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年画     
乡村的“图腾” 从泥土深处拔节而来 带着汗水的晶莹 还有庄稼的声响 请进乡村  相似文献   

2.
年画     
农村人过年,除了割肉买菜,添置新衣,总忘不了从集市上捎回些年画。年年画,画年年,年年都有新图画——“十大元帅”、“北京天安门”、“鲤鱼跳龙门”、“影视明星”、“深圳西丽湖”、“珠海度假村”、“新款汽车”、“十二生肖”、“八骏图”、“卫星上天”、“船舶航海”……  相似文献   

3.
武强年画     
《中华魂》2013,(21):F0002-F0002
武强年画,因产地在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起源于宋元时期,明朝永乐年间形成规模,清朝康熙至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武强年画植根于民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独树一帜,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强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武强年画全部为手工工艺制作,采用木刻水色套印而  相似文献   

4.
中国年画     
《社区》2008,(23):32-33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相似文献   

5.
年画论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年画题材广泛 ,种类多样 ,它是新春佳节的标志和象征。其中木版年画尤其独具特色 ,民间木版年画表现戏曲的特别多 ,艺术上较为成熟 ,并做到了“雅俗共赏”。而年画的叫卖不但可吸引很多观众 ,其本身也是一种说唱艺术的形式。如今木版年画处在了窘困之中 ,要使它重新焕发生机 ,就须找出一条新路 ,研究应变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画年画     
《新少年》2012,(Z1):72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憧憬的艺术表现形式。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每逢春节,中国农村老百姓差不多每家都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各种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让春节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下面是一幅木板年画,可是,它还没有上色,请同学们拿起笔,为它填色吧!  相似文献   

7.
买年画     
历经50年的沧桑岁月,有些事在记忆的长河中已渐渐逝去,唯有儿时买年画的一段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每年腊月我最快乐的事莫过于随父亲买年画。“小三三,快起,跟爹买画儿去。”蒙中听到爹的声音,我一下子坐起来,穿上衣服,抹了把脸,扒拉了两口饭,拽着爹温暖的大手就向街上  相似文献   

8.
红颜 《新天地》2012,(1):46
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临近,年画收藏成为藏界津津乐道的时尚话题。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  相似文献   

9.
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木版年画因其文化内容的独特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传承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其中以朱仙镇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为代表。木版年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地方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社会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民间艺术中的非物质文化也是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质形态的文化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只有在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构成一种真正的文化。中国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和悠久的传统,存在于民间。其中,传统年画是民间美术里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清末民初,社会发生了大的变革,民间年画发生了自身的改良。对中国传统民间年画以及清末民初改良年画的分析研究,以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课题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源流》2011,(3):42-45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  相似文献   

13.
泽昇 《中华魂》2013,(4):37-39
河北省武强县是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乡,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武强年画因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及丰富的题材、内涵,堪称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色彩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爱憎,对人生的美好期望,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年画     
  相似文献   

15.
绛州木版年画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吴百锁及妻子李华数十年致力于绛州木版年画的抢救保护工作,专业从事绛州木版年画的收集、保护、传承、研究、创作。至今,共收藏古版600余块、老画、老画稿千余幅,  相似文献   

16.
年画是艺术符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年画是人类情感文化的象征符号,这种艺术符号可概括为神灵圣贤符号、祝福祈祥符号、镇妖避邪符号、爱情婚姻符号、家庭繁衍符号。中国的早画艺术,最完整最丰富地保留了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成为研究人类文化史和美学史的最珍贵的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17.
<正>梁平木版年画是盛行于重庆市梁平县境内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已有300年历史,其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精隨。内容包括门神、神话故事、戏曲故事等三类。构图饱满简洁,人物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动静处理得当,造型古朴粗犷。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梁平木版年画为  相似文献   

18.
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问题是当前我们研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避不了的学术难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民间文化的外部世界的简单描述或叙述,而较少关注到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等内容。由于民间艺术生态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它可以永恒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能保持永恒。在历史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品牌被社会接受时,它其实是社会的时尚,并不是遗产,即使在今天,它被社会更广大群体接受时,同样有时尚的成分。那么,保护、抢救民间艺术,仅仅在遗产的意义上去对待其生态,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即它的消失比我们所感觉和理解的要迅速,因此,记录其内容,包括对其生态的多种内容记述与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成了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培养文化时尚,借以传承、传播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重构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尽管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建构或促进民间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没有比培养文化时尚,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更为便利了。这里我们主要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个案解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年画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这一曾盛极几个时代的民间艺术逐渐走向了衰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审视,年画作为一种优秀的俗文化品类很有可能在将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变化其审美形式和艺术样式,向具有传统年画装饰意义的新艺术式样蜕变,成为一种新的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年画艺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凤翔木版年画起源的时间、主要生产地点、生产经营方式及其发展情况进行考证;对其内容与形式、制作工艺过程进行翔实的考究;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了其艺术特色;并阐述了其艺术价值和在国内外所产生的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