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读过胡若飞同志的《冄考》一文,颇有所得。但文章中的某些看法,却难于使人赞同。胡文共有五个部分,涉及面较广。现仅就该文第一部分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一《史记·管蔡世家》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冃载,冄季载最少?背赏跏薄胺饧驹赜趦选薄L扑韭碚辍妒芳撬饕匪?“冃,国也。载,名也。季,字也。冄,或作‘那’。按, 《国语》曰:‘冄由?А<皱釉弧耐踝玉跫局?也。庄十八年楚武王克权,迂于那处。杜预曰(冄卩)处。”显然,冄、聃、那通用,今写作(冉卩),杜注之“(冉阝)邮那”即那处。  相似文献   

2.
(蓝)国小考     
在对过往材料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利用高青陈庄出土的金文材料,指出陈庄一带原为东土(蔓)国所在,在周公东征被灭国后,齐太公封姜姓庶子至此筑城戍卫边防,并从此以“(鼙)”为氏,在康王时期还因其特殊地位被称“(蔓)公”.这样在对考古材料做合理解释的同时,理清了不见于文献记载的东土(蔓)国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3.
清华简《(旨阝)夜》《蟋蟀》诗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清华简<(旨阝)夜>所记载,<蟋蟀>一诗为周公在武王八年伐耆后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为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之士运用的一种史事比附.<诗小序>是战国至汉初有关<诗>的"教学提纲",其自身也蕴涵有一种附会历史情节的解<诗>倾向,<诗小序>既然可以运用史事比附,那么<(旨阝)夜>同样也可以.基于以上种种,我们对清华简<(旨阝)夜>中的<蟋蟀>诗为周公所作之说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养国是周代的一个小诸侯国,它与江、黄等同为嬴姓,夏王朝以前主要在山东地区,后来逐渐向中原迁移,夏商时期主要活动在河南平顶山地区的汝水两岸,因养水、养陵而称为养氏。西周时南下淮河上游的桐柏地区建立养国,春秋前期归属于楚。养国贵族养由基在楚国为官,被封于今河南沈丘与安徽之间,称养邑。养国一直存在至春秋战国之际。考古发现的养国青铜器,不仅可以证实养国的族源、历史,同时也可以透视养国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据《清华简〈(旨阝)夜〉》记载,《蟋蟀》一诗系周公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系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儒士运用的一种史事比附,其目的就是为了尊隆文、武、周公,以抵消来自其他学派非议圣贤、否定周制的巨大压力。战国时期楚地"诗教"文化发达,《(旨阝)夜》中的一些诗作则可看成是战国楚地儒士对于《诗》的一种拟作。  相似文献   

6.
郭素美 《北方论丛》2002,(2):109-113
唐代渤海国疆域地跨今我国东北的东南部、朝鲜半岛的东北部及俄罗斯的滨海地区.故有关国家的学术界都从其今日的疆域出发,把渤海国的历史看作是其本国历史的一部分.但是,考察渤海国的历史,我们就可看到:渤海国的创建者大祚荣及渤海的主体民族都是我国古代的靺鞨人;大祚荣等人又是在当时中国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渤海国是当时唐朝管辖之下的地方政权,是与唐亲睦和好、"车书一家"的国中之"国";渤海国故地的大部分一直还是历朝历代我国故有的版图,而其主体民族的大多数后裔,最后又多融入于汉族之中.只要尊重历史,就可以说渤海国的历史归属中国.  相似文献   

7.
五、平均主义与等级观 中国古代的农民也有一定的公共活动,也有对公共事务的思想和道德标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些都是小农意识的组成部分,它突出的表现,就是平均主义和等级观。这两个似乎对立的观念,在小农意识中却可以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研究中国古文化的著作,都忽略了小农意识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形态。而作为农民这个中国特有的劳动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表现,小农意识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仍起着突出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对小农意识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三、勤俭持家与安分守己 农民是以手工劳动在自己占有或租来的小块土地上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并在交纳完税、阻之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消费的。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政治相对稳定、又无大的天灾人祸的情况下,是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并进行再生产的。农民有一个相当简单的词儿,叫做“过日子”,很准确地说明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而这个词儿,  相似文献   

10.
一、资本主义的两个支柱关于全球化的讨论,特别是关于西方全球化在今天造成的全球性后果的讨论,自然会涉及到全球化的起源和发端,涉及到资本主义大厦怎样建立起来和靠什么支撑的问题。“全球化是历史的新现象”,已然成为西方舆论当前宣传的一个主导旋律。但是已经有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其他看法。有一些意见认为全球化发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至于苏联解体以后;有人认为全球化发端于人类的起源。今天全球化的区别只在于利用了崭新的工具,比如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电子货币、非政府组织、通讯手段的全球化等等…  相似文献   

11.
四、非洲早已经被西方全球化了关于非洲,西方主流舆论都曾经制造而且还在继续制造种种荒诞的说法。英国著名的非洲史学家、《非洲的觉醒》和《黑母亲》的作者巴茨尔·戴维逊,在1959年出版的《古老非洲的再发现》一书①中,援引了一些西方人对于非洲人民的带有侮辱性的说法。有人说,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大陆是一块人类从未依赖自己的努力把自己从野兽的水平提高了多少的大陆,那里的人们没有艺术、没有科学,“只能像猴子学人似地加以模仿”。尼日利亚一位前总督说:“在无数的世纪中,当历史的壮观一一涌现的时候,非洲还原封不动地停…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88年第2期报导《新发现李鼎铭著〈蒙古历史教科书〉》的消息之后,引起了不少同志的关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也作了转摘,有的读者并希望本刊能提供进一步的情况,以便具体了解这一珍贵文献的内容。经本刊有关同志联系获悉,李鼎铭先生著《蒙古历史教科书》原系先生于辛亥革命后(1916—1917)年在陕北榆林任教时所编写之讲义。1980年,李先生当年的学生鱼继尧之子鱼道隆在整理其父的遗物时发现此文献。1984年,鼎铭先生的长孙李雪峰同志回陕省亲途经榆林,鱼道隆先生闻知遂将此重要文献送李雪峰同志珍存。该讲义共分总论、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等部分,计11篇36章3万余字。现征得李雪峰同志的同意,选载其中的总论部分和近世史部分的若干篇章,以飨读者。讲义系文言文,由本刊编辑李长域同志作了整理并作了文字方面的简要注释和订正,史实方面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13.
二、第三世界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第三世界”这个概念,会让人立即想到贫穷落后,想到被压迫和被剥削,想到被人支配和任人宰割的社会地位,想到饥饿、逃亡、衣不蔽体、走风漏雨的茅屋和荒芜、垃圾、疾病丛生的环境,想到悲苦命运以至无边无际的黑暗隧道。已经有多种考证追寻“第三世界”这个概念的起源。其中一个有价值的看法,是指出它同法国大革命中第三等级的联系。重要的问题,也许不在于是哪一位学者、哪一年、在哪一种作品中最先使用这个概念,不在于在某种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时期一些国家或地区就人均收入分配而言已经接…  相似文献   

14.
三、关于哥伦布的辩论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领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到达今天西印度群岛最北部的一个小岛华特林岛。哥伦布把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即西班牙语“救世主”的意思。随后欧洲殖民者陆续大量来到这里,用枪弹和本地人民的血,书写他们“地理大发现”和“开拓”的功业。从1750年美国独立前夕,哥伦布有了“新大陆发现者”的称号。他的大名由此进入世界各国的学生课本,他的名字和他“发现新大陆”的故事,成为各种肤色人们的一种常识。每年的这一天,西班牙和美洲国家都要举行庆祝活动①。500周年恰逢大庆,西方…  相似文献   

15.
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孙中山年谱》(1980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在1903年条目(孙中山三十七岁)记载: “1月25日至28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事先由兴中会谢缵泰、李纪堂与太平天国将领洪全福共谋在广州起义,建立‘大明顺天国’,预定容闳为临时政府总统。是时,事泄失败。”①这一扼要的叙述,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历史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魏州(大名)的兴起有较大的偶然性,特殊的政治形势将其推上了历史前台.而特殊的地缘优势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大运河的开通又为其迅速繁荣提供了保障.经过长期发展之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变化,大名又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是以“武功定天下”,他对军队的作用是了如指掌的。当他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为保持其封建政权的“长治久安”,为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总想牢牢地控制军队,使之伏伏贴贴地作为朱明王朝的御用工具。在制定治军政策上,以朱元璋为首的当权者是颇费苦心的。  相似文献   

18.
此文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马自树硕土学位论文。文章主要研讨明代兵制问题,专家王毓铨同志给予充分肯定。他的评语是:“分析细致,依据的实,发前人所未见堪称一篇具有相当功力、富有见识的著作。如叙述兵之来源三类,并区别其不同处,很得要领。分析明代兵制中贯串着‘相维相制’的控制策略尤其糈辟……凡此都是皇帝防止武将专兵,颇寓分而制之之意。宋太祖‘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建军政策至明而极。第四部分虽非如前项之独出心裁,描述却淋漓尽致。文中亦有个别处论说照顾不尽周到,但无伤大体。”本文虽长一些,但值得一读。本刊这期登载前两部分,明年第一期刊载后两部分。  相似文献   

19.
人是历史的存在,人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历史之中。人的历史存在不断地刺激人的意识,从而形成了人的历史意识。随着历史与神话及宗教的疏离,历史意识便日益昭示出清晰的结构。人类历史意识的产生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产物,而又同时促进人类的进一步觉醒。本文主要探讨人类历史意识的结构、起源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肃慎、东胡、夫余、汉族及其后裔就劳动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我们祖先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披荆斩棘,世世代代经营开发黑龙江地区,创造了光辉的文化,建树了不朽的业绩,到处都留有他们的遗迹。大量文献,尤其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出土的丰富文物雄辩地证明:美丽富饶辽阔的黑龙江流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各族人民(包括汉族)都为开发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为推进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中国的历史进程作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