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本文企图通过对《子夜》与《家》的艺术比较研究,将茅盾与巴金的比较研究这块空白提到世界汉学家们面前.本文的构成是:《子夜》与《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艺术风格的比较;艺术视角的比较;结构艺术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考察小说《家》与戏剧剧本《家》疑问句运用情况,为人们微观、动态地审视现代汉语疑问句提供了某种可能,并可同时在考察、对比中探讨口语语体中的疑问句。  相似文献   

3.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1130-1200)所著《家礼》一书的原稿本在草成后未及付梓即被窃去,朱子易箦时,原稿本的誊录本始出。门人后学据原稿本分别刊刻广州本、余杭本、临漳本、潮州本、萍乡本等,均佚。传世的刊本中,依"通、冠、婚、丧、祭"礼的编排体例,可分为不分卷本、四卷本、五卷本、八卷本、十卷本。其中仅存的两种宋本为五卷本系统中的"宋刻杨注附图本"(又称"钞配本")以及十卷本系统中的杨复附注、刘垓孙增注的"纂图集注本"(简称"集注本")。论其臧否,以宋刻为善,元本、抄本、明本皆从宋本而出。"集注本"中的《家礼叙》为朱熹亲笔手书,仅凭此一点,便可平息自明代以来对《家礼》是否为朱熹所著的所有学术论争。  相似文献   

4.
借助于朱熹《家礼》之类的文本,历史学家对宋代社会生活诸层面做了细致描述,不过,《家礼》中虽有对时俗的描写,也有相当部分内容只是书写者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设定,而非宋代已发生的事实。在宋代,虽有少量士人据《家礼》来指导日常之礼,但这一时期的实践者多为服膺朱学者的自觉,他们的演礼活动是用以反观儒学天理、人事的知识验证。另外,他们还在各地刊刻《家礼》,并以注释、附图等方式系统考订与完善礼书,这些纯学术化的知识方式,对加深礼书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后,日用类书改编、借用了宋代家礼书写者所订立的礼文,将纯学术化的知识以通俗的方式钞编进入实用型的类书之中,使之成为民间日用知识体系的其中一种,广为流传,并最终为《家礼》成为民间通用礼作了重要铺垫。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从人物、场景、情节、结构、主题这五个方面探析《德伯家的苔丝》与《圣经》的互文性对照,通过对比,分析造成苔丝的悲惨际遇的深层原因,揭示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控诉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腐朽。  相似文献   

6.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其特点是以整齐的结构和连贯的语气来加强语句气势、明确语句含义。通过排比修辞方法构成的排比句读起来令人感到琅琅上口,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能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排比句大多用于抒情或说理,用于抒情时,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显得感情洋溢。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大师,其长篇小说《家》以其鲜明、生动而又富有抒情性的语言享誉文坛。《家》无论是人物对话还是前后相关情节,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都与抒情有着紧密的联系,都为彰显作品主题、抒发炽热感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子《家礼》是继儒家《仪礼》之后影响古代社会生活最大的一部礼书。它的内容和思想对于今天的道德建设,包括道德教育、道德情感、道德发展、道德继承和道德规范等方面,仍然有着值得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三家《诗》研究——以辑佚研究为中心,在嘉道间迎来了全面丰收,是后学认识三家《诗》,研究汉代《诗》学必不可少的借鉴资料。其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诗考》的增校、补注成果;二是《韩诗》辑佚研究专著;三是异文异字考证成果;四是三家《诗》遗说通考之作。除此之外,早期的三家《诗》研究成果是全盛时期研究的基础,吹响了清代三家《诗》辑佚研究的号角,而晚期学者的研究则具有查漏补苴之功能,并使得三家《诗》辑佚研究成果更为精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照巴金小说<家>及其材料原型,发现"文学的<家>"与"历史的‘家'"形成了典型的叙述复调,由此探讨文学文本所采取的形式策略、编码规则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预设,以及在20世纪中国何以"历史"经常比"文学"更丰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男权主义对封建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白鹿原》中的"安土重迁"思想和"忠孝"观念都与之相关。对男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起着重要作用的"孝"与"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小说中也有明显体现。  相似文献   

11.
版面设计的视觉控制案例分析对设计管理和设计作品评价起到了借鉴的作用.《家》这组作品从构思到创作完成都有详细的记录,并辅以符号学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图像符码的控制中叠加对语义传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围城》意象研究基本阙如的现状,文章提取了小说的两个贯穿性文化意象,即轮船意象和家意象,对小说进行了新的解读。轮船意象属于文化意象,讽刺了现代盲目的出国热。从叙事功能来说,它具有设定背景、贯通结构和凝聚意义的作用。家意象在小说中是以意象系列的形式出现的,既指现实的家,也指其他各种象征隐喻意义和文化引申意义上的家。在《围城》这种散文化结构的小说中,它起到了凝聚叙事结构、揭示中心和升华主题的作用。轮船意象和家意象的互织互动,升华了文本的文化内涵,形塑了小说的审美风格,是解读小说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3.
王旭烽的《家国书》叙写了宁波鄞州马、翁、沙、沈四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职业身份和社会影响各不相同人物,生动展现了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信念而奋斗、奉献乃至牺牲的光辉业绩,热情讴歌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怀。全书充满着为国家命运而积极献身的爱国主义伟大情操,高扬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英雄主义崇高旗帜,洋溢着爱国爱家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作者把深刻的历史内容、鲜明的思想情感和生动的文学描写加以高度的融合,尤其是艺术上自觉的创新追求,使《家国书》成为当今史传文学中一部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诸多篇章包含着周人的家国情思。他们一方面享“家”之天伦,一方面卫“国”之忠诚。家与国具有同构性,周人家国精神在“礼”的规范下达到了统一。周人无论对家还是对国都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责任感,家与国之诗保藏着他们的赤子心和的爱国情,洋溢着他们对天伦的诗化追求和对国家精神的诗性阐释。  相似文献   

15.
古代岭南诗人,以张九龄及明清之际三大家最卓越。1991年阅《南园前五先生诗》《南园后五先生诗》合刊(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我始知唐清之间的过渡时期,尚有优秀的十位明代诗人,堪称屈陈梁三家的先驱。有关三家的研究,值得推介广东韶关学院教授王富鹏博士论文《岭南三大家研究》(下文简称王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与王映霞通讯与电话往来近二十年(1982-2000),并曾多次与王映霞交谈,存有王映霞致本人书简165封(1982-1994),以及许多第一手资料如访谈和照片等.对重新认识<毁家诗纪>,考证郁、王婚变的真相,郁达夫人格类型,以及对爱情婚姻的观念也进行了论析,力图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以补现代文学史料之阙.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考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 ,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 ,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了校点 ,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 ,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诸家已佚史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18.
亡佚已久的齐、鲁、韩三家<诗>在清代得以全面复兴,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学、<诗>学发展的要求和汉代去古未远的客观实际及三家<诗>的存在状态是清代三家<诗>研究形成的内在原因;统治者积极的文化政策、<四库全书>的编纂、乾嘉新义理的发展及常州今文学派的兴起,是促使清代三家<诗>研究全面复兴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诗家鼎脔》一书,历来认为是宋佚名或元佚名编选,惟丁日昌《持静斋书目》载此书编者为戴复古。此说虽不知所据,然据戴复古生平经历及与《诗家鼎脔》所选九十余位诗人之交游唱和之事实,可以作为《持静斋书目》之旁证,判定为戴复古无疑。《诗家鼎脔》可视为江湖诗派之微型选本,更是戴复古个人好友的诗歌选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查考了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并参考其他相关史料,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校点,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诸家已佚史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