家工伤保险的有效经验基础上,必能深化农民工工伤保险,拓展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视野。当前需要渐进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强化政府的监控作用,特别是在农民工工伤预警机制、康复机制和补偿机制上下功夫,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以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8.
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加意味着我国将逐步迈向中度老龄化国家行列,传统的退休年龄制度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其中,现行女性退休年龄制度以身份和岗位并行确定退休年龄的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引发大量有关女性退休年龄认定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险权益争议,许多未达到老龄的女性被迫退休,引致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萎缩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负担持续增加。通过对女性退休年龄制度溯源探寻与系统性检视后发现,退休年龄审查规范的缺失和准用标准的冲突是导致女性退休年龄歧视与减损女性劳动权益的根本原因。女性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完善的法治路径应立足于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现状及发展需求,在基本原则上坚持以权利本位为核心塑造女性退休权、禁止年龄歧视与身份歧视;在具体路径上以长短期相结合的方式构造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制度,短期内先行统一女性的退休年龄,不再以任何标准区分女性退休年龄;长期内逐步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使之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保护女性退休权益的理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人身伤害问题,应从我国国情出发,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及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理解认定工伤的基本标准,确认口头劳动合同的有效性,确认事实劳动关系,对非法用工行为加大惩罚力度,抑制适法不同带来的不公平结果,这不仅是化解劳动用工矛盾和纠纷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及打造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平台从业者职业伤害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无法覆盖这一群体,而商业保险赔偿低,平台企业不担责甚至违法去劳动关系化卸责,平台从业者陷入了职业伤害保障困境.各地开展的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限于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的捆绑难以持续推进.台湾地区通过制定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强化对平台就业者劳动关系的监管;并通过将灵活就业人员统一纳入工伤保险,有效地解决了平台就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障难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台湾经验,通过立法为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松绑,将平台从业者纳入到工伤保险保障体系之中,从制度源头解决问题;同时,强化劳动关系确认标准,依法保障平台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邢江峰 《社区》2012,(9):43
北京的赵先生来电咨询:我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在一个装饰装潢公司做装修工作。2011年11月,我在为一个客户装修房屋施工过程中,不慎被电锯将左手大拇指锯断,经住院治疗1个月,支付医药费3万余元。病情稳定后,我向公司要求享受工伤待遇,但公司因没有为我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为逃避责任,否认我和其存在劳动关系,并拒绝给我补偿。请问,我应当如何向该公司主张自己的损失?主张损失是否有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苏省农民工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工的劳动时间明显超过法定标准。通过相关的计量模型,系统考察了农民工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受教育水平低、未签订劳动合同、小时工资较低、在私营和个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其劳动时间显著增加,并且超时劳动的可能性也将显著上升。而就业的行业对农民工的劳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演进及运行效果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其工伤保险受到各方的关注。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演进进行分析,发现工伤保险制度的研究与建设远远滞后于农民工发展的需要。从覆盖范围、行业分布情况、农民工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四个维度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具有低效性。运用劳动力供求曲线等方法和技术,从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工伤保险制度供给和政府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责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其结果表明,农民工对职业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及农民工间接承担工伤保险费用是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窄、工伤认定周期长、制度设置不科学等是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的制度供给原因;政府的制度设置责任缺位、激励雇主责任缺位等责任缺失是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低效的政府责任原因。  相似文献   

14.
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与低工伤参保率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劳动关系不规范、企业违法成本低、尚未形成有效的惩罚机制,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和权利观念淡漠等。现行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劳动关系举证困难、工伤索赔程序复杂、成本高、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制度不合理等,使得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往往会遭遇维权困境。因此,应当在法律上针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做出特别规定,实行劳动关系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为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职工简化索赔程序,实行工伤保险基金预支付制度,完善一至四级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是做出工伤认定的依据。但是在具体工伤认定案件中,因为《条例》对"工作场所"、"途中工伤"和"因工外出"的含义没有做出具体的解释,所以劳动保障机关、劳动者和企业负责人容易产生争议。事实上,对该问题的解决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即应该以基本权保护主义为视角,以职工权益优先保护原则作为出发点,凡是与劳动者的工作存在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因素所造成的伤害都可界定为"工伤"。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权益"将成为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农民工退保似成“风潮”,这隐含着较大的社会风险,本文对农民工退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事业单位职工在不同情况下对延迟退休的态度的变化,在相关理论基础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对职工延迟退休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以政策实施的对象为研究目标,立足于个体意愿,以788名事业单位职工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针对个体特征、经济因素、工作因素与制度因素对职工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退休年龄、工龄、升职空间和继续工作意愿与职工延迟退休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退休后社会保障外收入则与职工延迟退休意愿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一个比较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具有文化程度较高、就业观念转变、生活方式差异化的特点。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如人员流动大、工资待遇低、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差、休息休假不能保障等。改善其劳动现状的重要路径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体应该从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提高工资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改善生活环境等方面努力,以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伴着我国改革开放,在城市社会中涌现出了这样一个新的群体—农民工。他们为中国特别是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可是他们在城市生活中与城市居民相比却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说是一种差别对待,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凸显。这一现象的广泛存在无论是对农民工本身,还是对国家、城市社会都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与其雇主之间达不到必要的力量平衡。因此,这就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去扭转这一局面,使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农民工与雇主达到一种必要的力量平衡,从而切实有效的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伤预防可体现诸多社会性价值,立法激励工伤预防具有正当性。但是,无论对于用人单位、科研人员还是服务组织而言,从事工伤预防事业都是不经济的,故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激励。我国现行的工伤预防激励法律制度,存在着激励主体不明确、激励对象有失片面、激励标准未合理设置、激励方式配置失衡、激励程序几乎缺位、激励责任空白、激励资金受限严重等问题。当前,应通过逐条明确激励主体、适当拓宽激励对象、合理设置激励标准、平衡配置激励方式、全面完善激励程序、明晰规定激励责任、强化保障激励资金等路径,不断完善工伤预防激励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