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商扶贫能够克服贫困地区区位瓶颈制约,提升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为传统贫困地区提供"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近年来,各地探索农村电商扶贫的实施路径,有效实现了贫困地区的外部资源注入、产业重塑升级、去中心化帮扶和社会公平促进。实证研究表明,农村电商减贫效果较为显著,同时,电商扶贫面临着电商产业规模普遍较小、电商支撑环境相对滞后、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不同区域间的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等现实挑战。对此,应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完善农村电商支撑环境、搭建农村电商的农户参与平台、强化电商扶贫政策设计效能等方面,提升农村电商扶贫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四川省扶贫投资的差要问题是目析问题中国著名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四川省七—一八扶贫攻坚计划”都明确地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四川省118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很显然,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扶贫攻坚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是对贫困人口的认定;二是对贫困人口的瞄准。先看第一个]句题。对贫困人口的认定近十年来经历了两次变更。第一次认定贫困人口是在1987年,标准就是众所周知的“二六标…  相似文献   

3.
4.
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广东科学发展、和谐稳定面临的重大课题。近一年多以来,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决策部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推动第二阶段的工作,本文以Z市X村的扶贫开发实践为例,试图对扶贫"双到"模式中出现的理论性、观念性、机制性及制度性等障碍性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乡村扶贫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根治乡村地域性贫困 ,必须重新确立贫困严重制约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视角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此 ,应实现扶贫战略方针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性扶贫的转变 ,用利润驱动式的经济扶贫方式替代政府动员式的救济扶贫方式 ,把消除贫困作为促进整个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选择根除贫困并能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开发扶贫模式 ,并根据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规划 ,实施协调配套的贫困地区不平衡发展的农业产业政策、工业产业政策、农村金融政策和农村科技政策等 ;实施区域内适度规模的移民工程 ,制定和实施特殊的乡村人口政策 ,确保在促进整个民族经济、区域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彻底告别贫困、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6.
郭劲光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5(11):128-135
贫困是复杂的社会建构,那么研究与治理贫困的视角和思路也必然是系统而多元的.如何优化扶贫管理、提高扶贫绩效,从扶贫的战略、组织以及资金三个维度出发,对我国的扶贫架构和扶贫绩效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细化扶贫客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责任制;加强贫困人口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贫困人口对扶贫项目的参与程度;逐步加大扶贫力度,巩固现有扶贫成果;建立科学的扶贫效绩评价体系,推行财政扶贫基金监管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
8.
李长健  江晓华 《理论界》2006,5(3):73-74
扶贫是我国长期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先是从经济法理念的角度,将扶贫与经济法对接,然后指出经济法在解决贫困问题上优于其它部门法。接着说明我国扶贫的现状,分析现有扶贫的不足,最后以经济法为主体,构建扶贫法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贫困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个经济问题,如处理不好,则会演变为严重的政治问题,贫困问题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引起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后天扶贫资金的运用往往成为直接制约先天贫困现状改变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在分析扶贫资金运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2―2007年A村扶贫资金的实际运用情况为例,研究扶贫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反贫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贫困的关键原因在于社会层面的排斥阻碍了残疾人社会资源的获取。无障碍战略的建构、实施与残疾人扶贫脱贫效果息息相关。残疾人要想摆脱贫困,必须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无障碍获得,无障碍扶贫战略的建构与实施刻不容缓。在无障碍战略的指导下,残疾人扶贫要统筹推进,不断打破扶贫观念、制度、政策、服务等方面的障碍,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地享有社会公民权和社会资源,从而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袭亮 《兰州学刊》2005,(3):224-225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体制的转型,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并由此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扶贫政策,但从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原因值得政府及学术界探究.本文从政策宏观体系、实施效果等二个方面对我国的城市扶贫政策的缺陷作一简要分析,力求从此角度透射我国城市扶贫政策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层精准扶贫的成效直接决定了我国能否如期全面地实现消除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一支专业化的扶贫人才队伍,是壮大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随着"因村派人精准"思想的提出,基层扶贫干部的选派逐渐趋于合理。但通过在基层的调研中发现,某县扶贫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无效会议、文件材料过多等形式主义,行业部门扶贫干部效率低等现象。当前的基层政府必须重视扶贫队伍的建设问题。提升扶贫干部的政治素养,扶贫材料的精准化,行业部门间沟通机制的精准化。以此打造一支专业化、精准化的强大扶贫队伍,为全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不竭的动力,助力国家顺利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贫困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个经济问题,如处理不好,则会演变为严重的政治问题,贫困问题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引起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后天扶贫资金的运用往往成为直接制约先天贫困现状改变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在分析扶贫资金运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2-2007年A村扶贫资金的实际运用情况为例,研究扶贫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反贫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走一条从“输血”扶贫、“造血”扶贫到文化扶贫这条越来越宽广的道路。文化扶贫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走向实践检验,并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的过程,文化扶贫不仅是帮助贫苦农民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国扶贫瞄准单元经历了从县到村再到户的不断精确转变,但是在实际上,扶贫资源瞄准偏离的困境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一方面,扶贫资源瞄准与传递背后的治理和管理机制容易造成资源的使用与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相脱离;另一方面,社会阶层分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往往导致"精英捕获",以上两个原因使我国扶贫瞄准机制面临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6.
农村扶贫资金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贫困是衡量扶贫资金使用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国家扶贫资金投入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农村扶贫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在新阶段,它不仅要立足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更要从发展上考虑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为此,根据全国并结合重庆直辖市的特殊情况论述了新阶段农村扶贫的特点和提出若干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疆和田部分区县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在促进和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方面的基本做法有三:一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协调,向疆外和北疆地区输出较大规模的劳动力;二是在政府引导下由劳务公司和培训学校教育培训后,向外转移和输出一批劳动力;三是由政府支持在当地创办更多中小微企业,吸收接纳一批就近就地就业人员等等。经验措施包括:"凡就业先培训"的办法;劳动力转移采取"组团式"输出方式;形成"双语干部驻厂配合集中管理"特色模式;以及解除劳务输出人员后顾之忧的"四托"政策(托儿、托老、托养牲畜、托种土地)等等十多条。这些做法和措施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实行的,值得其他地区的扶贫工作中,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贫困区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农村扶贫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在新阶段,它不仅要立足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更要从发展上考虑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为此,根据全国并结合重庆直辖市的特殊情况论述了新阶段农村扶贫的特点和提出若干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