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珊珊 《浙江学刊》2004,(2):103-107
卢梭是思想史上较早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人.他以古典共和国非功利德性和自由的概念基础对当时的启蒙思想进行了批判.这种以古代对抗现代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古典伦理政治观的回归.然而,卢梭在反思现代性的同时却陷入困境,虽然卢梭努力借用古代的思想资源,他所有恢复伦理政治观的努力并没能抵挡现代性的浪潮,因为卢梭所使用的概念同样背离了古代原初精神.当近代政治哲学的根基发生转变时,卢梭无法离开这个根基进行反思批判,这也是所有近代政治哲学难以逾越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历史上的可靠性、理论上的融贯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欲性和可行性这三个标准,考察当代西方新共和主义的建构主义倾向、反自由主义倾向以及在公民美德问题上的困境,检讨晚近以来在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诸领域全面复兴的共和主义所存在的局限,从而探求其出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共和主义复兴"逐渐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道独特景观,其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意义重大。当代著名美国政治哲学家桑德尔便是借助于共同体主义和共和主义两股力量,对自由主义进行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他的新共和主义思想,同以卢梭为代表的古典共和主义有着一定的"家族相似",却又存在着诸多差异。文章旨在通过比较研究,找出新老共和主义思想的异同,以期揭示当代新共和主义的独特视角和理论贡献以及它自身遇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大行其道的今天,强调自由、参与、共和与美德的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对于克服自由主义所导致的孤立原子主义与激进个人主义、政治市场化与公民的消费者形象、弱势民主与"温和的"专制主义等弊病,对于培养造就"好公民"、促进民主良性运转和提高制度改革绩效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当然,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认真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或化解.  相似文献   

5.
公民资格的解释范式与分析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资格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公民资格的两大解释范式:自由主义范式和共和主义范武.自由主义范式主要表现在洛克、T.H.马歇尔等人的理论建构上,它以个人权利为核心,强调政府对于社会的工具性职能,把公民资格看作是通往个人自由的手段.共和主义范式主要体现在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马基雅维利、卢梭等人的思想中,它把公民美德、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对共同体的奉献看作是公民资格的核心,把公民资格看作是自由本身.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范武差别和更替后面所反映的深层问题,分析了两大范武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唐玉 《浙江学刊》2007,(6):140-143
公民身份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西方历史上共和主义传统与自由派传统基于不同的自由概念而凸显出了不同的公民观,贡斯当与伯林分别对此进行了"古代人的政治自由"与"现代人的个人自由"以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二分,这样公民身份问题也就在这种二分法的基本框架中得以展开。社群主义的崛起虽然实现了政治哲学中心向共同体和成员资格的转变,但同时也强化了公民身份的二元对峙。而晚近以来的"公民资格"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和社群主义的集体主义之间对立的一种超越,它把自由主义对正义的要求和共同体成员资格的要求整合到一起,也是对两种公民观的一种综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5):84-87
城邦是古希腊社会最主要的政治形态。城邦正义是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德性行动是城邦共和政治的基础,是实现城邦正义的根本。公民幸福是德性行动的目的和归宿。梳理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正义(本位)—德性行动(手段)—公民幸福(目标)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不仅有利于丰富政治学理论资源,而且对现代国家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5,(5):26-32
卡莱尔·科西克是欧美学术界较早地关注和研究现代性问题的思想家。独特的"现代性经验"以及哲学家批判性反思的自觉意识,使得他不但能够洞悉现代社会作为普遍化操控系统的异化本质、现代政治的异化和冰冷的技术理性,还能揭示出莫名的黑暗势力导致的现代人与世界的全面异化、现代性贬损人的物质主义及由此造成的现代人的精神蜕变以及人性边缘化所导致的人的本质的丧失,并最终揭橥作为现代性危机根源的虚无主义和暂存性这一现代形而上学神话的深层机制。科西克指出,要克服现代性的危机就必须用马克思的批判性思维抵抗虚假意识,用辩证推理摧毁现代性的神秘,以革命的-批判的人类实践摧毁伪具体,以辩证法取代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9.
在质疑和批判康德共和主义的基础上,施勒格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共和思想.施勒格尔指出,共和主义是社会的一个首要概念,它必然是民主制的,同时也是贵族制和君主制的混合;政治代表是共和主义必不可缺的元素,共和制与代议制息息相关.施勒格尔共和思想既赞同混合政体,注重公共善,又重视宪法权力,倡导代议制和权力分立,因此可以说它既是对古典共和主义的回忆,同时又体现出现代共和主义的韵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现代国家的道德正当性危机.本文认为,这一危机在主流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自由主义一方面要求国家最大程度地保护每个人的宗教信仰和道德选择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基于个人自由的道德优先性反过来否定国家的道德正当性,甚至批判国家是一种道德的“恶”.但这样一来,国家就很难在道德上要求个人的真正服从.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这一危机,本文从政治哲学史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在早期现代兴起的主要动因,就是解决西方基督教世界内部的“神学政治问题”,也就是宗教与政治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代政治哲学之父”马基雅维里将国家本身去宗教化和去道德化,使它变成一个纯粹的人为建构.在此基础上,霍布斯建构了一种绝对主义的国家观念.而洛克则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对国家的绝对权力进行道德约束,捍卫个人自由相对于国家的道德优先性.卢梭和黑格尔一方面接受了霍布斯和洛克的现代性前提,另一方面试图消除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对立,为国家的道德正当性辩护.但是,这种辩护无论在现代自由主义,还是在左翼激进主义那里,都没有得到承认.本文的结论是,要想重建国家的道德正当性,我们必须站在一种超出现代性的更高视野去反思现代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